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貴陽市毓秀路小學

鎖定
貴陽市毓秀小學,原名霽雲小學,創辦於1944年。1973-1982年曾改為雲巖第三中學,1993年根據教育教學改革需要,恢復為毓秀路小學。學校佔地面積5.4畝,綠化地帶約100平米。據有關資料顯示 :教學班14個,學生676人,教職工40人,屬於中型花園式小學。
中文名
貴陽市毓秀路小學
外文名
Guiyang City Yuk Sau Road Primary School
簡    稱
毓秀小學
創辦時間
1944年
校    訓
做最好的自己
主要獎項
截止2009年11月,學校共獲得全國、省、市、區集體獎60餘次
類    別
小學
現任校長
林燕
所屬地區
中國貴陽
主要院系
小學

貴陽市毓秀路小學學校簡介

校內種植着蒼翠欲滴的南洋杉、鐵樹、梧桐樹等珍貴樹種,龍爪菊、迎春花、月季、牡丹等花卉,春天裏爭相吐豔,把校園映照得朝氣蓬勃,再配上鮮紅醒目的校訓,更加催人奮進。花台內意大利草種栽培的草坪,為同學們提供了學習、休閒的好處所。飽經風霜的銀灰色的教學樓記載着學校的滄桑變化和教育教學改革的光輝歷史。如今教學樓仍風貌猶存,猶如一艘待命的宇航船,滿載着祖國的寵兒飛向未來世界。學校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辦學方向明確,辦學效果顯著。堅持"德育為首,五育並舉"的辦學方針、"依法治教、科研促教"的辦學思路、把學生培養成為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強健的體魄、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健康的心理,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人才"為辦學目的、力爭把學校發展成為"科教興市示範工程學校"為辦學方向。學校從改善辦學條件入手,從提高老師的素質抓起,開展了以"充分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的整體改革實驗,學校領導班子團結務實,具有開拓創新的精神,造就了一支樂於奉獻,朝氣勃力的優秀教師隊伍,形成了"鑽研、嚴謹、奉獻、求實、創新"的校風。"團結、活潑、文明、健美"的校風,以及"爭當毓秀之星,要做有用的人"的校訓。在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多年來學校起着巨大的變化,獲得了全國、省、市、區各級各類大獎若干項。多年來該校畢業生的學生,由於基礎知識紮實,品學兼優,若干名同學以優異成績升入貴陽一中,並被國家重點院校錄取,有的同學還走上重要領導的工作崗位,真可謂“桃李滿天下”。 [1] 

貴陽市毓秀路小學榮譽獎項

截止2009年11月,學校共獲得全國、省、市、區集體獎60餘次,學生共獲得國際、全國、省、市、區各級各類榮譽700餘次;學科成績在市區各次檢測中均名列優秀,先後被評為“全國寫作實驗校”,“全國寫字教育實驗學校”,“貴州省少先隊特色活動先進集體”,“貴陽市五好學校”,“貴陽市綠色學校”,“貴陽市禁毒教育示範學校”,“貴陽市安全文明校園”,“雲巖區先進基層黨組織”等。 [2] 

貴陽市毓秀路小學教師發展

為提高該校教師的羣體素質,抓住課改的契機,把教研組作為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基地。以個人發展、同伴互助、專業為策略,以對“常態課的研究”為主要途徑,凝聚、激勵、啓發教師的自覺性、創造性,注重教師之間的研討交流,讓研究逐漸成為教師的一種習慣、一種工作方式。把課改培訓與“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作”培訓以及日常教育教學實踐相結合,形成有效的培訓機制。逐步樹立了教師“校本培訓”的理念;明確:教師培訓以校為本,學校即是研究中心;教室即是研究室;教師即是研究者。開展了“百花工程”,關注、培養每一位教師,走個性化發展之路。具體做法是:
1、建立一支領導與專家相結合的師資培訓隊伍。將教育教學的專家或教研員請到教師身邊,講課、評課、介紹、深入到課堂,手把手的指導教學、指導科研、指導班級管理,他們還定期對教師進行專題指導,參與專題交流、討論,使經驗共享,許多問題在研討中得到解決。在他們的幫助下教師學會了研究,學會了反思,他們教師逐步提升。
2、以教研組為培訓基地,組織好教師的個人參訓。教研組建設成了共同學習的組、合作交流的組、互動提高的組。團結互助、開放交流、互動促進是我們所有教研組的組風,這些活躍在學校機體中的不同細胞構成了學校這個充滿活力的個體在研究時,我們要求教師首先要研究自己,有針對性地撰寫個人成長計劃:每週自學2篇先進教學經驗;每月寫1篇讀書筆記和心得體會;對每課進行反思,每月進行案例交流等。定期開展每星期教研組長檢查,每月教導處抽查。此外,學校還購買或印刷有關學習資料給教師,組織他們的自學活動,自學時,要求教師有時間進程安排,要記讀書筆記,寫心得體會,收集、撰寫典型個案。
3、在實踐中反思是對教師提出的一個重要措施。經過一年的實踐研究,教師已經從一個機械被動的實踐者轉變為一個在實踐中不斷反思提高,並進而改善實踐的主動創造者。她們學會了反思,也習慣了反思。反思帶給教師的是教育觀念和教學行為水平的日益提升,收穫的是作為教師職業本身的快樂。反思能力的不斷增強又將實踐活動的水準大大提高,教師們以簡單的行為改變到觸及到內心情感的震動,有了本質的提高。
4、開展聽課、評課活動。做法是:在原來開展教研課的基礎上,進行“毓秀杯”好課評比活動、“常態”課例研究等。課前,同年級教師圍繞同一內容備課,共同研究,並請專家作指導。教師上課後,及時進行評議。完全從學術研究出發,本着“無錯原則”自由評頭品足,評課後再由專家點評。這種做法一是教師提高非常快;二是促進理論與實踐的儘快結合;三是逐步形成羣體開展科研的運行機制,這種運行機制符合現代科研思想,而且是高效率的。
5、學校鼓勵教師進行學歷進修,重視教師走出去,請進來的學習培訓。除請專家到校培訓外,還多次組織教師到杭州、上海、重慶、成都、北京等地聽專家上課、評課。目的是讓他們開闊視野、博採眾長,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學習回來後,要將新經驗、好方法向全校教師彙報並上彙報課。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