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貴州理工學院

鎖定
貴州理工學院(Gui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簡稱“貴理工”,是經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以工學、理學、管理學等為主的多學科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貴州省高校易班建設與發展中心,入選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 [1]  [3] 
貴州理工學院於2011年7月啓動創建,2012年3月經教育部批准籌建,2013年4月18日經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立。 [2] 
截至2024年1月,學校辦學面積1336畝,規劃建築面積66.9萬平方米;設有19個學院和1個大學科技孵化園,開設39個本科專業;有教職工882人,全日制本科學生12700餘人。 [2-3] 
2024年4月3日,貴州理工學院—水城經開區固廢高值化再生與綜合利用中試基地揭牌儀式在水城經濟開發區舉行。 [29] 
中文名
貴州理工學院
外文名
Gui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簡    稱
貴理工(GIT)
創辦時間
2013年4月18日
辦學性質
公辦高校
學校類別
理工類
學校特色
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2014年)
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2017年)
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2018年)
主管部門
貴州省
現任領導
蘇向東(黨委書記) [9] 
潘良明(校長) [8] 
本科專業
39個
院系設置
19個學院
校    訓
知行至善、厚積薄發
校    歌
《莫負好時光》
校慶日
4月18日
地    址
貴陽市蔡家關校區:貴州省貴陽市雲巖區蔡關路1號
貴安校區:貴州省貴安新區大學城博士路
院校代碼
14440

貴州理工學院辦學歷史

貴州理工學院
貴州理工學院(5張)
2011年,貴州省提出實施“工業強省”戰略,在原貴州大學蔡家關校區的校址上籌建貴州理工學院。
2012年3月29日,教育部下發《關於同意籌建貴州理工學院的通知》,正式同意籌建貴州理工學院,籌建期限為一年。
2012年12月17日,貴州理工學院各項指標達到中國規定的本科學校設置標準,通過了全國高等學校設置評議委員會專家組的檢查和評估。
2013年1月18日,通過教育部的考察評議;4月18日,教育部正式下文批准建立貴州理工學院。 [11] 
2014年,入選“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
2017年,成為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貴州省高校易班建設與發展中心;7月,在“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的平台框架下,學校發起成立“中國—東盟高校創新創業聯盟”。
2020年,通過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 [3] 
2021年9月7日,被教育部認定為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試點單位 [7] 
2023年5月,貴州理工學院申報的智能採礦工程專業,獲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為貴州省首個智能採礦工程專業。該專業計劃於今年秋季開始招生。 [24] 
2024年4月3日,貴州理工學院—水城經開區固廢高值化再生與綜合利用中試基地揭牌儀式在水城經濟開發區舉行。 [29] 
貴州理工學院 貴州理工學院

貴州理工學院辦學條件

貴州理工學院院系專業

截至2024年1月,學校設有19個學院和1個大學科技孵化園,開設39個本科專業。 [3] 
貴州理工學院院系專業一覽表
專業名稱
授予學位
學院
資源勘查工程
工學
環境工程
工學
地質工程
工學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工學
機械電子工程
工學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工學
自動化
工學
土木工程
工學
水利水電工程
工學
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
工學
化學工程與工藝
工學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
工學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
工學
製藥工程
工學
生物製藥
工學
釀酒工程
工學
安全工程
工學
採礦工程
工學
智能採礦工程
工學
工程管理
管理學
工程造價
工學
投資學
經濟學
網絡工程
工學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工學
智能科學與技術
工學
網絡空間安全
工學
飛行器製造工程
工學
飛行器動力工程
工學
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
理學
環境設計
藝術學
建築學
工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
工學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工學
焊接技術與工程
工學
交通工程
工學
交通運輸
工學
應用統計學
理學
休閒體育
教育學
英語
文學

貴州理工學院學科建設

貴州理工學院 貴州理工學院
截至2024年1月,學校有貴州省區域內一流建設培育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省級重點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省級特色重點培育學科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省級重點支持學科管理科學與工程、計算機應用技術、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省級重點支持培育學科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化學工藝等。 [3] 
類別
名稱
貴州省區域內一流建設培育學科
材料科學與工程 [3] 
省級重點學科
材料科學與工程、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3] 
省級特色重點培育學科
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 [3] 
省級重點支持學科
管理科學與工程、計算機應用技術、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 [3] 
省級重點支持培育學科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化學工藝 [3] 
區域一流學科
材料科學與工程 [17] 

