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費爾南多七世

鎖定
費爾南多七世(西班牙語:Fernando VII;1784年10月14日-1833年9月29日),西班牙國王,曾兩次在位,分別是1808年3月至1808年5月,1813年至1833年。
1808年法軍入侵西班牙時,曾逼他父親卡洛斯四世退位,暫時立他為王。不久,拿破崙立他的長兄約瑟夫·波拿巴為王,把費爾南多扣留在法國(1808~1813)。西班牙波拿巴王朝成立,波旁王朝中止。後來西班牙老百姓以費爾南多的名義(稱其為「全名渴望者」)號召人民反抗法國入侵者。1812年獨立的西班牙人採取一部自由憲法,但1813年費爾南多七世返國當上國王后推翻憲法,實施獨裁統治,史稱“黑暗十日”,波旁王朝復辟。
與他同時代的人對這位君主的印象卻是一個粗俗的人,缺乏氣度,喜歡與僕人打交道,喜歡粗俗的語言,熱衷於流行的娛樂活動(尤其是鬥牛),沉迷於夜間外出尋找英勇的冒險經歷,同時還被一種近乎迷信的虔誠宗教所薰陶。瞭解他的人都認為他性格軟弱,深受親近之人的影響,虛偽,極不信任別人,害羞而懦弱,用霍蘭勳爵的話説,他無法對他人(包括他的父母)產生感情。在困難面前,他退縮到了無病呻吟的地步,如果環境有利,他就會把自己強加給別人,直到支配了別人,然後他就會變得專橫而殘忍,隨時準備做任何事情來滿足自己的私慾。他非常清楚自己的崇高地位,非常在意自己的公眾形象,固執己見,獨斷專行。他曾被這樣評價:不乏利己主義和調皮搗蛋的精明,善於利用條件各異的人。 [1] 
全    名
費爾南多七世
出生日期
1784年10月14日
逝世日期
1833年9月29日
外文名
西班牙語:Fernando VII

費爾南多七世人物生平

費爾南多七世早年生活

費爾南多 費爾南多 [2]
費爾南多是西班牙國王卡洛斯四世和堂妹、帕爾馬的瑪麗亞·路易莎的第九個孩子和第五個兒子。出生時,他是國王第三個存活的兒子,但出生的一個月左右,他的一對雙胞胎哥哥:卡洛斯·弗朗西斯科、費利佩·弗朗西斯科先後夭折,因此費爾南多成為其父即位後的第一順位繼承人。1789年9月23日,他在聖赫羅尼莫-埃爾雷亞爾按照歷史儀式舉行的莊嚴儀式上宣誓就任阿斯圖里亞斯親王 [1] 
他的教育者對他實行了嚴格的學習和生活制度。雖然他的一些老師(按照當時的慣例,大多是神職人員)被證明能夠勝任他們的職責,但王子所受的教育遠遠稱不上優秀。他並不無知,也不蔑視文化。年輕時,他喜歡實驗科學,在著名科學家古鐵雷斯·布埃諾的指導下,他花了很多時間在實驗室裏。他不斷擴充自己的圖書館,直到積累了相當可觀的藏書。他掌握了足夠的法語知識,能夠翻譯法語文本。他很想親自了解自己王國的經濟狀況,並將其記錄在旅行日記中,他還繼承了父親的傳統,對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在位期間創建了普拉多博物館和馬德里音樂學院)。 [1] 

