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貼票風潮

鎖定
貼票風潮是1897年 (清光緒二十三年)上海發生的一次以高利吸收存款而掀起的金融風潮。當時因販運鴉片有厚利,上海市面對現款需要迫切,錢莊就以倒貼現的辦法吸收存款貸給商人。此法由潮州幫鄭姓開設的協和錢莊首創,凡以現金90餘元存人者,即由錢莊開給遠期莊票一張,到期憑票兑付現金100元。 [1] 
中文名
貼票風潮
屬    性
上海以高利吸收存款而掀起的金融風潮
名為貼票,實系錢莊高利吸收存款的手段,由於貼票利率遠高於一般反跌,這叫貼權。填權與貼權都是相對於股票的買者而言的,因此,股票投資者在發行公司可能召開股東大會的時間上,應特別注意發行公司和交易所關於除權日的公告,才不致發生差錯。目前,在中國上海證券交易所,一般是在增發股票日前10天,停止辦理過户手續,並同西方國家的規定一樣,凡未在規定期限內辦理過户手續的,其應屆派發的股票股利仍給原股票持有者 (參見“股票除權”)。
參考資料
  • 1.    李偉民.金融大辭典: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