貴州理工學院師資力量

貴州理工學院 貴州理工學院
截至2024年1月,學校有教職工882人,其中正高職稱99人,副高職稱285人,博士學位教師231人。省管專家(Ⅰ類、Ⅱ類)、省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黔靈學者”、省優秀青年科技人才、省青年科技獎獲得者、省優秀科技工作者、省百層次創新型人才培養對象、省千層次創新型人才培養對象30餘人;全國優秀教師、全省優秀教師、教學名師、“金師”10餘人;資源勘查工程教師團隊是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3] 
類別
名稱
全國優秀教師
陳燕秀 [12] 
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資源勘查工程教師團隊 [3]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
龍飛 [13] 
貴州省優秀教師
陳燕秀 [12] 
注:名單不全

貴州理工學院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截至2024年1月,學校2個專業獲批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與英國貝德福特大學聯合舉辦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中外合作辦學本科專業。 [3]  [14] 
一流專業建設點
專業名稱
級別
獲批年度
飛行器製造工程
國家級
2021年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國家級
2020年
材料科學與工程
省級
2021年
資源勘查工程
省級
2021年
安全工程
省級
2021年
工程管理
省級
2021年
採礦工程
省級
2020年
環境工程
省級
2020年
化學工程與工藝
省級
2019年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省級
2019年 [15] 
類別
名稱
省級綜合教學改革試點專業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安全工程、生物製藥、化學工程與工藝 [17] 
省級“金課”
無機化學、C語言程序設計、Web前端技術 [16] 
注:名單不全
  • 教學成果
截至2022年10月,學校獲貴州省第九屆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 [14] 

貴州理工學院合作交流

2019年8月,學校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9月,與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戰略框架合作協議。 [4-5] 

貴州理工學院學術研究

貴州理工學院科研機構

貴州理工學院 貴州理工學院
截至2024年1月,學校建有國家級健康智造眾創空間和鎂及鎂合金國際標準研製創新示範基地,獲批共建教育部“喀斯特地區碳中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共建國家鋁鎂電解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熔鹽電化反應實驗基地。建有貴州省電力大數據重點實驗室、貴州省輕金屬材料製備技術重點實驗室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貴州省磷煤資源清潔高效利用特色重點實驗室、岩溶工程地質與隱伏礦產資源特色重點實驗室等貴州省普通高校特色重點實驗室,貴州省特種功能材料2011協同創新中心、貴州理工學院院士工作站、貴州工業發展研究中心等省級科研平台。建有航空輕金屬材料與焊接技術、果酒釀造工程技術、能源化學轉化新材料等3個貴州省科技創新人才團隊,重金屬原位調控與生態修復、智能優化與數據挖掘、隱伏礦牀勘測等3個團隊是貴州省普通高等學校科技創新團隊。建有貴州省綠色過程工程人才基地和貴州省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人才基地共2個省級人才基地,擁有貴州省智慧旅遊產業發展研究院、貴州省“互聯網+”產業技術研究院和氟硅材料工程等貴州省普通高等學校工程研究中心,與地方政府、企業、行業協會聯合共建貴州磷石膏研究院、貴州省大健康醫藥產業技術研究院、貴陽市鋁產業技術創新中心等科研平台。 [3] 
類別
名稱
省級科技創新人才團隊
航空輕金屬材料與焊接技術科技創新團隊、果酒釀造工程技術科技創新人才團隊、能源化學轉化新材料科技創新人才團隊 [3] 
貴州省普通高等學校科技創新團隊
重金屬原位調控與生態修復創新團隊、智能優化與數據挖掘創新團隊,隱伏礦牀勘測團隊 [3] 
貴州理工學院地廳級以上科研平台
平台名稱
立項時間
平台類型
貴州省“特種功能材料2011協同創新中心”
2012
2011協同創新中心
貴州省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人才基地
2018
省級人才基地
貴州省JMRH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基地
2021
貴州省JM融合辦創新人才培養基地
貴州理工學院院士工作站
2014
院士工作站
貴州省普通高等學校新醫藥微控工程研究中心
2015
貴州省高等學校工程研究中心
貴州省流程性工業新過程工程研究中心
2017
貴州省高等學校工程研究中心
貴州省無人機應急減災信息化工程研究中心
2018
貴州省高等學校工程研究中心
貴州省醫工交叉工程研究中心
2020
貴州省高等學校工程研究中心
貴州省普通高等學校磷煤資源清潔利用特色重點實驗室
2014
貴州省高等學校特色重點實驗室
貴州省普通高等學校能源化學特色重點實驗室
2017
貴州省高等學校特色重點實驗室
貴州省岩溶工程地質與隱伏礦產資源特色重點實驗室
2019
貴州省高等學校特色重點實驗室
貴州省人工智能和智能控制特色重點實驗室
2020
貴州省高等學校特色重點實驗室
貴州工業發展研究中心
2013
省級人文社科基地
貴州省普通高等學校氟硅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016
貴州省高等學校工程研究中心
貴州新型工業化研究中心
2021
省級人文社科基地
貴州省綠色過程工業技術人才基地
2016
省級人才基地
貴州省電力大數據重點實驗室
2015
省重點實驗室
貴州省輕金屬材料製備技術重點實驗室
2016
省重點實驗室
健康智造眾創空間服務能力建設
2016
眾創空間
貴州省果酒釀造工程研究中心
2022
教育廳平台 [18] 