費爾南多七世權力鬥爭

費爾南多(左)與瑪麗亞·安東尼婭(右) 費爾南多(左)與瑪麗亞·安東尼婭(右) [4]
青年時期,他遠離公共事務,在宮廷中扮演着無足輕重的角色,但1802年10月,18歲的費爾南多與堂妹、那不勒斯和西西里的瑪麗亞·安東妮亞公主結婚,徹底改變了這一狀況。受妻子的影響,他對政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由於政治活動對他來説是被禁止的,所以他的一切都是秘密進行的,靠的是陰謀詭計。在一羣貴族和神職人員的幫助下,阿斯圖里亞斯親王夫婦的支持者(稱"費爾南迪諾派"或 "費爾南迪諾黨")設定了一個主要目標,那就是結束曼努埃爾·德·戈多伊的專制統治所帶來的混亂、弊端和惡習。然而,該派別的主要動機是阻止戈多伊阻撓阿斯圖里亞斯親王登基,他們自己也曾毫無根據地鼓吹過這種可能性。他們還試圖結束卡洛斯四世在位最後幾年推行的開明改革主義,加強貴族在君主政體中的影響力,並滿足教士們的願望,因為他們從根本上反對18世紀西班牙君主推行的保皇政策。 [1] 
19世紀初,西班牙經歷了嚴重的經濟困難,引起了民眾的普遍不滿。另一方面,拿破崙卡洛斯四世施加了強大的外交壓力,拿破崙在1796年正式締結的西法同盟的保護下,對卡洛斯四世的政策施加了相當大的條件,並讓他完全投入到對英國的戰爭中。費爾南迪諾派利用這一形勢對戈多伊發起了猛烈的攻勢,最初是在輿論領域。他們借鑑法國大革命時期的做法,以費爾南多和戈多伊為代表的善惡二分法為基礎,組織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宣傳運動。君主們專制墮落的嬖臣要為所有的罪惡負責,與賢良純潔的王子形象形成了鮮明對比,後者因遠離政治而理直氣壯。擲向戈多伊的飛鏢瞄準的是君主,尤其是瑪麗亞·路易莎王后。在這方面,費爾南多從1802年起親自資助的一個項目尤為突出。 [1] 
這包括製作幾十幅彩色印刷品,在這些印刷品中,戈多伊受到了嚴厲無情的批評。事實上,最受抨擊的是王后,她被描繪成寵臣上台的始作俑者,因此要對王國的所有不幸負最終責任。此外,王后的罪責不是因為政治錯誤或偶然事件,而是因為她的性墮落。諷刺詩的中心主題毋庸置疑:戈多伊的崛起是因為他與王后間的關係。沒有什麼比這種粗俗更能令人深思,費爾南多王子及其隨從為滿足野心而不擇手段。 [1] 
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費爾南多 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費爾南多 [3]
1807年,費爾南迪諾派在廢除戈多伊的計劃上又向前邁進了一步,與此同時,他們還獲得了拿破崙的支持。他們計劃通過向卡洛斯四世譴責這個可恨的新貴的罪行來實現前一個目標。其次,1806年5月以來一直鰥居的費爾南多王子與法國皇帝家族的一位女士結婚。1807年10月27日,國王根據各種情報,下令搜查阿斯圖里亞斯親王的房間。發現的文件揭露了部分陰謀,最終導致卡洛斯四世被廢黜。費爾南多被捕,並啓動了司法程序以澄清事實,這就是著名的"埃斯科里亞爾訴訟"。 [1] 
王子承認了這一切,但官方輿論只是通過官方報紙《馬德里公報》上發表的兩份敕令獲得了一些關於所發生事件的零星消息,這讓事情更加撲朔迷離。在10月30日的第一份信函中,國王提到了他兒子參與的廢黜他的行動,但沒有具體説明行動的內容。在11月5日的第二份信函中,卡洛斯四世赦免了王子,並下令起訴其他參與陰謀的人,這些人都被費爾南多本人告發過,其中包括埃斯科伊基斯和因凡塔多公爵。後一項敕令包括王子寫給父親和母親的信,他在信中承認自己犯下了"非常嚴重的罪行",並以令人尷尬的措辭懇求他們的原諒。 [1] 
由於對所發生的事情知之甚少,人們認為阿斯圖里亞斯親王參與反對國王的行動是不可信的,並將這一切歸結為戈多伊詆譭"無辜王子"的伎倆,認為他是專制者的野心和王后墮落的犧牲品。這場陰謀的失敗,乍一看是國王和戈多伊的勝利,但馬上就變成了阿斯圖里亞斯親王的成功,他在輿論戰中明顯勝出。此外,費爾南多還認為自己得到了拿破崙的支持,因為參與埃斯科里亞爾訴訟的人得到了法國大使弗朗索瓦·德·博阿爾內的幫助。 [1] 

