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貫眾葉溪邊蕨

鎖定
貫眾葉溪邊蕨,中藥名。為金星蕨科植物貫眾葉溪邊蕨Stegnogrammacyrtomioides(C.Chr)Ching的根莖。分佈於四川西部。具有平肝潛陽之功效。用於眩暈,心煩失眠,盜汗。
中文名
貫眾葉溪邊蕨
別    名
乳雞藤
小狗雞子
植物界
蕨類植物門
蕨綱
真蕨目
金星蕨科
溪邊蕨屬
貫眾葉溪邊蕨
分佈區域
四川西部
保護級別
近危(NT)IUCN標準、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近危 )

貫眾葉溪邊蕨入藥部位

根莖。

貫眾葉溪邊蕨性味

甘、苦,寒。

貫眾葉溪邊蕨歸經

肝經。

貫眾葉溪邊蕨功效

平肝潛陽。

貫眾葉溪邊蕨主治

用於眩暈,心煩失眠,盜汗。

貫眾葉溪邊蕨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

貫眾葉溪邊蕨形態特徵

貫眾葉溪邊蕨線稿圖 貫眾葉溪邊蕨線稿圖
貫眾葉溪邊蕨又名:溪邊蕨。植株高22-35cm。根莖短而直立,疏被有毛的披針形鱗片。葉簇生;葉柄長10-18cm,禾稈色,基部密被多細胞透明的長毛,向上略有短毛;葉片草質,披針形,長15-25cm,寬4-7cm,上邊沿葉脈被疏針狀毛,下面被密短毛,先端漸尖,一回羽狀;羽片開展,無柄,向上多少與葉軸合生,先端鈍,基部1對羽片縮短,中部的長2-3.5cm,寬約1.5cm,全緣或淺波狀;羽軸下面隆起,上面有1條淺縱溝,密被針狀毛;葉脈3-5對,斜上,側脈分叉,相鄰兩組葉脈間的基部1對側脈在中脈兩側連成三角形網眼,基部1對出自中脈基部以上,上部葉脈伸達葉邊。孢子囊羣線形,背生於側脈上;無囊羣蓋,孢子囊頂部有少數直立的短剛毛。孢子橢圓形,單裂縫。 [5] 

貫眾葉溪邊蕨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500m的灌木叢中。分佈於四川西部。

貫眾葉溪邊蕨相關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平肝潛陽。主治眩暈,心煩失眠,盜汗。”

貫眾葉溪邊蕨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近危(NT)。 [4] 
[1-3]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 2.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2013年
  • 3.    冉先德.中華藥海:哈爾濱出版社,1993年
  • 4.    貫眾葉溪邊蕨  .中國珍稀瀕危植物信息系統[引用日期2021-06-17]
  • 5.    貫眾葉溪邊蕨|Stegnogramma cyrtomioides  .植物誌庫[引用日期202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