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費鞏

鎖定
費鞏(1905—1945),原名福熊,字香曾、寒鐵,江蘇吳江人。1926年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1928年起先後在巴黎大學、牛津大學等校學習政治經濟,獲碩士學位。1931年秋回國,在上海中國公學任教,並結識鄒韜奮,常為《生活週報》撰文。主編《復旦同學會會刊》。1932年入復旦大學任教。1933年後任浙江大學副教授、教授、訓導長。積極支持學生參加抗日救亡運動,著文揭露國民黨“消極抗日,積極反共”政策,並多次掩護進步學生和中共黨員。1945年3月5日在重慶千廝門碼頭被特務秘密綁架,後遇害於歌樂山集中營。著有《中國政理》、《比較憲法》等。 [2] 
中文名
費鞏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05年
逝世日期
1945年
畢業院校
復旦大學
英國牛津大學
出生地
江蘇省吳江縣
性    別

費鞏人物生平

費鞏,原名福熊,字寒鐵、香曾,1905年9月16日(清光緒三十一年八月十八日)出生於江蘇吳江縣。其父費樹蔚,曾任北京政府肅政廳肅政史,後因不滿袁世凱稱帝,退隱蘇州,與其甥柳亞子常一起寫詩。
費鞏七歲在蘇州就學,十三歲到上海入南洋模範小學,後進復旦大學附屬中學。1923年入復旦大學,以成績優異,樂於助人,任復旦學生會評議委員會主席和復旦附屬義務小學董事長。1925年“五卅”慘案後,費鞏發動義務小學師生上街演講、遊行,配合罷工、罷課鬥爭。是年,他從文學專業改為政治學專業。1926年6月提前取得復旦大學社會科學科政治學系畢業文憑,為文學士。他自學外語兩年後,自費出國求學,先至法國巴黎,翌年轉往英國牛津大學學習政治經濟學,並研究英國及西歐各國政治制度和歷史。他學習勤奮,整天埋頭在圖書館中,1931年以優等成績獲榮譽畢業證書。他的導師方訥勸他在牛津大學繼續考博士學位,但費鞏自籌的學費已用盡,不能繼續學業。
費鞏回國後,先任《北平日報》社評委員,繼由陳望道推薦進上海中國公學任教。他在滬結識了鄒韜奮,常為《生活週報》撰文,並主編《復旦同學會會刊》一年。1932年秋,進復旦大學任教,講授英國政治制度。先是,他已寫成《英國文官考試製度》一書,由上海民智書局出版;是年,又寫成《英國政治組織》一書,由生活書店出版。他不願在經濟界、法學界任職或做國民黨政府的官員,決心獻身教育事業。1933年秋,他應聘任浙江大學政治經濟學副教授兼註冊課主任,講授政治經濟學和西洋史。同年,著大學用書《比較憲法》,由世界書局出版,列為“世界法學叢書”。他在書中除對英美等西歐各國的憲法進行分析和評價外,還抨擊了當時國民黨政府的制度。1935年,他反對浙大校長郭任遠以卑劣手法開除胡喬木等人,支持進步學生開展的“驅郭鬥爭”。
抗日戰爭爆發後,浙江大學輾轉西遷。費鞏經香港轉廣州灣到達廣西宜山,繼續在浙大任教。1939年1月,他撰寫《施行導師制之商榷》一文,闡述了試行導師制的目的、意義和具體辦法。他還對學校的教務行政提出《奏議》,“列舉五端:一為健康之應注意,二為功課宜略減輕,三為貸金應寬大,四為行政應改進,五為會議宜自由討論,勿專尋章摘句”,充滿了對青年學生的愛護之情。是年11月費鞏隨浙大再遷貴州遵義,1940年7月,浙大師生把反動的訓導長姜琦趕下台,校長竺可楨邀請費鞏繼任,費以不加入國民黨和不拿訓導長薪俸為條件,受到廣大學生的熱烈擁護。8月12日他發表《就職宣言》,聲明:“吾要以德服人,不以力服人,用感化,不用壓力”,“是為學生做事,不是為了私利。”他説:“訓導長有人稱之為警察廳長,但吾出來,決不是來做警察廳長或偵探長,吾是拿教授和導師的資格出來的,不過拿導師的職務擴而充之,吾願意做你們的顧問,做你們保姆,以全體同學的幸福為己任。”費鞏任訓導長後,積極推行和改進導師制,支持學生自治會辦好《生活壁報》,設法改善學生的伙食、居住和學習條件。他關心貧苦學生,竭力爭取擴大貸金,並提倡工讀。為解決學生夜間自習的照明問題,他親自設計,並用節省下來的薪金,到遵義街頭白鐵鋪定製了八百五十盞植物油燈,代替燈光闇弱而又冒濃煙的油盞(以後學生們稱之為“費鞏燈”以志紀念)。他待人慷慨熱情,常傾囊相助,對己則克勤克儉,樸素無華。