費爾南多七世王位得失

費爾南多 費爾南多 [5]
埃斯科里亞爾事件發生後,費爾南迪諾派在公眾輿論中的地位無可匹敵。一切都取決於能否利用任何機會對戈多伊發動新的進攻。根據1807年10月簽訂的《楓丹白露條約》的規定,法國軍隊將進入西班牙,正式進攻葡萄牙。費爾南多及其支持者斷然拒絕了君主們的行程。1808年3月17日晚,王室和戈多伊下榻的阿蘭胡埃斯的居民,加上鄰近城鎮為此聚集的居民,衝進了戈多伊的住所。在阿斯圖里亞斯親王支持者的逼迫下,卡洛斯四世於3月19日宣佈退位,以平息將他視為叛徒而處死的呼聲。人羣聚集在阿蘭胡埃斯宮殿前,以非凡的熱情歡呼新國王。隨後,全國其他地區也紛紛效仿。這一事件被稱為"阿蘭胡埃斯兵變",費爾南迪諾派將其描述為人民的自發行動,他們英勇地決心恢復君主制的健康(自由派後來也贊同這一解釋,但有一些細微差別)。實際上,兵變是由費爾南多身邊的宮廷成員和貴族組織的,法國大使也在很大程度上參與了兵變。 [1] 
費爾南多七世在位之初,一直致力於徹底終結戈多伊和爭取拿破崙的支持。前者他沒有遇到困難,後者他卻失敗了。戈多伊被剝奪了所有職務和榮譽,財產也被沒收,他被關進了監獄,法院宣佈對他提起訴訟,結果只能是死刑。但是,拿破崙並沒有承認費爾南多為西班牙國王,儘管他讓費爾南多明白,在兩人在西班牙領土上舉行個人會晤討論君主制狀況之後,他就會承認費爾南多。與皇帝的會面成了費爾南多的主要目標,因此他忽視了政府的工作。從1808年3月到5月,他在位的頭幾個月所採取的措施僅限於廢除戈多伊發起的改革計劃、滿足貴族和神職人員的某些願望,以及通過一些小措施滿足民眾的一些要求。但這幾個月的高潮是費爾南多七世屈服於拿破崙的意志。結果,法國軍隊鞏固了對西班牙北半部的控制,並在未徵得新國王同意的情況下佔領了馬德里。 [1] 
當拿破崙宣佈他將進入西班牙慶祝宣佈的會談並重申兩國之間的聯盟關係時,費爾南多七世於4月10日離開馬德里去見他。這次旅行於同月20日在巴約訥結束,皇帝在那裏等着他,他的想法是用自己的王朝取代波旁王朝。拿破崙還召見了卡洛斯四世和西班牙王室的其他成員。 [1] 
費爾南多七世 費爾南多七世 [6]
拿破崙相對輕鬆地獲得了西班牙王位。5月5日,卡洛斯四世將王位讓給了拿破崙,次日,費爾南多向其父放棄了王位,5月10日,他通過一項協議,堅持了拿破崙的讓權,規定費爾南多、其弟卡洛斯·馬里亞·伊西德羅和叔父安東尼奧·帕斯夸爾將居住在瓦朗謝城堡,每人每月從法國國庫領取津貼。從1808年5月18日抵達到1814年3月13日離開,即在整個獨立戰爭期間,帝國當局一直稱他們為"西班牙王子",因為他們一直拒絕承認費爾南多為西班牙國王。 [1] 
費爾南多在瓦朗斯逗留期間的所作所為是由對拿破崙的順從和他性格中固有的不信任決定的。他對接到的命令毫無抵抗,總是拒絕考慮任何逃跑計劃(已制定了幾個計劃),以書面形式祝賀拿破崙在西班牙取得勝利,祝賀約瑟夫·波拿巴登上王位,對為他而戰的西班牙人不聞不問。夏爾·莫里斯·德·塔列朗-佩裏戈爾在他的回憶錄中寫道:"在瓦朗謝度過的六年中,西班牙王公們‘只能説他們還活着’"。 [1] 
1813年底,事態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變化。面對反法同盟的騷擾,拿破崙急需結束在西班牙的戰爭,以便處理駐紮在那裏的軍隊,於是他與費爾南多七世談判締結了一項條約,條約的條款是由皇帝制定的。為了迫使費爾南多接受條約,他承諾為費爾南多返回西班牙提供便利,"享有與他父親相同的權力",即作為絕對國王。該條約於同年12月11日在瓦朗謝簽署,但未得到西班牙合法建立的行政權力機構——立憲攝政機構的批准。儘管如此,拿破崙還是批准了費爾南多七世回國。1814年3月24日,國王抵達赫羅納。他受到了最熱烈的歡迎。 他在巴倫西亞逗留了幾周後,於5月13日抵達馬德里。巴倫西亞對政變的準備工作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政變使他成為了絕對國王。他的迴歸象徵着西班牙戰勝了拿破崙。因此,費爾南多回到西班牙後在公眾輿論的地位中得到了加強。他是"合法法"的國王,與"入侵者"約瑟夫·波拿巴和"暴君"拿破崙·波拿巴相對立,最重要的是,他是"無辜的王子",雖然他對國家的弊端沒有責任,但他為國家犧牲了自己,接受了嚴酷的囚禁。 [1] 

