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費城鎮

鎖定
費城鎮為費縣縣城駐地鎮,轄138個行政村街,總面積200.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0458畝,現有3.5萬户,10.8萬人,農業人口8.2萬人,漢族佔99.2%,200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4.79億元,財政收入22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250元。費城鎮交通便利,兗石鐵路、327國道橫穿東西、蒙台公路縱貫南北,東距京滬高速公路出口5公里,北距日東高速公路
中文名
費城鎮
所屬地區
中國華東
地理位置
山東省東南部的沂蒙山區
面    積
200.1 km²
人口數量
10.8萬人

費城鎮簡介

費城鎮為費縣縣城駐地鎮,2011年費城鎮和原城北鎮統稱為費城街道辦事處,轄138個行政村街,總面積200.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0458畝,現有3.5萬户,10.8萬人,農業人口8.2萬人,漢族佔99.2%,200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4.79億元,財政收入 2200 萬元, 農民人均純收入2250元。 費城鎮位於縣城駐地,全國重點鎮,轄89個行政村,面積21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8.7萬畝,人口17.9萬人,6.5萬户。2006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2.8億元,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0.3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8.02億元,實現財税收入81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610元。
費城鎮交通便利,兗石鐵路、327國道橫穿東西、蒙台公路縱貫南北,東距京滬高速公路出口5公里,北距日東高速公路出口6公里。該鎮是農業大鎮,特色農業發展尤為突出,目前形成了以果品、黃煙和特色養殖為主體的農業發展新格局。現有果園面積6.8萬畝,黃煙面積6140畝,發展標準化畜禽養殖小區12個,其中市級2個,特色養殖大户178户,果品主要有桃、梨、杏、葡萄等,特種養殖魯翔肉鴿、蒙山全蠍遠近有名。該鎮資源豐富。沂蒙石林風景區被國家批准為“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境內有山東省第四大水庫許家崖水庫,水資源豐富;石灰石、粘土、鐵、鎂等礦產資源儲量豐富。
費城鎮 費城鎮
近年來,費城鎮招商引資和民營經濟實現了跨越發展。2002年,經省政府批准設立了費縣經濟開發區,規劃控制面積45平方公里,該鎮先後投資8000萬元用於開發區基礎設施建設,園區功能不斷完善。目前,已落户企業55家,總投資48.2億元,其中過億元的項目4家,初步形成了以醫藥化工、紡織服裝、塑料編織、建築材料為特色的園區工業格局。全鎮已發展私營企業620家,個體工商户9800餘户。該鎮獨特的優勢吸引了一大批國家重點項目前來投資建。目前,已有國電費縣大電廠、中谷集團植物油廠、新時代藥業公司等相繼落户,總投資200多億元。先後被授予“山東省社會文化建設先進鄉鎮”、“山東省村民自治模範鄉鎮”、山東省教育危房改造先進單位”、臨沂市“五個好鄉鎮黨委”、“臨沂市明星旅遊鄉鎮”、“平安臨沂建設先進單位”、“臨沂市社會文化先進鄉鎮”、““臨沂市招商引資先進鄉鎮”、“臨沂市民營經濟明星鄉鎮”、“市級環境優美鄉鎮”、“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連續多年被縣委、縣政府授予“三個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和“紅旗鄉鎮”稱號。
費縣費城鎮委

費城鎮歷史沿革

該鎮歷史悠久,春秋時期,為魯國的一個邑,秦朝時為薛郡地。西漢初年置費縣,居東海郡,東漢為列侯食邑, 清乾隆年間, 為城關社。1949年,全縣劃分10區72鄉(鎮),費城屬第一區, 轄13個村(街),1958年9月改為城關公社,1963 年又改為城關區,下轄7處人民公社,1981 年改為城關鎮,1985年撤區並鄉改稱費城鎮至今,今年1 月份又 將原員外鄉、許家崖鄉併入費城鎮,成為全縣第一大鎮,有影響的歷史人物主要有明代御史王雅量,清末地主王煥,清末秀才王贄,中共費縣工委第一書記王宗一(自由街人),革命人士方蘭亭。被全國婦聯譽為“鋼鐵十姊妹”的周成美(曹家莊人)等。

