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貴州省植物園

鎖定
貴州植物園始建於1964年,由貴州省科委領導。地處貴陽市北郊鹿衝關,距市區6公里。位於東經106。42/,北緯36。24/。海拔1210-1411米。年平均氣温14℃,1月份平均氣温4.6℃,極端最低氣温-6.4℃,7月份平均氣温23.8℃,極端最高氣温32.1℃。年平均降水量1200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80%。全年日照時數1174小時,無霜期289天。成土母巖為石灰岩和沙岩,土壤為山地黃壤棕壤,ph5-7。 已擁有蕨類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共計190科844屬2500餘種,成為貴州省內一個專門從事植物引種馴化的科研單位和植物種質資源保存較豐富的基地。 [1] 
中文名
貴州省植物園
地理位置
貴陽市北郊鹿衝關
佔地面積
210 公頃
始    建
1964年

貴州省植物園發展歷程

園內部分植物圖片
園內部分植物圖片(23張)
貴州植物園始建於1964年,由貴州省科委領導。不久建園工作中斷,一些植物也遭到毀壞。1978年植物園劃歸貴州省科學院領導,恢復建園工作。1983年再度研究制定了總體規劃。從1986年起,加強建園。本園現已擁有蕨類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共計190科844屬2500餘種(含變種和品種),成為貴州省內一個專門從事植物引種馴化的科研單位和植物種質資源保存較豐富的基地。貴州植物園總的建園方針是:以開發利用貴州省植物資源為主,適當引進國內外適合貴州省生態建設和經濟發展需要的各種植物,在園區內科學配置,合理佈局,構成美麗的園林外貌和豐富的科學內容,既為宣傳普及植物科學知識,豐富人民精神生活服務,又為開發植物資源,繁榮地方經濟服務。

貴州省植物園植物園各展區簡介

目前貴州植物園仍處在建園階段。規劃總面積為210公頃(重點建設面積88公頃),按其功能劃分為森林植被區、樹木園、植物展覽區、藥用植物區、果樹資源區五個展覽區。各區簡況如下:
一、 森林植被區
森林植被區面積122公頃,為植物園的背景林區和自然保護區,由馬尾松林、華山松林、常綠落葉混交林、藤刺灌叢坡、草灌叢坡和沼澤地組成。是以含有落葉成分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地段性植被和次生山地針葉林為主。植物種類有1000種左右,為研究本園植被類型和生物羣落演化提供了條件。
二、樹木園
樹木園20公頃(含秀湖水面區0.6公頃)。劃分為裸子植物、木蘭科、槭樹科、珍稀瀕危植物、其他被子植物、竹亞科和苗圃七個小區。已種植近600種植物,其中以松屬( Pinus)、柏屬(Juniperus)、薔薇屬(Rosa)、木蘭屬(Magnolia)、木蓮屬(Manglietia)、含笑屬(Michelia)、杜鵑花屬(Rhododendron)等種類較豐富。其中有月季園0.4公頃,栽培園藝品種近400個;木蘭園0.7公頃,收集木蘭科植物45種。
三、植物展覽區
植物展覽區面積20公頃(含水面0.5公頃),位於園的中心地段,是我園科普遊覽的主要場所。包括五個小區;
(一) 觀賞植物區:4公頃,已建成展覽温室一座(500平方米),初步建成佔地1.5公頃的橢圓形草坪和圍繞草坪的杜鵑園、木蘭茶園、梅園、櫻花海棠園、紫薇碧桃園、觀果觀葉雷鋒等,已種植各類植物近300種,計劃引種800種。
(二) 水生温生植物區:0。8公頃,計劃種植水生植物10餘種。
( 三) 盆景園:1公頃,建有温室一座(220平方米)。已有盆景300盆,盆景樁頭400個及其他植物50種,計劃製作盆景3000件以上。
(四) 珍稀瀕危植物區:6.3公頃,已種植珙桐、禿杉、水杉、鵝掌揪等珍稀植物30種,其他植物20種。計劃引進珍稀瀕危植物100種。
( 五) 巖生植物區:8公頃,作為石灰岩山地植物引種栽培試驗室,現有植物以馬尾松、華山松、光皮樺等疏林灌叢為主。計劃引種30-50種。
四、藥用植物區
藥用植物區面積10公頃。貴州是全國四大中藥材產區之一,野生藥用植物資源豐富。區內建有温室兩座(450平方米)。已種植藥用及其他植物近1000種。劃分為四個小區:
(一) 標本園:5.3公頃,已種植藥用植物近700種,計劃栽培1300種。
(二) 藥用植物羣落試驗區:佔地0.3公頃,以現有的梓木、楝樹為上木,逐步引入杜仲、黃柏等藥用喬木,林下以百合科、天南星科、藥用蕨類等廕生、濕生植物相配置。
(三) 貴重藥用植物區:0.4頃,栽培省內外各種貴重藥物及民族藥物,如人蔘、天麻、西洋參、杜仲等。
(四) 引種試驗區:0.25公頃,用作引種觀察實驗,為標本園提供成苗。
(五)果樹資源區:佔地約2.7公頃,已建成繁殖實驗温室一座(200平方米),小塘0.4公頃。種植種果樹100餘種(含品種),其中刺梨、獼猴桃等野生果樹的栽培面積都是省內較大的。

貴州省植物園植物園科研成果

26年來,貴州植物園在藥用植物、果樹、經濟植物、園林植物資源調查等方面取得科研成果20項。其中獲全國科學大會獎的有"薯芋資源調查",獲省級科技果獎的“天麻栽培(無性、有性繁殖)的研究”、“貴州野生刺梨資源調查及利用研究”、“貴州植物誌”編寫等14項。累計發表學術論文200篇,出版有《月季羣芳譜》、《西洋參》、《百里杜鵑》等。同時,參與編寫《貴州植物誌》、《中國珍稀瀕危植物》等出版物。1987年由本園正式出版,省內批准刊物《貴州植物園通訊》已出版5期。 [2] 

貴州省植物園植物園人力資源

全園現有職工130人,其中科技人員14人(具高級職稱的8人)。貴州植物園與國內其他兄弟植物園有廣泛的業務聯繫。近年來已開始與國外植物園及植物研究的要構建立聯繫,是"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盟"(IUCN)的會員單位。我園雖未正式開放,但早已接待專業外賓,每年接待大專院校及有關單位的專業參觀與實習上千人次,接待中、小學及遊人近萬人次,還舉辦天麻、西洋參等栽培訓班10餘期,培訓學員近千人。向省內外提供各種綠化苗木

貴州省植物園所獲榮譽

2021年4月,獲得貴州省脱貧攻堅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3] 
2022年1月30日,貴州省植物園入選2021-2025年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第一批擬認定公示名單。 [4-5] 
2022年3月,入選2021-2025年第一批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名單。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