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費俊

鎖定
費俊,1970年生於湖北沙市,副教授,現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數碼媒體工作室。 [1-3] 
中文名
費俊
外文名
Fei Jun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湖北沙市
出生日期
1970年
畢業院校
美國阿爾弗雷德美術大學
中央美術學院
職    業
當代藝術家、設計師、教育工作者
代表作品
睿·尋
有趣的世界
水曰
代表作品
情緒幾何
智能生態氧泡
主要成就
2019“RE-睿”第58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國家館參展藝術家
2021年,擔任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大型情景史詩《偉大征程》視頻總設計之一
2016、2018北京媒體藝術雙年展聯合策展人
2019亞洲數字藝術展策展人
作品曾榮獲德國IF設計獎、紅點設計獎、德國設計獎特別獎和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大獎等榮譽
分    類
當代藝術、當代設計

費俊藝術特點

費俊以藝術家、設計師和教育者的多重身份從事藝術與科技研究、教育與實踐,他的藝術實踐主要關注由由虛擬和實體場域共同構建的混合場域敍事。藝術及設計作品曾在58屆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等國際展覽和藝術節中展出,並榮獲了德國IF設計獎、紅點設計獎、德國設計獎特別獎和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大獎等榮譽。

費俊藝術履歷

費俊個人展覽

藝術家個人展覽
年份
展覽名稱
具體地點
地理區域
2021
伸長你的眼睛穿過我—費俊作品(2013—2021)
武漢,中國
2009
陌生人-費俊作品2010
798意中藝術工作室
北京,中國
2005
費俊作品展
Schein-Joseph國際陶瓷藝術博物館
阿爾弗雷德,美國

費俊羣體展覽

藝術家羣體展覽
年份
展覽名稱
具體地點
地理區域
2021
“百分百”@武漢•2021東湖國際生態雕塑雙年展
石門峯紀念公園
武漢,中國
“圖像的旋踵:一次關於媒介身份的研究”
Voyage UCCA Lab(UCCA Lab沃捷藝術空間)
上海,中國
“The Image Looks Back”藝術展,PHOTO 2021國際攝影節
RMIT畫廊
墨爾本,澳大利亞
“Shaping the Invisible Worlds”藝術展
HeK (House of Electronic Arts Basel)
巴塞爾,瑞士
2020
“生生——自然、人和技術的生產”第五屆美術文獻展“第五屆美術文獻展”
武漢,中國
2019
“城市交互”2019深港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
深圳市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
深圳,中國
“亞洲數字藝術展”
海淀區創業路6號
北京,中國
“RE-睿”第58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國家館展覽
意大利威尼斯軍械庫
威尼斯,意大利
2016
“共享•再生”第15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平行展
聖•卡特琳娜大教堂
威尼斯,意大利
2015
“Expanded Senses” B3動態影像雙年展
法蘭克福中央火車站
法蘭克福,德國

費俊獲獎經歷

藝術家獲得獎項
年份
獎項
2015
德國設計獎傳達設計特別獎
北京國際設計周優秀項目獎三項
北京國際設計周設計之旅年度人物
蘋果App Store 2015年度最佳App
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獎銅獎
德國紅點傳達設計獎
2014
蘋果App Store 2014年度最佳App
德國IF傳達設計獎
1998
首屆中國設計藝術大展金獎
1995
第四屆中國書籍裝幀藝術展覽一等獎

費俊公共收藏

藝術家公共收藏
作品
收藏機構
地點
《水曰》
石門峯紀念公園
武漢,中國
《歸鳥集》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
北京,中國
《飛鳥集》
廣州,中國
《有趣的世界》裝置一
武漢合美術館
武漢,中國
《情緒幾何》
未來論壇科技發展中心
北京,中國