費城鎮行政區劃

下轄村
下河頭村 郭家園村 牛頭山村 土龍溝村 員外莊村 德勝莊村 南新安村 簸箕掌村 永勝村 曹車村 保國莊村西官莊村 常勝莊村 西柳莊村 宗家莊村 北廣豐村 信古莊村 竇家莊村 居民莊村 西葛峪村 東新安村 西翟家莊村 文明村岔河村 核桃澗村 八里莊村 北石崗村 王家宅子村 毛草灣村 紅山灣村 石屋村 長澗村 北許家崖村 洪山頭村 南許家崖村 道溝村 下楊家灣村 上楊家灣村 南峪村 小官莊村 東安田村 山後灣村 涼山頭村 西寺灣村 東寺灣村 老君崖村 新劉莊村 大灣村 西安田村 北嶺村 吳家村 南石崗村 豹子峪村 周山頭村 喜鵲窩村 豹山頭村 楊樹溝村 下店子村 上店子村 魯公廟村 中山村 高家樓村 三里溝村 西王莊村 西洪溝村 霍家莊村 北鞏莊村 七夫莊村 朱家莊一村 朱家莊二村 小安子村 洞山村 神橋村 東策馬村 南坡村 於家泉村 下泉村 邢家村 西胡家村 上小埠村 下小埠村 西策馬村 吳家後村 南莊村 梁家嶺村 查山頭村 李家村 代家莊村 南鞏莊村 黨家莊村 管家村 東胡家村 南埠村 勝家村 毛峪村 青山前村 北官莊村 左城崖村 月莊村 田聖莊村 北馬莊村 南十里鋪村 北十里鋪村 洪河村 東南峪村 東洪溝村 西馬興莊村 東馬興莊村 肖山坡村 東朱家莊村 東王莊村 玉貴莊村 萬良莊村 西曹家莊村 北王莊村 學田莊村 肖山前村 楊家安村 王家莊村 南廣豐村 唐家山村 桃園村 石莊村 西劉家莊村 東新村長 埠嶺村 社莊村 西新安村 十五里亭村 八龍橋村 東葛峪村

費城鎮地形地貌

該鎮屬丘嶺地形。南高北低,南部、西南部為山區、城區、東北部、西部地勢較為平坦,山脈主要有鍾羅山、文山等,鍾羅山為最高峯,海拔525米,河流主要有温涼河、坊河、北馬莊河、 許崖乾渠等,城區位於鍾羅山、文山之間,南北短、東西狹長。境內有小二型以上水庫8座, 有全省著名的許家崖水庫,塘壩32處,水利設施257處, 蓄水總量可達3.28億立方米,可灌溉農作物48000畝, 有林木面積56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22.4%。 交通、郵電。境內嵐兗鐵路橫跨東西,蒙台公路縱貫南北,327國道穿越中部,與全國的公路網、 鐵路網相通,費馬路、費朱路、費芍路、費芍西路與各鄉鎮相通,交通便利,運輸業發達。全鎮裝電話 4000 門,有線電視6000台,電視普及率86%。經濟發展。以鄉鎮企業和個體私營經濟為主,其產值佔國民經濟的88.2%,農業只佔11.8%。鄉鎮企業有塑料編織、印刷裝潢、機械製造、板材運輸、飲食服務、建築建材、紡織印染、奇石加工八大系列,有鎮辦企業2家,個體私營企業197家,個體工商户5327户。私營企業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1家,投資500萬元以上2家,50萬元以上的52家,2000年新發展68 家, 其中50萬以上的10家。

費城鎮礦產資源

主要有石灰石、粘土、鎂、鐵、礦石、奇石等。

費城鎮教育衞生

有中學3處,聯小36處,教學班386個,在校生近2萬人,1998 年被省教委驗收為教育雙基達標合格鄉鎮。有衞生院3處,衞生所78處, 健康教育普及率90%。

費城鎮政權組織

費城鎮 費城鎮
設黨委1個, 黨總支15 個, 黨支部158個,有共產黨員3500人,設立基層人民政府1個,行政村138個,村委會138個,鎮直部門22個,鎮屬部門18個,設有派出所、法庭、司法所等國家機器。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鎮人民代表大會為本鎮最高權力機關。在閉會期間, 由鎮人大主席團行使其權力。

