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àng]
汉语文字
收藏
0有用+1
0
贶,汉语二级字 [3],拼音是kuàng,部首是贝,五笔是MKQN,意为指赐,赏赐。 [4]
中文名
拼    音
kuàng
部    首
字    码
U+8D36
五    笔
MKQN
总笔画:
9
起    源
周代

现代释义

播报
编辑
基本词罪她坑义
◎ 贶k兵妹订uàng
〈动〉
(1) (形声。霉灶她从贝,兄声。本义:赐,赏赐)
(2) 同本义捆颂邀 [grant a reward;a拔断ward]
贶,赐也。——《说文 [4]
羞当白壁贶。——鲍照《拟古府恋档剃》
(3) 又如:厚贶(厚赏);贶赠(馈赠);贶寿(赠献寿礼);贶佑(赐福)
(4) 通“况”。比方 [spea龙协k by way of analogy]
更统世而自贶。——《楚辞·悲回风》
词性变化
◎朵户 贶kuàng
〈名〉
赐赠之物 [giveaway]
天降嘉贶,将何德以酬之?——《魏书·世祖纪》
[1]

古籍释义

播报
编辑
〔古文〕𧵮《唐韵》《集韵》《韵会》许放切《正韵》虚放切,𠀤音况。《说文》赐也。《广韵》与也。《诗·小雅》中心贶之。《仪礼·士昏礼》吾子有惠,贶室某也。
与况通。《前汉·武帝纪》遭天地况施。
韵补》叶虚王切,音荒。《左传·僖十五年》女承筐,亦无贶也。《楚辞·九章》荼荠不同畞兮,兰茝幽而自芳。惟佳人之永都兮,更统世以自贶。 《类篇》或从光作𧵦。 [2]

姓氏

播报
编辑
贶(Kuang况)姓源出有三:
1、在周朝初年,舜的后人被封于贶地(今山东省境内),他的后代子孙便以封地名“贶”作为姓氏,称为贶氏。后来改为况,称况氏
2、出自三国时期有蜀国名人况长宁之后。据《蜀志》载:“汉有况长宁。”他的后代就沿袭况姓,称为况氏。
3、出自由黄姓所改。明代苏州知府黄钟,官至礼部仪制司郎中,他请示天子要求恢复祖姓况氏。帝感其敬祖,不仅允许他改姓,还特意奖励了他。黄钟就成了况钟,他的后人世代相传的姓氏就是况氏了。况氏的人原多在四川,原汉蜀之地,但在明清之时,多出现在江西,江苏一带。

节日

播报
编辑
农历六月初六,除了是“姑姑节”外。在古代还是另外一个节日,名叫“天贶(赐赠的意思)节”。天贶节是道家的称呼,起源较晚。 农历六月初六,淮安民间旧时有六月六晒红绿的习俗。相传“六月六晒红绿”之俗起源于唐代。唐代高僧玄奘从西天(印度)取佛经回国,过海时,经文被海水浸湿,于六月初六将经文取出晒干,后此日变成吉利的日子。开始,皇宫内于此日为皇帝晒龙袍,以后又从宫中传向民间,家家户户都于此日在大门前曝晒衣服,以后此举成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