費俊主要作品

藝術家主要作品
作品名
作品圖
形式/材料
尺寸
年份
版權聲明
《水曰》
水曰 水曰
互動裝置
尺寸可變
2021
本作品圖⽚由藝術家提供,受藝術家版權保護
《變壓工廠·幻境2099》新媒體裝置系列
新媒體裝置
尺寸可變
與某集體ART+TECH合作作品。本作品圖⽚由藝術家提供,受藝術家版權保護
《情緒幾何3.0》
《情緒幾何3.0》 《情緒幾何3.0》
互動裝置
尺寸可變
與許晨陽、劉正奎合作作品。本作品圖⽚由藝術家提供,受藝術家版權保護
《雲遊江山》
雲遊江山 雲遊江山
沉浸式影像
尺寸可變
與某集體ART+TECH合作作品。本作品圖⽚由藝術家提供,受藝術家版權保護
《時間沒有開端,空間沒有邊界》
時間沒有開端,空間沒有邊界 時間沒有開端,空間沒有邊界
動態燈光裝置
尺寸可變
2020
本作品圖⽚由藝術家提供,受藝術家版權保護
《時間的形態·京劇》
時間的形態·京劇 時間的形態·京劇
單通道錄像
2分整
2019
與劉曉斌、邱宇、苑辰、雲澤合作作品。本作品圖⽚由藝術家提供,受藝術家版權保護
《飛鳥集》
飛鳥集 飛鳥集
互動裝置
尺寸可變
本作品圖⽚由藝術家提供,受藝術家版權保護
《有趣的世界》裝置一
有趣的世界裝置一 有趣的世界裝置一
互動裝置
尺寸可變
本作品圖⽚由藝術家提供,受藝術家版權保護
《有趣的世界》裝置二
有趣的世界裝置二 有趣的世界裝置二
互動裝置
尺寸可變
本作品圖⽚由藝術家提供,受藝術家版權保護
《睿·尋》
睿·尋 睿·尋
手機應用程序
尺寸可變
本作品圖⽚由藝術家提供,受藝術家版權保護
《鑄憶》 新媒體裝置系列
鑄憶 鑄憶
新媒體裝置
尺寸可變
2018
與某集體ART+TECH合作作品。本作品圖⽚由藝術家提供,受藝術家版權保護
《世園會國際館登陸廳多媒體透景畫壁》
世園會國際館登陸廳多媒體透景畫壁 世園會國際館登陸廳多媒體透景畫壁
多媒體裝置
尺寸可變
與某集體ART+TECH合作作品。本作品圖⽚由藝術家提供,受藝術家版權保護
《記憶時空扭轉》
記憶時空扭轉 記憶時空扭轉
VR互動裝置
尺寸可變
2016
與李心路合作作品。本作品圖⽚由藝術家提供,受藝術家版權保護
《城市博物館》
城市博物館 城市博物館
手機應用程序
尺寸可變
2014
與李心路合作作品。本作品圖⽚由藝術家提供,受藝術家版權保護
《智能生態氧泡》
智能生態氧泡 智能生態氧泡
互動裝置
尺寸可變
2013
與李心路合作作品。本作品圖⽚由藝術家提供,受藝術家版權保護
《姿態雲_姿態牆》
姿態雲_姿態牆 姿態雲_姿態牆
互動裝置
尺寸可變
與Judith Doyle合作作品。本作品圖⽚由藝術家提供,受藝術家版權保護
《瞎走》
瞎走 瞎走
單通道視頻
4分整
本作品圖⽚由藝術家提供,受藝術家版權保護
《798脱口秀》
798脱口秀 798脱口秀
交互裝置
尺寸可變
本作品圖⽚由藝術家提供,受藝術家版權保護
《屯⾥的那點事⼉》
屯⾥的那點事⼉ 屯⾥的那點事⼉
交互裝置
尺寸可變
2009
與李心路合作作品。本作品圖⽚由藝術家提供,受藝術家版權保護
《化》
化
影像裝置
尺寸可變
2005
本作品圖⽚由藝術家提供,受藝術家版權保護
《閒話》
閒話 閒話
互動裝置
尺寸可變
本作品圖⽚由藝術家提供,受藝術家版權保護
《三字經》
三字經 三字經
互動裝置
尺寸可變
本作品圖⽚由藝術家提供,受藝術家版權保護
《變形記》
變形記 變形記
單頻錄像
5分33秒
2004
本作品圖⽚由藝術家提供,受藝術家版權保護
《嘰嘰喳喳》
嘰嘰喳喳 嘰嘰喳喳
互動裝置
尺寸可變
與陳小文、Jessie Shefrin、 Bang-geul han、Hisao Ihara 合作作品。本作品圖⽚由藝術家提供,受藝術家版權保護
《回放》
回放 回放
互動裝置
尺寸可變
與陳小文、Jessie Shefrin、 Bang-geul han、Hisao Ihara 合作作品。本作品圖⽚由藝術家提供,受藝術家版權保護

