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費奧多西亞

鎖定
俄羅斯聯邦克里米亞半島東南岸港口和療養地。臨黑海,西距辛菲羅波爾116公里。人口8.2萬(1985)。
中文名
費奧多西亞
外文名
Феодо́сия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俄羅斯
地理位置
克里米亞半島東南岸
氣候條件
温暖乾燥
人口數量
8.2萬(1985)

目錄

費奧多西亞經濟

工業以起重運輸設備、鑽探機械、環境監測儀器等製造為主,次為葡萄酒釀造業和輕工業。有繪畫陳列館、中世紀的橋樑、城堡和古塔等建築物。

費奧多西亞發展歷史

古希臘人的迪奧多西亞 古希臘人的迪奧多西亞
建於公元前六世紀,由來自米利都的古希臘殖民者建成,當時名為迪奧多西亞。當地的海上貿易依賴於其豐富的農業產品。
由於氣候温潤、雨量充沛,所以迪奧多西亞的土地比較肥沃,是很好的糧食生產基地。許多古希臘城邦的口糧,就從這個方向輸入,其中就包括有鼎盛時期的雅典。加之背靠東歐大草原,迪奧多西亞的殖民者可以獲大批畜牧業產品,並遠銷愛琴海兩岸與地中海西部。儘管整個黑海沿岸都佈滿了希臘城市,但很少有城市的重要性能與迪奧多西亞相提並論。
希臘城邦的小塊土地之外,還有眾多過着半農半牧生活的斯基泰部族。他們很早就擁有了養馬和騎兵文化,也會將手裏多餘的糧食出口創匯。但馬車的運輸效率非常有限,還需要有良好的道路系統予以支持。
鼎盛時期的博斯普魯斯王國版圖 鼎盛時期的博斯普魯斯王國版圖
相比之下,沿海希臘人的船隻就更適合承載大宗商品。迪奧多西亞無疑就是斯基泰糧食產業的輸出口岸。這座城市正好位於克里米亞半島的頂端,也是整個黑海北岸的中心點,能夠吸引到更多船隻抵達。斯基泰人在賺的金銀、橄欖油和希臘式武器之餘,也讓城裏的希臘人賺得盆滿缽滿。
公元前4世紀,另一個希臘殖民者在東面的港口潘提卡彭崛起。他們建起了較為集權的博斯普魯斯王國,並將迪奧多西亞吞併進來。又過了3個世紀,衰退的博斯普魯斯人同斯基泰蠻族發生激烈衝突。來自海對岸的本都人強勢介入,並讓一代暴君米特拉達梯六世兼任了博斯普魯斯國王。但由於他執意同羅馬勢力進行死磕,最後不得不在逃亡到克里米亞半島後服毒自盡。迪奧多西亞就與周圍的所有希臘城市一起,經歷了一段羅馬軍團的監視佔領期。
當然,以上這些變故都不影響城市本身的經濟地位。相反,在羅馬人決定從黑海北岸撤退後,重建的博斯普魯斯王國又從這裏不斷向外出口糧食、奶製品和其他的特色貨物。公元2-3世紀,來自西方的日耳曼系哥特集團又成為當地的主人。但他們依然保留了博斯普魯斯王國構架。
直到匈人勢力在4世紀橫掃烏克蘭地區,迪奧多西亞才因為戰亂而被徹底摧毀。同時,羅馬帝國的衰退讓舊的貿易額大減。破落的城市就在很長時期內都沒有獲得重建。
新的卡法 成為熱那亞在東方的最重要據點 新的卡法 成為熱那亞在東方的最重要據點
此後的900多年裏,迪奧多西亞的廢墟附近都只是一個小小的村莊。無論是被可薩人所控制,抑或南方的拜占庭帝國重新控制克里米亞,還是突厥系的欽察部族和蒙古人的金帳汗國控制半島,這裏都屬於是被人遺忘的角落。但在南方的地中海東部,大量的意大利航海城市正在擴張自己的貿易網絡。在晚些時候,他們甚至進入黑海,不斷沿着古希臘人的腳步前進。
公元13世紀初,來自地中海西部的熱那亞人嘗試壟斷自己對黑海的大部分貿易控制權。由於資助拜占庭人的尼西亞帝國奪回君士坦丁堡,他們也和扼守黑海出入口的勢力形成同盟。用了不長的時間,熱那亞共和國就從金帳汗國購買了這片土地,把老對手威尼斯給擠壓出去,並在1266年重建了全新的港口--卡法(Caffa)。儘管當地一度被反攻倒算的威尼斯人奪走,但最終還是穩固地歸屬熱那亞人所有。
