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責任競爭力

(可持續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鎖定
2005年9月,《WTO經濟導刊》現更名為《可持續發展經濟導刊 [1]  舉辦責任競爭力——中歐企業社會責任2005(北京)國際論壇,責揚天下(北京)管理顧問有限公司首席專家、金蜜蜂智庫的創始人和首席專家殷格非 [2]  先生首次倡導提出責任競爭力理念,同年首次提出企業責任競爭力理念。責任競爭力是可持續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責任競爭力=公平+效率。
中文名
責任競爭力
外文名
Responsible Competitiveness
定    義
是可持續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其本質涵義是關於公平和效率的問題
提出者
殷格非
提出時間
2005年9月

目錄

責任競爭力理念

責任競爭力是可持續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責任競爭力等於公平加效率。整個社會發展過程當中,最核心、最抽象的兩個問題,就是效率和公平。

責任競爭力本質

首先,責任競爭力的本質涵義是關於公平和效率的問題。
這裏的責任就是組織對其利益相關方的責任,其本質涵義是對利益相關方的利益實現和期望滿足,特別是實現和滿足的平衡問題,也就是責任就是一個組織要公平地對待每個利益相關方,同時平衡好對各利益相關方的利益實現和期望滿足,所以責任的本質是一個公平範疇的課題。所謂競爭力的本質其實是一個效率的問題,它是組織在利用人財物資源的有效程度的比較問題,誰能更有效地利用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誰就應該或者能夠佔有更多的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為社會提供更多的產品和服務。公平和效率的問題是任何一個組織都必須考慮和麪臨的問題,如上所講,責任和競爭力問題也是每個組織必須考慮和麪臨的問題。因而,從本質上講,責任競爭力是關於公平和效率的問題,也就不僅僅對企業而言,而是對所有組織而言都有同樣意義。
第二,責任競爭力的本質意義是一種關於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簡單地説,一個組織有責任沒有效率,只考慮利益相關方的利益和期望,而不考慮自身的發展,即使容易為利益相關方接受,自身也難以生存下去,也難以得到社會的全面認可;反之,一個組織不關心利益相關方的利益和訴求,只關心自己的利益,即或暫時有些效益,終究不會為利益相關方認同,也很難在社會責任時代長久發展下去。而責任競爭力則強調平衡好各利益相關方利益和期望的同時,也要注重自身的效率和效益,是魚和熊掌要同時兼得。惟其如此,組織才能較好持久地發展,同時也通過促進利益相關方的發展,進而促進全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因而,從可持續發展相通的意義上,責任競爭力也是每個組織實踐可持續發展可資借鑑的一種新理念。
第三,責任競爭力也是組織社會責任概念和體系的深化和具體發展。
在ISO 26000社會責任指南中,組織社會責任可被理解為:組織通過透明和符合倫理道德的方式,將對利益相關方期望(包括法律的和國際行為規範的要求等)整合到組織的各項活動之中,以使組織的各種決策和活動貢獻可持續發展,包括貢獻整個社會的健康發展和福利。這裏既包括組織社會責任的目的(促進可持續發展)也包括組織履行社會責任方法(將社會責任理念和要求融入到組織決策和活動中)等。其實責任競爭力理念也正是這個概念的深化和具體發展。責任競爭力既是組織履行社會責任促進可持續發展目的具體化,也是組織將社會責任要求融入到組織各項決策和活動的具體衡量標準。 [3] 

責任競爭力理論體系

責任競爭力理論體系包括微觀層面的企業責任競爭力、中觀層面的產業責任競爭力和宏觀層面的國家/區域責任競爭力三個層次。
企業責任競爭力
企業責任競爭力是指企業運用自身的專業優勢解決社會、環境和員工等方面的問題,使得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同時,經濟效益得以同步提升,即企業的責任競爭力得到增強。企業責任競爭力主張把企業社會責任融入到企業經營的過程當中,將其視為企業戰略和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視為企業生存和長遠發展的重要前提。
產業責任競爭力
產業責任競爭力指整個產業推崇負責任的商業行為,遵循商業倫理,將社會和環境的要求融入產業的發展之中,取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比較優勢,實現有序、健康和持續的發展,一般由單個企業責任競爭力在產業內的累計所形成。
國家/區域責任競爭力
指區域內自然環境、人力資源、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而形成的綜合競爭力。區域/國家責任競爭力與以往單純的經濟競爭力相比,具有更廣泛和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區域/國家競爭力突出區域/國家內的政策環境、企業社會責任和社會組織三個方面的作用,並將這三方面的作用綜合形成區域/國家競爭優勢。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