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貴金屬幣

鎖定
貴金屬幣是限量發行的國家法定貨幣,它由金、銀、鉑、鈀等貴金屬或其合金製作而成,是貨幣的有機組成部分,但不能進行流通,其面值不計入市場現金流通量。 通常是具有特定主題的紀念幣。
中文名
貴金屬幣
定    義
限量發行的國家法定貨幣
材    質
金、銀、鉑、鈀
類    型
貨幣

目錄

貴金屬幣歷史發展

貴金屬幣古代

我國古代:
在我國曆史上,貴金屬黃金和白銀很早就用作貨幣了。據考古發現,殷商後期已使用黃金。到春秋戰國時期,黃金的使用更為普遍,“金”在古漢語中成了“財富”一詞的同義詞。楚國由於產金多,還鑄成有“郢爰”等銘文的金版。楚國的金版,是我國最早的原始黃金鑄幣。另外,也曾出土過先秦時期的銀貝和銀布幣。
秦始皇統一全國,把貨幣分為兩等,黃幣為上幣,單位為鎰(二十兩),半兩銅錢為下幣。至漢朝,黃金的單位改為斤,一斤摺合銅錢一萬枚。據史籍記載,漢武帝時,曾鑄過麟趾金和馬蹄金。另外,還曾鑄過三種銀錫合金幣,稱“白金三品”。由於成色不足,作價太高,很快廢止了,但這是有史可查最早由政府鑄造的銀質貨幣。王莽的“寶貨制”中,也有金貨和銀貨兩項。自南北朝以後,由於金價昂貴,黃金開始以兩為單位。金銀貨幣的形狀,有金銀錠,金銀餅、金銀錢等。在唐、宋宮廷中,就藏有大量的金銀錢,以“開元通寶”和宋代各種年號為錢文。金章宗承安年間,鑄了錠形的“承安寶貨”銀幣。它行使時間雖短,但對中國後世用銀影響很大。元朝初年,有的銀錠上鑄有“元寶”兩個大字,意思是“元朝的寶貨”,但後來錠狀金銀幣也都被稱為金元寶和銀元寶。明朝白銀使用更加普遍。到了清朝前期,銀兩已成為最主要的流通貨幣,大體可分為四種,大元寶重五十兩,中錠重十兩,饅頭形的小錁重一二兩到三五兩,散碎的銀子稱滴珠等,重一兩以下。
十六世紀西方機制銀元開始流入中國,後來,國內出現了自制銀元。西藏的“乾隆寶藏”是我國最早的地方自鑄銀元。道光年間,福建的漳州及台灣等地,也出現了早期自鑄銀元漳州軍餉和壽星銀餅。到了光緒年間,終於由政府採用機器統一鑄造“光緒元寶”銀元。由於那時銀元背面有龍紋圖紋,故俗稱為“龍洋”。

貴金屬幣現代

我國現代:
新中國自1979年開始發行貴金屬幣,已有27年的時間,一路見證了我國改革開放的歷程。在2000年以前的很長時間內,我國發行貴金屬幣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換取外匯,自然它們的主要流向就在國外,這也是為什麼以前我們很少在國內注意到自己國家發行的貴金屬幣的原因。這些流到國外的貴金屬幣,已經完成了充分沉澱的過程。也就是説,不可能象股票市場或字畫市場存在着明顯的莊家。沉澱充分是我們投資藝術品市場的一個重要前提。
貴金屬幣以金、銀等貴重金屬為幣材,雖象徵性地鑄有面額,為法定貨幣,但並不參與實際貨幣流通,也不按其名義幣值兑換。貴金屬幣分為紀念金銀幣和普通金銀幣兩類。紀念金銀幣是為紀念傑出人物、重大事件或有意義的事物而特別發行的貴金屬幣,如辛亥革命70週年金、銀紀念幣、中國生肖系列紀念幣、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卅週年紀念幣等等,其鑄造量嚴格限制,銷售價格按每枚鑄幣所含貴金屬重量的國際市場價格加上生產加工費用、經銷利潤等合計定價。
我國人民銀行於1979年發行了第一套紀念金幣《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卅週年》紀念幣,1982年發行了第一種普通金幣《中國熊貓金幣》。中國貴金屬幣除結合紀念活動發行外,還推出有濃郁中國特色的系列紀念幣。如中國生肖系列紀念幣,它的圖案根據齊白石、徐悲鴻等一代名師的繪畫原作手工雕刻母模,惟妙惟肖地再現了他們的傳世之作,使紀念幣具有極高的藝術觀賞價值,成為國內錢幣愛好者、收藏者鑑賞、珍藏的對象。gui

貴金屬幣鑑定評級

近兩年,在中國錢幣交易流通市場上對貴金屬幣(熊貓幣、十二生肖彩色紀念幣、奧運會紀念幣等)的評級鑑定重視的力度越來越高,中國國內本土錢幣評級公司也應運而生,如:公博評級、北冰洋評級、紙幣評級、源泰評級、眾誠評級、華夏評級等機構。
這些貴金屬錢幣評級鑑定機構相對於錢幣交易市場客觀獨立,公司聘請中國國內及國際高水平錢幣鑑定專家顧問團隊,對貴金屬幣及其他錢幣進行真偽鑑定與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