費俊出版物

藝術家出版物
出版時間
出版物
出版社/機構
2022
藝用人體解剖基礎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1
技術具身的混合場域敍事
美術觀察雜誌社
費俊:藝術與科技構建碎片化時代的超鏈接
畫廊雜誌社
藝術與科技的跨學科語境與實踐
藝術當代雜誌社
2020
碎片化時代的超鏈接
畫刊雜誌社
費俊:個體如何以藝術與科技的跨學科方式成為碎片化世界的強鏈接者?
設計雜誌社
2019
藝術與設計教育的新實踐
中國文化報社
2015
“動態之再”B3+BEIJING 動態影像展
中央美術學院
2010
亞洲路標 豐田藝術項目
伊比利亞當代藝術中心
1995
民間剪紙精品鑑賞
中國電影出版社

費俊人物評價

馮博一(獨立策展人、美術評論家、何香凝美術館藝術總監):
藝術家費俊這些年新媒體藝術的創作實踐,正是以藝術與科學的多媒介方式,從各自相異的角度,直接或間接地表現了在數字化生存的控制時代,藝術與科技之間的認知、想象和實驗。從費俊的實踐中可以看到科技與藝術結合的崛起與進步,也為未來當代藝術的發展提示出了新的課題與方向。其中,由費俊的創作所引發的新媒體藝術在公共空間的的公共屬性問題,我以為最值得關注和討論,他的作品主要是以新媒體藝術作品和觀眾直接的參與性、互動性的線索給予呈現和展開,直接牽涉到公共藝術在數字化生存的新環境、新觀眾之間的關係,擴充了新媒體藝術從視覺、身體感官和情緒聯結的容量,尤其是聚合了新媒體能量,使藝術改變生活成為了可能,抑或意味着一種“新型公共藝術”的生髮與遞進的實驗過程。可以説費俊的新媒體藝術創作,為我們擴展當代藝術的範疇,提供了一種新的介入方式和視覺文化的樣本。
魯虹(批評家、四川美術學院教授、武漢合美術館執行館長):
以設計師或教育家身份介入到新媒體藝術領域的費俊,在某種程度上與沃霍爾其實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作為一個自稱為藝術界的“陌生人”,他在使用新的數碼技術進行藝術創作時,常常是從社會現實問題出發,而不僅僅是通過回顧藝術史的傳統方式進行創作。很明顯,這與許多藝術家都是大不相同的。此外,他在積極面對若干社會問題時,總會力圖提出某種可行的方案來加以解決。於是,這既使得他那些具有虛擬性質以及跨學科、互動特點的“另類”作品,無不與世界有着直接的關聯,也以獨有的方式回答了“前智能時代藝術究竟何為”的問題,因此很值得人們認真對待!
姜俊(藝術批評家、“鳳凰藝術”特邀撰稿人)
費俊用他的公共藝術實踐證明他在藝術和社會之間的搖擺和對社會維度的偏愛。在本次展覽展示的作品之外,我最欣賞的,也和藝術家多次討論的是他與李心路在“白塔寺再生計劃”中合作的一個公共藝術項目“DRINK’N HOPe”。在“北京國際設計周”期間,通過小小的“酒杯託”設計,費俊和他的團隊創造了一個臨時性的社區生態系統。這個項目同樣是事件性的,酷炫的“酒杯託”不僅是一個可穿戴的時尚配件,它解放了端着酒杯各處交際的設計周訪客們,同時還是一個開啓一系列社會行動的“藥引”,在其後面有着複雜的藝術到社區公益的運作設計。
張海濤(藝術批評家、策展人)
藝術家費俊從來不把自己拘泥於一個身份進行藝術探索,他遊走於藝術、設計、教育、策展多個職業和領域,藝術創作與設計、教育、策展終極的精神性價值判斷是無差異的,沒有高低之分,同樣思想的深度都需要吸收各種跨界的文化(文史哲、科技、藝術),這樣才能走的更高、更遠。費俊方方面面的綜合能力其實都是在推動着藝術及生態的不斷更新,以一種執着、包容、開放的態度面對新的事物,他將藝術學術的獨立性與公共的普及性得到了很好的平衡,這也是未來世界獨立個體與公共界面的平衡關係。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