費爾南多七世再度即位

費爾南多七世 費爾南多七世 [7]
在國王缺席期間,加的斯議會解決了西班牙傳統君主制的危機,將其轉變為君主立憲制。1812年憲法確立了這一制度。但費爾南多和他的隨從並不接受這一解決方案,他們認為西班牙人民的普遍願望是看到他們的國王擁有完全的主權,而不受憲法的限制。拿破崙在瓦朗謝作出的承諾,以及當時在西班牙擁有最大軍事實力的威靈頓對該憲法和議會工作的明顯反感,使他更容易廢除憲法,宣佈議會的決定無效,並恢復絕對君主制。 費爾南多七世在1814年5月4日於巴倫西亞發表的一份宣言中宣佈了這一消息,這是隨後政變的前奏,由國王及其追隨者按照其慣常程序準備:陰謀詭計、秘密談判、密集的宣傳攻勢。 [1] 
1820年拉斐爾·德爾列戈發表聲明後,他被迫宣誓遵守憲法。然而,他立即鼓勵開展各種反對憲法的行動,包括組建武裝政黨。在將近四年的立憲政體期間(1820年1月至1823年9月,即所謂的自由三年期),他認為自己是自由派的俘虜,被剝奪了王室特權。他堅持不懈地呼籲其他歐洲君主,尤其是俄羅斯皇帝亞歷山大一世的幫助,以改變西班牙的政治體制,他認為西班牙的政治體制是由"無政府主義者"和"共和主義者"革命者主導的,他們憎恨宗教和王位,威脅着他和家人的生命。這種個人不安全感,加上對自由派和立憲主義的刻骨仇恨,成為了他在位期間的特點。1823年,費爾南多七世第二次廢除了立憲制度。 [1] 
與歐洲其他君主制國家一樣,西班牙1814年的王權復辟並不是舊制度的迴歸,而是一個新政治時代的誕生。但與歐洲其他地方不同的是,在歐洲,新舊制度之間達成了某種妥協,建立了對王室非常有利的憲政秩序,但在西班牙,持不同政見者被剷除,代議制的任何痕跡都被摒棄。一切都建立在國王的基礎上,他把自己強加給所有人,拒絕任何可能限制其意志的建議,即使這些建議來自在意識形態上與他不謀而合的反革命階層。 [1] 