貴州理工學院科研成果

貴州理工學院 貴州理工學院
截至2024年1月,建校以來,學校獲批國家級科研項目129項;發表各類學術論文3800餘篇,其中,近三年ESI前1%高被引論文、影響因子>10論文、SCI一區二區論文達150餘篇。主持研製國際ISO標準2項,主持和參與研製起草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多項,獲省部級以上科學技術成果獎27項。 [3] 
2021年,學校共計獲批縱向項目84項,其中國家級項目14項,省部級項目19項、市廳級項目51項;承擔橫向項目65項,累計到賬科研經費2736.9萬元,其中縱向經費1609萬元,橫向經費1127.9萬元;獲得2021年度貴州省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自然科學三等獎1項,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獲得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 [21] 
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
項目名稱
項目級別
主持人
新工科背景下釀酒工程專業虛擬仿真教學平台的建設與應用
國家級
劉曉輝
虛擬仿真技術在專創融合課程《釀酒工程專業英語》中的應用
劉曉輝
面向“工業機器人集成應用”的師資培訓
任仲偉
大數據人才賦能平台
肖迎羣
工業機器人實訓實踐基地
周知進
數字建築設計協同育人創新中心
賀明衞
BIM 技術應用課程思政教學研究與實踐
龍亮
新媒體技術下高校足球課程產教融合體系研究與實踐
劉世多
基於工程教育的機械設計製造類實驗實踐課程改革
張憲明
基於區域經濟多元化視角下的互聯網+創新創業教育改革
張小梅
基於雲桌面系統的計算機實踐教學的研究
陳暉
省級自然科學項目
項目名稱
項目等級
主持人
高速列車疲勞荷載作用下無砟軌道傷損機理研究及裂紋修復技術
省自然科學獎三等獎
徐桂弘、楊榮山、林紅松 [20] 
中國西南子囊菌物種多樣性及演化研究
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貴州理工學院、大理大學 [19] 

貴州理工學院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據2023年4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學校圖書館有館藏紙質圖書103萬餘冊,36萬餘種,中文合訂本期刊7363種,14829冊;擁有本地及在線中外文電子圖書149萬種;擁有Elsevier SD、ACS、EI等外文數據庫和中國知網、萬方、人大報刊複印資料、GTheses全球碩博學位論文、中國共產黨思想理論、MeTeL國道多媒體教學資源庫等在線服務的數字資源數據庫9個;自建貴州三線建設特色文獻數據庫、貴州理工學院機構知識庫,以及超星移動圖書館等文獻服務平台;中外文電子期刊27320種,本地鏡像數據量達42TB;館藏文獻種類覆蓋了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環境、礦業、冶金、機械、材料、城市規劃與環境設計、管理科學與工程、電氣自動化、計算機信息技術、土木建築、交通、航空航天、化學工程、製藥工程等專業學科領域。 [22] 
  • 學報期刊
機械與電子》創刊於1983年,是由貴州理工學院主管主辦,機械與電子雜誌社編輯出版,以宣傳介紹機電一體化技術、工業自動化控制為宗旨,面向中國國內外發行的學術期刊;設有研究與設計、自動控制與檢測、智能製造、機電一體化等欄目;適合從事機電一體化、工業自動控制技術研究和開發的科技人員、管理人員、大專院校師生等閲讀;是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文科技核心期刊)、國家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中國機械工程文摘數據庫來源期刊、中國電子文摘數據庫來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入編期刊,《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 [23] 