費城鎮城鎮建設

費城鎮 費城鎮
2007年以來,在城區範圍內開展了“創建和諧綠色家園”活動。以站前路、中山路、沂蒙路、自由路、和平路、蒙山大道等為主路段,以清理治理“髒、亂、差”、“露頭醜”為重點,實施了美化、綠化、亮化工程。整個綠化工程鎮村累計投入142萬元,共回填平整建設綠地、綠化帶26畝,動用機械台班198個,拆除違法建築18處、42間房屋,新建綠地廣場4處,增加綠化面積58000平方米。 費城鎮按照中央關於新農村建設“二十字”方針的要求,堅持統一規劃、典型示範、因村制宜、逐步推進的原則,繼續推進新鄉村建設,深入開展“整潔文明家園”創建活動。
一是突出抓好“五型”示範村建設。採取統一時間、統一要求、統一驗收的辦法,高標準、高質量的完成了全鎮22個“五型”示範村建設。共硬化村內道路48公里,全部建設了精神文明一條街和文化大院,南廣豐、文明、神橋3個村路面硬化、有線電視、自來水實現了户户通,王家莊、永勝2個行政村被評為市級新農村建設示範村。
費城鎮 費城鎮
政務公開二是全面開展環境衞生綜合整治。結合縣城綠化、美化工作,駐城村街組織衞生清理專業隊17個,對19條主要街道和156條背街小巷進行衞生清理和日常保潔工作;農村開展了以“五清五化”、“一池五改”為主要內容的“整潔文明家園”創建活動,共清除“五堆”1330個,粉刷牆壁2760米,實現改廚390個,改廁261個,改圈262個,改院305個,改水8600米,較好地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 三是重點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結合百村幫扶工作,積極爭取項目扶持資金,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1-6月份,全鎮新修道路26公里,硬化道路面積60000平方米,安裝路燈292盞,新建橋4座,塘壩1座,蓄水池14座,打機井7眼,大口井2眼,規劃小流域治理3處,提高了農業生產的綜合能力。
四是認真落實支農惠農政策。堅持以人為本,以解決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工作的出發點。上半年,全鎮完成村村通自來水3個村,使2200人喝上了乾淨水;全鎮有9.6萬農民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7.8%,有效解決了羣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兑現落實小麥直補資金73.8萬元,農資、農機具綜合補貼161萬元。

費城鎮特色產業

一是黃煙生產穩步增長。按照“老區抓膨脹,新區抓增長”的要求,全鎮新規劃百畝以上黃煙示範區22處,千畝以上示範區2處,新修煙區內道路30公里,打機井5眼,建蓄水池18個,建烤房102只、密集型烤房50只,總投資210萬元,全鎮共落實黃煙面積6140畝,豐收在望。
二是林果生產常抓不懈。結合“百萬農户致富工程”擴大傳統果業規模,發展新興果業種植,推行農產品基地化生產,推進南部山區“兩線一片”萬畝核桃園建設,2007年春季鎮裏補貼資金35萬元,購買優質核桃苗12萬棵,新栽植面積3000畝,新發展核桃示範園4處。全鎮新發展葡萄、等果樹面積960畝,完成了濱河大道5公里綠色通道建設,沿濱河大道兩側50米栽植優質速生楊3.6萬棵,綠化面積達436畝。積極利用市、縣直部門幫扶的機會,加快荒山綠化進程,目前已完成荒山綠化600畝,栽植側柏10萬株。
三是畜禽養殖規模不斷擴大。通過政策推動、典型帶動、服務促動,全鎮新建標準化畜禽養殖小區8個,其中睿農牧業、中福牧業2個養殖小區被命名為市級標準化養殖小區,發展養殖專業村4個。

費城鎮特色村屯

左家王莊村位於縣城東,城鄉結合部。該村建於元代,稱澗莊。後村名幾經更改,1980年夏稱左家王莊。
王鳳岡是道光六年(1826年)武科進士,“用為守備,以親老不赴選”“生有至性”。他俠義心腸,平日扶危救弱,在當地享有很高的名望。王鳳岡將澗莊的土地買下,村名易為王莊。後本縣大財主李泮林也看中這塊土地,為將此莊據為己有,便尋隙與王家打起了官司。官司打了多年,地方官也難以決斷。王鳳岡與李泮林去世後,王鳳岡之子王興雲與李泮林之子李琢繼續訴訟。
1890年秋,左寶貴回鄉省親,得知王李兩家訴訟一事,便從中調解,於是兩家的官司就此終結。王興雲念起與左家的交情,便將王莊賣給了左寶貴。從此,改王莊為左家王莊。
左寶貴在甲年戰爭中陣亡後,其夫人王氏、陳氏、餘氏皆攜子女在此居住。抗日戰爭爆發後,其家人逐步外遷。建國後,將該村更名為東王莊,1980年恢復今名。
該村西北部為大汶口文化遺址,出土文物有陶豆、陶罐、陶鼎等。