費爾南多七世繼承改革

費爾南多七世與瑪麗亞·克里斯蒂娜 費爾南多七世與瑪麗亞·克里斯蒂娜 [8]
費爾南多七世最大的問題之一,也是他晚年最大的問題,就是他的繼承人選。他的前三任妻子:那不勒斯和西西里的瑪麗亞·安東妮亞公主、葡萄牙的瑪麗亞·伊莎貝爾公主、薩克森的瑪麗亞·約瑟法·阿瑪莉亞公主,都沒有為他生下繼承人;只有第二任妻子瑪麗亞·伊莎貝爾為他生下了兩個夭折的女兒。他的第四任妻子是他的外甥女兼堂侄女、兩西西里的瑪麗亞·克里斯蒂娜公主(也是他第一任妻子的侄女),兩人於1829年結婚,受到了人們的熱烈歡迎。他們有兩個女兒(伊莎貝爾二世路易莎·費爾南達公主),但沒有兒子。在第一個女兒(即伊莎貝爾二世)出生前幾個月,費爾南多七世發佈了一項務實的法令(1830年3月),廢除了自1713年起在西班牙生效的薩利克法,並重新確立了卡斯蒂利亞繼承法,據該法,在沒有直系男性的情況下,血統和地位較好的女性可以在位,而不會被排擠到最遠的男性之後。 [1] 
國王為自己的決定辯解的理由是,1789年的議會已經決定讓他宣誓成為阿斯圖里亞斯親王,儘管當時並沒有公佈這一協議。他的弟弟卡洛斯·馬里亞·伊西德羅的保守傾向是眾所周知的,而極端保皇派已經宣佈堅決支持卡洛斯·馬里亞·伊西德羅,他們表示強烈反對改變繼承法。温和的專制主義者和自由主義者則表示支持,他們認為,一旦國王駕崩(由於其健康狀況岌岌可危,據推測駕崩在即),瑪麗亞·克里斯蒂娜王后將掌權,為了鞏固其女兒的王位,除了通過引入立憲制度進行政治變革外,別無選擇。1832年,瑪麗亞·克里斯蒂娜王后因國王生病而接管政府,她採取的措施證實了這一印象,其中包括重新開放大學和頒佈大赦令,儘管限制非常嚴格,但還是讓一些自由派人士得以從流亡中返回。 [1] 
伊莎貝爾二世 伊莎貝爾二世 [9]
從1830年起,西班牙政壇陷入動盪,原因是所謂的"卡洛斯派"和"伊莎貝爾派"(未來伊莎貝爾二世的支持者)之間出現分歧,前者捍衞卡洛斯的王位繼承權,後者則是未來伊莎貝爾二世的支持者。這種裂痕在王室內部和宮廷中顯現出來,並引發了一系列離奇的事件:第二次廢除和頒佈務實制裁、政府更迭、為協調伊莎貝爾與卡洛斯的權利而進行的令人驚訝的談判等等。當然,分裂也影響到了整個國家。除了卡洛斯派成立的消息以及在修道院和教堂發現武器的消息外,還出現了各種不同的傳言,有些是關於卡洛斯派準備在全國各地發動起義的傳言,有些則是關於一些人涉嫌進行政治革新以限制王權的傳言。 [1] 
1833年9月29日,費爾南多七世在幾個月的嚴重健康問題後去世。瑪麗亞·克里斯蒂娜王后在她的女兒伊莎貝爾二世未成年期間接任攝政。但卡洛斯·馬里亞·伊西德羅堅定地宣稱自己有權繼承王位。這場衝突不僅涉及王位繼承,還引發了一場持續七年的內戰(卡洛斯戰爭)。 [1] 

費爾南多七世美洲獨立

19世紀初西班牙屬美洲殖民地人民為擺脱殖民統治而進行的戰爭。始於1808年,結束於1826年。
1765年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三世(1759~1788在位)採取在帝國範圍內放寬貿易壟斷政策以後,西屬美洲資本主義因素日益發展。但土生白人經濟地位的加強反而使宗主國特權集團與殖民地上層土生白人的矛盾更加激化。歐洲啓蒙運動思想的傳播,對殖民地的革命思想的形成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後,西班牙停止進行自上而下的改革,激起殖民地人民的不滿。海地革命揭開了美洲殖民地獨立革命的序幕。1808年,拿破崙一世出兵佔領西班牙。1810年,西班牙本土大部分地區被拿破崙軍隊佔領。殖民地人民獲悉這一消息後,拉丁美洲獨立戰爭普遍展開。
費爾南多七世頭像錢幣 費爾南多七世頭像錢幣
委內瑞拉是最早掀起反殖民主義武裝鬥爭的地區之一。1808年4月19日,加拉加斯城得到法軍佔領西班牙的消息後,土生白人獨立派立即驅逐西班牙殖民官吏,改組民團,建立執政委員會。1811年3月,新召開的委內瑞拉國會建立起臨時政府。7月5日,國會宣佈成立委內瑞拉共和國,並制定了憲法。西班牙殖民軍同天主教勢力向共和國發動進攻。1812年7月第一共和國失敗。
革命失敗後,第一共和國領導人之一S.玻利瓦爾於1813年2月,率領隊伍重新開始戰鬥,8月7日解放加拉加斯,重建委內瑞拉共和國,即第二共和國,玻利瓦爾被授予解放者的稱號,併成為共和國最高執政者。1814年6月15日玻利瓦爾在拉普埃爾塔戰役中失敗,同年7月10日,第二共和國又被殖民者扼殺。
1816年1月,玻利瓦爾前往海地,重新組織革命武裝。11月,在委內瑞拉東部登陸。玻利瓦爾宣佈廢除奴隸制,沒收西班牙王室的財產,應允戰後分配土地,使大批黑人和混血種人投入革命鬥爭行列。1818年2月,革命派宣佈成立第三共和國。1819年初制定新憲法。同年8月7日玻利瓦爾在博亞卡擊敗西班牙軍隊,接着又解放波哥大。12月,建立哥倫比亞共和國,疆域包括新格拉納達和委內瑞拉,玻利瓦爾被選為共和國總統。
費爾南多七世 費爾南多七世
1820年,西班牙資產階級革命的消息傳到美洲,墨西哥殖民當局、教會、軍隊和土生白人上層階級企圖使墨西哥脱離革命的西班牙的控制 。1821年初 ,前西班牙殖民軍軍官伊圖爾維德聲稱擁護獨立,提出了保證獨立、種族平等、保護教會等3點綱領,9月率軍進入墨西哥城,宣佈墨西哥獨立。伊圖爾維德於1822年5月自行加冕為帝 ,建立起墨西哥帝國。但不到10個月,就被推翻。1824年墨西哥建立起自由派地主和資產階級掌權的聯邦共和國。
中美地區也於1821年脱離西班牙宣佈獨立 ,並加入墨西哥共和國。1823年建立獨立的聯邦共和國中美聯合省。1838年又分為危地馬拉、薩爾瓦多、尼加拉瓜、洪都拉斯、哥斯達黎加5個國家。
獨立戰爭使拉丁美洲擺脱了西班牙的殖民統治,建立起一系列民族獨立國家;確立了資產階級議會制共和政體;削弱了天主教會的政治經濟權勢,提出並在一定時期內廢除了奴隸制度;逐步取消了印第安人的徭役制和貢納;廢除了限制各國工業和商業發展的殖民壟斷制度。但獨立革命並沒有徹底完成資產階級革命的任務。獨立戰爭後,各國大體上都沒有采取措施觸動大地主土地所有制,多數國家的黑人奴隸仍受種植園主和礦主的殘酷剝削。政治上又導致了考迪略主義的盛行。

