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貴州省文史研究館

鎖定
貴州省文史研究館是貴州省人民政府直屬事業單位。 [4] 
貴州省文史研究館成立於1953年4月28日,當時全稱為貴州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 [5] 
中文名
貴州省文史研究館
成立時間
1953年4月28日
辦公地址
貴陽市雲巖區中華北路119號 [1] 
性    質
政府直屬事業單位

貴州省文史研究館歷史沿革

貴州省文史研究館成立於1953年4月28日,當時全稱為貴州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不久貴州省人民委員會成立,1955年初更名為貴州省人民委員會文史研究館。“文化大革命”中,文史館停止活動。
1979年9月,根據中共貴州省委、貴州省人民政府決定,恢復貴州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建制,屬省二級(廳)局序列。
1990年12月,為了便於開展統戰方面工作,貴州省人民政府根據國務院頒發〔1988〕57號文件《關於改進省、自治區、直轄市文史研究研究館工作的通知》和省委的相關決定,下發了黔府〔1990〕87號文件《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省文史研究館工作的通知》,將貴州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更名為貴州省文史研究館(正廳級建制),並設立黨組,確定了貴州省文史研究館的性質、任務和作用。
2001年6月,中共貴州省委常委會議紀要(八屆〔2001〕第40號)確定將貴州省文史研究館列為貴州省人民政府直屬事業單位,參照國家公務員制度管理。2001年12月,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出《關於貴州省文史研究館機構編制方案的通知》(黔府辦法〔2001〕115號),進一步明確貴州省文史研究館為貴州省人民政府直屬參照公務員法管理事業單位,正廳級建制;在統戰方針、政策的貫徹和館員的安排方面,接受省委統戰部的歸口指導。
建館初期,館辦公樓設在貴陽市和平路虎門巷5號,1958年遷至正新街4號。1979年9月恢復建制,1986年,立項報經省人民政府批准撥款,在臨時辦公樓(貴陽市市北街原起義將領譚本良、曾元三宅址)基礎上擴徵土地,建成新辦公大樓,1989年竣工,新館辦公大樓為市北街175號,2012年隨貴陽市城市建設規劃改造,更改為貴陽市中華北路285號。 [1] 

貴州省文史研究館主要職責

(一)組織館員學習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人民政府的方針、政策,做好館員的思想政治工作。
(二)發揮館員專長,支持和組織館員從事文史研究、著書立説、編輯書刊、撰寫回憶錄、寫詩作畫及其他藝術創作和交流活動。
(三)發揮館員參政議政作用,為西部開發和我省的經濟建設獻計獻策。組織館員參加社會文化教育工作,參加各地文化團體和社會科學研究活動,為兩個文明建設服務。
(四)貫徹執行黨的統一戰線政策,支持、組織館員參加愛國統一戰線工作,開展海外聯誼活動,以文會友,為祖國統一做出貢獻。
(五)協同省委統戰部做好館員選聘工作。
(六)為館員提供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做好服務工作。
(七)辦好館屬貴州書畫函授學院和業餘書畫學校,指導館屬社團的管理工作。
(八)承辦省委、省人民政府及省委統戰部交辦的其他事項。 [1] 

貴州省文史研究館內設機構

辦公室(機關黨辦)
主要承擔機關行政事務、綜合協調和文秘、網絡管理、信息宣傳、檔案、保密、財務、公產、圖書資料、綜合治理等工作。承擔機關黨建和負責機關目標績效管理工作。
組織聯絡處
貫徹黨和統戰部政策和知識分子政策,考察遴選新聘館員、特約研究員;負責館員、特約研究員的聯絡和管理;組織館員開展政治理論學習,參政議政,收集和反映館員的意見和建議;負責機構編制、幹部人事、勞動工資和離退休人員管理服務;擬定幹部教育培訓規劃。
文史研究處
組織館員開展文史研究,地方傳統文化研究,編輯出版內刊,完成各類文史學術活動。
《貴州文史叢刊》編輯部
編輯出版《貴州文史叢刊》,組織館員進行文史詩詞研究、著書立説、古籍整理、文化交流等活動;收集館員著作和珍貴歷史文獻資料;指導“歷史文獻研究會”工作。
書畫藝術研究處
負責本館書畫藝術創作、交流、研討、展覽活動的方案策劃和報批後的組織實施;負責與貴州省中國畫學會的聯絡和對接工作。 [3] 

貴州省文史研究館館內領導

貴州省文史研究館現任領導

黨組書記、館長:胡微微
副館長:蒙愛軍
黨組成員、副館長:曾達成德義
一級巡視員:夏勇軍、譚亦先
(更新於2024年4月,參考資料 [6-7] 

貴州省文史研究館歷任館長

周素園(1879——1958)
田君亮(1894——1987)
桂百鑄(1878——1968)
朱錫九(1900——1984)
吳雪壽(1908——1911)
張 立(1909——1976)
陳恆安(1910——1986)
劉鎔壽(1922——1999)
馮 楠(1917—— )
何祖嶽(1923—— )
侯存明(1926—— )
王茂愛(現任館長)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