費城鎮風土民情

費城鎮 費城鎮
中秋、春節為一年中的兩大重要節日,小節有元宵節、二月二、三月三、清明節、端午節、六月六、重陽、臘八、打春等。

費城鎮文物景點

沂蒙石林位於費縣城南4公里,佔地面積1100畝,是國土資源部批准的第四批國家地質公園——沂蒙山國家地質公園沂蒙石林園區,有2000餘塊費縣園林石精品組合而成。園林石為天然形成,形體奇特怪異的大型觀賞石。或玲瓏剔透,或佝僂扭曲。根據其“瘦、皺、漏、透、形、雄、肥、秀、色、音”等特點進行重新規劃設計,賦予其新的文化內涵,在景觀結構上以“文韜”和“武略”作為兩條主線,有“九龍廣場”“好漢歌”“無題區”“火炬林”“石林陣”“石林迷宮”“採摘園”“十二生肖園”等景點,形成一處與北方皇家園林和雲南路南石林有明顯區別的粗獷的山野式石林。
為了更好地保護、開發、利用園林石資源,費縣人民政府制定了園林石資源管理和綜合開發方案,成立了“費縣園林石綜合開發公司”,在沂蒙公路兩側又建起了佔地五百多畝的“費縣奇石公司”,共收藏存放近5000塊形態各異的園林石,形成獨具特色的園林景點。
天景湖(許家崖水庫)建於1959年9月,是山東省第四大水庫,是灌溉和人畜用水的重要水源,下游可灌溉耕地20萬畝,可使近30萬人受益。在水庫建設期間,時任山東省省委第一書記的舒同來這裏視察,揮毫題寫了“許家崖水庫”五個大字。這裏山青水綠,風景優美,成為費縣的又一人文自然景觀。
叢柏庵重建於明朝嘉靖三十九年,以側柏密集而得名,是臨沂市唯一的一處尼姑庵。庵門牌匾上的題字出自全國四大名僧之一、山東佛教協會會長沙門能闡手筆。庵內有千年銀杏、響水泉、連理柏與古藤、碑廊、三聖殿等景點。銀杏樹高45米,周長8米,樹齡1300餘年。樹下有一處山泉叫“響水泉”,因泉水叮咚作響而得名,水質清冽。“連理柏”,又名姐妹柏或夫妻柏,樹齡已有1600多年,樹上有一藤,人稱“愛情藤”,長57.9米,有“連理柏下情長在,愛情藤上不老情”之説。“三聖殿”是叢柏庵的主殿,殿門上的牌匾,由中國佛教協會原會長趙樸初手書。
叢柏庵東側的山洞,稱作“仙人洞”,是玉環山最大最深的溶洞,有上、下兩個洞口。明代武英殿大學士張四知(人稱張閣老)曾在洞中避暑,並留下一首詩:“四面青山一線天,古洞深藏峭壁間,遠隔咸陽三千里,避秦何必進桃源”。
八卦連環洞位於玉環山西麓,由大小12個洞穴構成,洞與洞之間又多有通連,洞裏洞外都有景,有“大景點大境界”之譽。
費城鎮南天門 費城鎮南天門
南天門是一個造型雄險的溶蝕地貌,又叫崩塌天窗,是裸露石灰岩長期被地表水侵蝕而逐漸形成的。它的形狀像一個下端變了型的“人”字,高10米,寬4米。左側題有“南天門”三字。再左側的“壽”字,高6米,寬5米。天門內有一塊五米見方的巨石叫“天界石”,又名“羽化崖”,意為登上此石即可羽化成仙,石上小篆“界塵”二字。“界塵”傳説是人間與仙境的分界。天界上有覽勝亭,建於1998年,登臨此處,不僅萬畝梨園盡收眼底,而且可以俯瞰景區全貌。
梨園地下水豐富,有云泉、冷泉、金鳳泉、銀鳳泉等多處泉水,尤以飲虎泉最為著名。飲虎泉位於玉環山山坡上的一處懸崖下,人稱“百丈崖”,崖下有一石酷似虎頭,狀如飲水。泉水清澈甘甜,內含豐富的礦物質,梨鄉多長壽老人,當與飲此山泉水有關。百丈崖上的篆體“虎”字,是清末文學家吳大徵的手書。泉前有一潭,名為“青龍潭”,前人有“虎視眈眈眾獸寒,前臨碧波青龍潭”的詩句。泉周圍槐櫟參差,柳絲飄拂,倒映水中,摩崖石壁上刻有“水木相映,泉石交輝” 八個大字。
楊家庵遺址位於費城鎮楊家安村東北約200米處,僅存兩塔,塔北靠大頂子山。兩塔均為石結構,東西排列。塔距4米,塔高3.6米,兩塔形狀不一。西面塔有6層,第一層為方石塔題記,上左起“監濟”十字。落款是:“大明萬曆二十七年六月二十八日法子如□立”十九個字。第二層為六角石,第三層為石鼓,第四層為蓮花座,第五層為石升,第六層為寶葫蘆。東面一塔有七層,已於2006年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