費爾南多七世家庭成員

家庭成員
關係
肖像
名字
生卒年
介紹
第一任
妻子
那不勒斯和西西里的瑪麗亞·安東妮亞公主 那不勒斯和西西里的瑪麗亞·安東妮亞公主
那不勒斯和西西里的
1784年12月14日-
1806年5月21日
兩西西里國王費迪南多一世之女,費爾南多七世的堂妹,1802年結婚,無子女
第二任
妻子
葡萄牙的瑪麗亞·伊莎貝爾公主 葡萄牙的瑪麗亞·伊莎貝爾公主
葡萄牙的
1797年5月19日-
1818年12月26日
葡萄牙國王若昂六世與西班牙的卡洛塔·華金納的女兒,費爾南多七世的外甥女,1816年結婚,有二女
子女
——
瑪麗亞·路易莎·伊莎貝爾公主
(María Isabel Luisa)
1817年8月21日-
1818年1月9日
夭折
——
瑪麗亞·路易莎·伊莎貝爾公主
(María Isabel Luisa)
1818年12月26日
生、卒
死胎
第三任
妻子
薩克森的瑪麗亞·約瑟法·阿瑪莉亞公主 薩克森的瑪麗亞·約瑟法·阿瑪莉亞公主 [10]
薩克森的
1803年12月6日-
1829年5月18日
薩克森的馬克西米利安王子和第一任妻子,帕爾馬的卡羅琳娜最小的女兒,兩人於1819年結婚,無子女
第四任
妻子
兩西西里的瑪麗亞·克里斯蒂娜公主 兩西西里的瑪麗亞·克里斯蒂娜公主 [11]
兩西西里的
1806年4月27日-
1878年8月22日
兩西西里國王弗朗切斯科一世和第二任妻子(堂妹)西班牙的瑪麗亞·伊莎貝爾的女兒,費爾南多七世的外甥女兼堂侄女,費爾南多七世第一任妻子的侄女,兩人於1829年結婚,有二女
子女
伊莎貝爾二世 伊莎貝爾二世 [12]
(瑪麗亞·伊莎貝爾·路易莎;María Isabel Luisa)
1830年10月10日-
1904年4月10日
西班牙女王,與堂兄西班牙親王弗朗西斯科·德·阿西西·德·波旁結婚,有後代
路易莎·費爾南達公主 路易莎·費爾南達公主
(瑪麗亞·路易莎·費爾南達;María Luisa Fernanda
1832年1月30日-
1897年2月2日
蒙龐西耶公爵夫人,與法國國王路易·菲利普一世的幼子蒙龐西耶公爵安託萬·德·奧爾良結婚,有後代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