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貴族教育

鎖定
貴族教育是指根據貴族特權專為貴族服務的教育。
中國貴族教育始於奴隸社會的官學。商代甲骨文就有“乎多伊 於教王族”(《殷虛書契前編》第 5 卷第 8 頁第 1 片)的記載。意為商王命令伊(官名)認真負責地教育王族成員。西周時期,為貴族而設的國學,其教育對象限定為王子、公卿大夫元士之嫡子。 [1] 
中文名
貴族教育
釋    義
根據貴族特權專為貴族服務的教育
中國各封建王朝都有專為貴族子弟特設的學校。如東漢的“四姓小侯學”專收外戚樊、郭、陰、馬四大貴族的子弟;唐代的弘文館崇文館,是教育皇室一等親貴族子弟的學校;宋代的宗學專為皇族子孫而設,甚至特許畢業生可以不經考試,便可賜第授官;清朝除專收皇族子弟的宗學外,還有專門教育滿蒙八旗及漢軍八旗子弟的學校。在西方,古希臘時期著名的斯巴達和雅典的學校,都是為奴隸主貴族設立的,奴隸無權受教育。中世紀的宮廷學校,也是專為王室貴族子弟而設的。貴族教育的目的都是培養貴族子弟成為世襲的統治者。貴族階級內部為了分別貴賤,往往按官秩門第高低,規定進入相應級別的學校,等級性十分明顯。
貴族教育 貴族教育
近代早期是英國社會的轉型時期,英國貴族的教育也在這一時期發生重大轉變。教育目的由培養騎士轉變為培養紳士,教育模式由家庭教育變為學校教育,同時教育內容的中心由“武”轉“文”,注重古典學科的學習。一方面,貴族羣體出於維持統治地位的目的轉變教育模式。另一方面,人文主義思想也促使貴族教育觀念的變化。聚焦貴族教育的典型代表——哈羅公學,可以發現近代早期哈羅公學的教育內容以古典語言為主,課外活動包含體育活動與宗教活動兩類,課內外相結合在知識、身體與道德方面培養學生。哈羅公學的教師與寄宿制是保障哈羅公學運轉的關鍵,而寄宿制的發展也是該校逐漸向貴族學校轉變的過程。近代早期的英國貴族教育促使貴族個人在知識與道德上發展,同時幫助貴族子弟謀求職位,也加強了貴族的家族之間的聯繫。對於貴族羣體來説,教育維持了貴族的統治優勢,改變其社會形象。教育促使英國的文化事業進步,同時也引發各階級“向上流社會看齊”的社會風氣。英國貴族教育在近代早期這一階段呈現出世俗化、國家化和專業化的教育現代性特徵。但科學化發展起步較晚,而貴族教育也具有反福利化的傾向。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