1941年1月,蔣介石製造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掀起反共高潮,加緊對國民黨統治區的反動統治。費鞏被指為“縱容共黨活動,阻撓(國民黨)黨務工作”,被迫去職,學生們以明鏡作紀念品相贈。費在浙大繼續執教,1943年編撰《中國政理》,抨擊國民黨的腐敗統治,受到國民黨特務的嚴密監視。但他仍然不顧自身處境,嫉惡如仇,以筆當戈,於1944年2月起,先後寫成《實施憲政應有之政治準備》、《論政權治權之分配》、《民主政治與吾國固有政制》等文,抨擊國民黨統治之腐敗,要求廢止一黨專政的獨裁政治,贊成成立聯合政府。3月,他在浙大發表演講,批評國民黨的“五五憲草”,兼及時弊。以後,他又為報刊撰寫了《論政治風氣之轉移》、《論制憲之原則》、《人民自由與國民大會》、《王之反對黨——論英國之政黨政治》等文章,以對英國和西歐各國政治、法律和“憲政”的闡述,剖析國民黨的獨裁統治和假施“憲政”。他指出,民主與獨裁不兩立,取其一必棄其他,不容猶豫兩可。“民主國家之當政者以政績博取人民信任,保持政權。蓋在民主國家,政權誰屬,決於人民,政府不能抑壓異己,禁錮輿論,只能以政績博輿論贊許,以競選與敵黨角逐。”
1945年1月,費鞏因在浙大任教已十年,獲得休假一年。 他應復旦大學邀請,前往重慶北碚舉辦“民主與法制”特別講座,計劃講授“英國政府”、“現代中國政治問題”和“中國政理”三門課。他決定先對國民黨政府的腐敗政制和工作效率作一番調查,就人事制度方面作進一步考察,連日進出重慶國民政府的交通部、財政部、外交部、考試院、教育部。各方特務密報了費鞏的行蹤,國民黨當局十分惱火。2月7日,費鞏在郭沫若起草的文化界《對時局進言》上簽名,要求國民黨召開各黨派會議,組織聯合政府,取消特務,懲治貪污。這篇《進言》引起很大反響,掀起了國民黨統治區要求成立聯合政府的民主運動。特務們奉命對《進言》簽名者進行各種威脅、恐嚇、利誘。費鞏對反動派的卑鄙行為極為氣憤,撰文痛斥。這更引起特務們的惱怒,視之為眼中釘。
3月5日凌晨,費鞏前往北碚復旦大學,在重慶千廝門碼頭突然失蹤。“費鞏失蹤事件”震動了整個重慶,浙大、復旦及社會各界紛紛向國民黨當局提出強烈抗議。駐重慶的中共南方局領導人周恩來非常關切,設法營救。在1946年1月舉行的政治協商會議上,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共代表團提出八項要求中,把“立即釋放葉挺、廖承志、張學良、楊虎城、費鞏”列入第七項。1月17日《新華日報》發表《迅速釋放政治犯》的社論,再次提到要求釋放費鞏。
費鞏被國民黨特務秘密綁架後,先被關押在重慶衞戍司令部稽查處,隨後被關進“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的特別監獄。特務們軟硬兼施,用盡酷刑,費鞏毫不屈服,天天高聲痛罵反動派。社會上反對迫害民主教授,反對特務橫行的呼聲越來越高,國民黨反動當局決定儘快秘密殺害費鞏。特務們把費鞏殺害後,將他的屍體丟入楊家山附近的硝鏹水池裏,毀屍滅跡。為追求民主和進步而犧牲的民主教授費鞏,那時還只有四十歲。 [1] 

費鞏人物著作

費鞏著作主要有《英國文官考試製度》、《英國政治組織》、《比較憲法》、《世界各國政體》、《中國政治史》、《中國經濟問題》、《政治經濟學原理》等。 [3] 
參考資料
  • 1.    李新;孫思白;朱信泉;趙利棟;嚴如平;宗志文;熊尚厚;婁獻閣主編.中華民國史 人物傳 第二卷:中華書局,2011:781-784
  • 2.    王榮華主編.上海大辭典下:上海辭書出版社,2013
  • 3.    李峯.蘇州通史 人物卷 下 中華民國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蘇州大學出版社,2019: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