意大利商人不僅繼續在那裏交換糧食、貴金屬、橄欖油和武器,還正式開啓了跨越整個地中海南北的奴隸貿易。他們從蒙古人手中購買斯拉夫高加索突厥奴隸,然後輸送到西亞埃及,高價出售給馬穆魯克王朝的各級領主。其中的佼佼者,就成為了歷代馬穆魯克騎兵軍團的兵源。作為地區宗主的金帳蒙古人,不僅對商業發展帶來的税收和繁榮滿意,也因聯盟需要而樂於見到馬穆魯克的軍隊實力強大。
然而,由於奴隸貿易的發展過速,很快讓金帳汗國擔心治下人口流失太甚。於是在1347年,卡法再一次高調亮相在歷史記載當中。金帳汗國札尼別汗率領的蒙古大軍兵臨城下,準備將熱那亞人掃地出門。然而,由於沒有海軍支持,沒有技術優勢的金帳軍隊只能採取圍困手段。經過斷斷續續的2年封鎖,蒙古軍營內部爆發了可怕的黑死病。撤退之前,他們將死者屍體用投石機丟入城內,並引發了異常慘烈的後果。以至於在很長時間內,歐洲人都把來自中亞的黑病病毒,視為是由來自卡法的商船運輸的。
當代,更細緻的研究表明,黑死病在卡法圍攻戰前就已登陸意大利和法國南部。但歐洲人的誤解也恰恰説明,卡法港在地中海國際貿易中所扮演的舉足輕重作用。法國國王與羅馬教皇的特使也從這裏登陸,再向東踏上拜會蒙古帝國大汗的歷程。
在戰爭中的雙方妥協後,卡法的繁榮有增無減。在15世紀的鼎盛階段,城內的居住人口就有70000,其中大部分是意大利人與本地的希臘人。卡法本身也是當時世界上最重要的海港之一。哪怕是在君士坦丁堡陷落的1453年後,奧斯曼土耳其人也因為商業利益而允許熱那亞船隻從眼皮底下去往黑海。
但只要土耳其人的擴張性國家結構沒有改變,整個黑海都可能成為吞併目標。非常不巧的是,原本可護佑卡法的金帳汗國也因內憂外患而徹底解體。新的克里米亞汗國,成為了熱那亞商人的主要交涉對象。但他們顯然沒有強大保護城市免遭奧斯曼的武力威脅。
15世紀中後期,熱那亞人為保住卡法而尋找新的“保鏢”。不斷東擴的波蘭王國,一度成為情投意合的潛在對象。然而,後者最後意識到自己更依賴陸地貿易。只需要突厥人、亞美尼亞人或猶太商人將貨物運到西烏克蘭的名城--利沃夫,就可以通過接手的德意志人送往波羅的海邊的但澤(格但斯克)港,交給著名的漢薩同盟裝船。因此,波蘭人自然對協防卡法不敢興趣。
1475年,穆罕默德二世的海陸軍抵達克裏米亞。只用了5天的炮火準備,城內居民便識趣地向蘇丹投降。超過1500名青年被綁架去君士坦丁堡擔任太監,大部分拉丁裔人口也被強制遷徙到帝國都城建立新商業區。隨後,卡法就成為了奧斯曼近衞軍的最北方駐地,並繼續着過去由意大利人負責的全部貿易活動。來自東歐的大批優質木材,也將成為奧斯曼海軍戰艦的材料首選。
此後,卡法就因為大量進口遭掠奪的東歐農民,成為了半個基督教世界的眼中釘。大批從波蘭領主手下逃脱的哥薩克民團,開始打起這裏的主意。在成為赫赫有名的騎兵之前,他們已經是第聶伯河上的駕船高手。1615年時,彪悍的扎波羅熱哥薩克終於攻克這座奴隸之城,將整個卡法其夷為平地。新的城市又在晚些時候被穆斯林勢力重建,但好日子也開始臨近尾聲。
18世紀,隨着俄羅斯帝國的壯大,克里米亞韃靼人的劫掠被大大遏制。作為黑海主要貿易港口的卡法也因為俄土兩國的持續交兵而終於蕭條。1783年,在沙俄名將波將金的主導下,克里米亞汗國的土地被俄羅斯完全吞併。
信奉希臘正教的俄羅斯人,將首府卡法改回了古典名稱,並按照古希臘地名的俄語發音方式而成為當代的費奧多西亞。只是在新的工業時代,當地的自然硬指標已不能滿足產業升級需要。因此,昔日的繁華都市,就逐漸成為寧靜的濱海小城。
當代的費奧多西亞,已徹底擺脱了奴隸貿易所帶來的惡名。當地恢復到上古時代以農業、漁業為主狀態,也兼營部分工業和最為重要的旅遊業。由於蘇聯時期的流放韃靼人政策,當代的城市居民以俄羅斯人居多,城中建築式樣也多為俄國模式。但在海邊的靜怡角落,仍保能看到熱那亞時代的古堡等遺蹟,幫助來客追憶城市往昔的光榮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