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費直

鎖定
費直,字長翁,東萊郡(今山東省平度市)人。西漢經學家,古文易學“費氏學”的開創者。 [1] 
研究古文《易》。起家為郎,出任單父縣令。
全    名
費直
長翁
所處時代
西漢
出生地
東萊(郡治今萊州市)
主要成就
費氏學

費直籍貫考證

康熙《平度州志》和光緒《平度志要》均收錄其傳。關於其籍貫,《漢書 儒林傳》僅籠統地稱其為“東萊人”。考今天平度轄境,漢朝以前的政區和城邑,先秦有名城即墨,秦和秦楚之際有膠東郡和膠東國,郡和國的行政中心均為即墨城。西漢前期在半島北部析置東萊郡。東萊郡下屬17縣,其中的盧鄉縣全部和平度、當利兩縣的南部,均在平度境內。今天的平度市南半部(約2/3)當時屬於膠東國;北半部(約1/3)屬於東萊郡。這為確定費直為東萊之平度人提供了依據。另據明嘉靖丙戍進士、四川提學按察使司僉事、平度人崔廷槐考證:“費直為平度人”。其所寫《膠東二賢考》載曰:“膠東二賢,費氏、庸生也。費傳《易》,庸傳《書》,天下學士至今誦習之。費氏,名直,漢東萊平度縣人。” 廷槐所考,必有所據。費直為平度人當無異議。

費直主要成就

漢代易學是易學發展的重要階段。由於統治者重視,易學研究出現極盛現象。其流派主要有二:一是以孟喜、京房為代表的官方易學,慣以奇偶之數和八卦所象徵的物象來解説《周易》經傳文,以卦氣説即以八卦或六十四卦配一年四季、十二月、二十四節氣來解釋《周易》的原理,利用《周易》大講陰陽災變。二是以費直為代表的民間易學,反對陰陽災變論,着重闡述《周易》中的義理。官方易學和民間易學分屬於儒家經學系統中的今文學派和古文學派。所謂“今文”,就是西漢通行的文字——隸書。所謂“古文”,就是秦漢以前通行的文字——古文大篆。
孟京易學屬於漢代大儒董仲舒所倡導的今文經學系統,而以費直為代表的民間易學屬於古文經學系統。據《漢書 儒林傳》載:費直易學,“長與卦筮,亡章句,徒以《彖》、《象》、《繫辭》十篇文言解説上下經”,開啓訓詁學史上以傳附經的先河。
就是説,費直擅長卜筮,但“述而不作”,無章句,只以《易傳》文意疏通《周易》經文,不加任何發揮。從這個角度講,費直治《易》頗似孔子,亦可謂承繼漢初解《易》傳統,即注重義理。費直傳《易》授琅琊王璜,王璜傳沛人高相,為費氏學。二派之中,孟京易學影響最大,史稱象數之學。今本《周易》與《費氏易》有很深的淵源。清代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輯有《費氏易》1卷、《費氏易林》1卷、《周易分野》1卷。另《釋文》有《費直章句》4卷,系後人偽託。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