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貴族之家

(2014年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

鎖定
《貴族之家》是2014年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俄羅斯)屠格涅夫,譯者是劉若。 [1] 
中文名
貴族之家
作    者
屠格涅夫
譯    者
劉若
出版時間
2014年3月
出版社
上海三聯書店
頁    數
216 頁
ISBN
9787542645371
定    價
22.80 元
裝    幀
精裝

貴族之家內容簡介

《貴族之家》是屠格涅夫六部長篇小説系列中的第二部,是其中最為優美動人的一部,寫於1859年。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愛情小説,也是一部深刻反映時代的社會小説。其中每一個人物的命運,他們的愛情經歷與悲歡離合,都和他們所處的時代和歷史現實緊密相關。作品中每個人物的性格特徵都具體地表現出時代和歷史的烙印,他們在戀愛中所表現出來的個性特點和利害考慮,都是一種人在特定社會歷史條件下的人性表現。藝術的形象思維的產品能夠達到如此高度的思想概括程度,在世界文化史上並不多見。因此,這部小説成為世界文學史上不朽的經典。 [1] 

貴族之家作者簡介

伊凡·謝爾蓋耶維奇·屠格涅夫(1818~1883),俄國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出生於世襲貴族之家,1833年進莫斯科大學文學系,一年後轉入彼得堡大學哲學系語文專業,畢業後到德國柏林大學攻讀哲學、歷史和希臘與拉丁文。1843年春,屠格涅夫發表敍事長詩《巴拉莎》受別林斯基好評,二人建立深厚友誼。1847~1851年,他在進步刊物《現代人》上發表其成名作《獵人筆記》。以一個獵人在狩獵時所寫的隨筆形式出現的,包括25個短篇故事,全書在描寫鄉村山川風貌、生活習俗、刻畫農民形象的同時,深刻揭露了地主表面上文明仁慈,實際上醜惡殘暴的本性,充滿了對備受欺凌的勞動人民的同情,寫出了他們的聰明智慧和良好品德。該作品反農奴制的傾向觸怒了當局,當局以屠格涅夫發表追悼果戈裏文章違反審查條例為由,將其拘捕、放逐。在拘留中他寫了著名的反農奴制的短篇小説《木木》。
19世紀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創作的旺盛時期,他陸續發表了長篇小説:《羅亭》(1856)、《貴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與子》(1862)、《煙》(1867)、《處女地》(1859)。其中《羅亭》是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説,塑造了繼奧涅金、皮卻林之後又一個“多餘的人”形象,所不同的是,羅亭死於1848年6月的巴黎巷戰中。《父與子》是屠格涅夫的代表作。它反映了代表不同社會階級力量的“父與子”的關係,描寫親英派自由主義貴族代表基爾沙諾夫的“老朽”,塑造了一代新人代表——平民知識分子巴札羅夫。但巴札羅夫身上也充滿矛盾,他是舊制度的叛逆者,一個“虛無主義者”,否認一切舊傳統、舊觀念,他宣稱要戰鬥,但卻沒有行動。小説問世後在文學界引起劇烈爭論。
從60年代起,屠格涅夫大部分時間在西歐度過,結交了許多著名作家、藝術家,如左拉、莫泊桑、都德、龔古爾等。參加了在巴黎舉行的“國際文學大會”,被選為副主席(主席為維克多·雨果)。屠格涅夫對俄羅斯文學和歐洲文學的溝通交流起到了橋樑作用。
屠格涅夫是一位有獨特藝術風格的作家,他既擅長細膩的心理描寫,又長於抒情。小説結構嚴整,情節緊湊,人物形象生動,尤其善於細緻雕琢女性藝術形象,而他對旖旎的大自然的描寫也充滿詩情畫意。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