貴州理工學院文化傳統

貴州理工學院形象標識

  • 校識
校識説明:學校的中文校名標識採用手寫魯體“貴州理工學院”。 [10] 
中文校名標識 中文校名標識
  • 校徽
校徽説明:學校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
釋義:徽志為正圓形,顏色以紅色為基礎色調,由“貴州理工學院”英文縮寫“GIT”為基本元素組合構成並進行創意變形;“G”、“I”、“T”構成類似“地球軌道”或“分子軌道”的圖形,體現了貴州理工學院以理工科為核心的學科特徵,“I”變形成向上噴發的火箭,體現了貴州理工學院發展航空航天特色學科專業和師生積極進取、拼搏向上的精神風貌;“G”、“I”、“T”字母組合成“西”字,體現了貴州理工學院將開拓奮進,努力實現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設西部一流理工科大學”的宏偉目標。
徽章為教職工和學生佩戴的圓形證章,證章印有規範的校名標識;教職工徽章為紅底白字,學生徽章為藍底白字。 [10] 
貴州理工學院校徽 貴州理工學院校徽

貴州理工學院精神文化

  • 校訓
知行至善、厚積薄發
釋義:“知行”,是指客體順應主體,知是指科學知識,行是指人的實踐,知與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來吞併行,認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來吞併知,認為行便是知。由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指認識事物的道理與在現實中運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中國古代哲學家認為,不僅要認識(“知”),尤其應當實踐(“行”),只有把“知”和“行”統一起來,方能稱得上“善”。
“至善”出自《禮記 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大學教人的道理,在於彰顯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明明德),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親民,新民也),而且精益求精,做到最完善的地步並且保持不變。
“厚積”:指大量地、充分的積蓄;“薄發”:指少量的、慢慢的放出。即日積月累、求博達深、蓄勢而發。意義是經過長時間有準備的積累即將大有可為,施展作為。作為校訓它包含兩層意思:一是作為教師,要不斷地在知識和道德上積累,實現教學相長;二是作為學生,“厚積”意指在道德修養和科學知識上不斷積蓄,“薄發”意指成長為德才兼備的人才,不斷為社會作出自己的貢獻。 [10] 
  • 校歌
《莫負好時光》
山環水鑲,貴山之陽。
篳路藍縷,再譜華章。
風雨鑄夢想,灼灼綻芬芳。
學子心懷家國,何懼道阻且長?
工業發展脊樑,吾輩奮勇擔當!
休説來日方長,為學只爭朝夕,知行至善,厚積薄發,莫負好時光! [10] 
第一段:“山環水鑲,貴山之陽。篳路藍縷,再譜華章。風雨鑄夢想,灼灼綻芬芳。”描寫了學校所處的地理位置,展示了學校高遠、明媚、動人的自然風光和育人環境;“篳路藍縷”,再現了學校籌建、創建的艱辛歷程,以勉勵後學;抒發了理工人艱苦創業的豪情壯志和對學校培養桃李、塑造棟樑之才的無限期待和嚮往。“灼灼”取自《詩經》,藴意為“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比喻學校培養萬千桃李。
第二段:“學子心懷家國,何懼道阻且長!工業發展脊樑,吾輩勇於擔當!”第一句側重描寫學校培養的人才素質結構的道德層面,強調了“立德樹人”,我們培養的人才如果能心懷家國,有“修齊治平”的境界,就什麼困難也阻擋不了理工奮進的步伐!“道阻且長”貼切地體現了理工人不懼艱難險阻、披荊斬棘的精神風貌。第二句側重表達了理工的辦學特色,藴含了省委、省政府對理工的辦學要求。意指理工將大有可為,展望了理工學院的光明未來和美好前景!“吾輩勇於擔當”,字面寓意我校培養的學子積極投身於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建設浪潮,為工業強省作出卓越貢獻。
第三段:“休説來日方長,為學只爭朝夕,知行至善,厚積薄發,莫負好時光”!字面既包含了校訓“知行至善,厚積薄發”,同時激勵理工教師嚴謹治學、勉勵理工學子勤奮學習,指明瞭理工取得辦學成就的路徑選擇。“為學”,意為“做學問”。理工應“工業強省”戰略之需而建,肩負重大歷史使命,需要一代代理工人不懈努力。也表達了理工要建成西部一流、人民滿意的高水平理工大學,沒有所謂的“終南捷徑”,必須要始終發揚“時不我待、只爭朝夕、艱苦奮鬥”的理工籌建精神,爭分奪秒,奮力登攀,才能不負眾望! [10] 

貴州理工學院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
院長
黨委副書記
潘良明 高勇 [26] 
副院長
胡興燦張開智 [25]  李少波 楊 鵬 [26-27] 
紀委書記、監察專員
賀夢伊 [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