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貪天之功

(成語)

鎖定
貪天之功(拼音:tān tiān zhī gōng)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春秋·左丘明《左傳·僖公二十四年》。 [2] 
“貪天之功”的原義是天所成就的功績説成是自己的力量;現指抹殺羣眾或領導的力量,把功勞歸於自己;在句子中可充當賓語;含貶義。 [2] 
中文名
貪天之功
拼    音
tān tiān zhī gōng
反義詞
功成不居
注音字母
ㄊㄢ ㄊㄧㄢ ㄓ ㄍㄨㄥ
成語出處
左傳·僖公二十四年》
語法結構
偏正式
語法屬性
作賓語

貪天之功成語出處

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為己力呼!(春秋·左丘明左傳·僖公二十四年》) [2] 
後人據此典故概括出成語“貪天之功”。 [1] 

貪天之功成語故事

晉公子重耳,在國外流亡十九年之後。於公元前636年在秦國的支持和幫助下,終於回國當了國君,稱晉文公。為了報答那些跟隨他流亡的有功之臣,晉文公對他們論功行賞,封賜城邑或者加官晉爵。這件事情還沒來得及辦完,恰逢周王朝內部發生變亂,周襄王派人向晉國告急,晉文公打算髮兵救助,於是匆忙結束了對流亡功臣行賞一事,其中遺漏了一個人,就是介子推。 [1] 
介子推一直追隨重耳左右,在十九年艱苦的流亡生活中,他對重耳照顧得十分周到。據説他曾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煮湯來給重耳充飢。在輔助重耳回國掌權的過程中,介子推與趙衰、狐偃等五人的功績是很突出的。氣節高尚的介子推,不計較個人的功名得失,他在重耳回國以後,不但不以功臣自居,反而推病隱居起來。這次國君晉文公大賞羣臣,介子推沒有得到封賞,卻毫不介意。他的老母親以及門人故舊替他感到不平,都勸他去找晉文公理論一番,以便求得封賞。介子推堅決拒絕這樣做,並且説:“獻公的九個兒子,如今只有國君(晉文公)在世了。老天爺不讓晉國滅絕,晉國就必定會有君主。這樣看來,主持晉國大事的人,不是國君還能是誰。這是老天立他為君主。可他們那些人(指受封賜的羣臣)卻以為是靠他們各自的力量,這不是自欺欺人嗎?偷別人的錢財尚且被稱之為盜賊,何況貪上天的功勞為自己的功勞呢?人們把本來是罪過的事看成是合情合的,上頭的人卻對這些欺世盜名的人加以賞賜。上下互相矇騙,這就很難和他們打交道了。” [1] 
介子推的老母親對兒子這番話頗為讚賞,説道:“那好,我和你一道隱居起來。”於是,母子倆躲進綿山的深山裏隱居至死。 [1] 
尊崇介子推的人深為此事感到不平,便懸書於宮門,上面寫道:“龍欲上天,五蛇為輔。龍已升雲,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獨怨,終不見處所。”晉文公這才想起來,並得知介子推已歸隱綿山,追悔莫及。於是晉文公下令道:“誰能找到介子推,就封爵上卿,賜田百萬畝。” [1] 
但介子推至死也沒有再見晉文公。文公只得把綿山周圍地區作為介子推名義上的封田,並説:“我以此來記載我的過失,同時也表彰好人。”後來,人們因此而稱綿山為介山。 [1] 

貪天之功成語寓意

在一般人看來,居功受賞理所應當。而介子推雖勞苦功高,卻不願接受賞賜,甘願過着隱退生活。這種淡泊名利、不計得失的崇高精神令人敬佩。再想想從古到今那些汲汲於名利的人,不禁讓人感慨萬千。在現實生活裏,為了追名逐利而攬功諉過者不乏其人。 [1] 
成就,對每個人的誘惑都是巨大的,人們願意自己學有所成,願意自己一揮而就,願意自己掌控全局,願意自己功成名就,人們更願意所有的成果都是自己一個人創造的,但這是永遠無法實現的。有些人選擇正視這樣的結果,用自己的力量努力創造;有些人則選擇漠視這樣的結果,將別人的成功也歸到自己名下。唯有那些不貪功之人,才有可能獲得更大的成功。如果你是一個員工,不僅不能“貪天之功”,有些時候,還需要將自己的功勞讓出來,以此來換取更大的成功。 [3] 

貪天之功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貪天之功”在句子中可充當賓語;含貶義;把天然所成之功歸為自己所有;泛指把集體或他人的功勞都記在自己的名下。 [2] 
  • 運用示例
元·脱脱,阿魯圖等《宋史·卷三四五·劉安世傳》:“惇與蔡確、黃履、邢恕素相交結,自謂社稷之臣,貪天之功,徼倖異日,天下之人指為‘四凶’。” [2] 
清·陳忱水滸後傳》第三十四回:“豈敢貪天之功,遂爾僭妄去!” [2] 

貪天之功拓展閲讀

又據傳説,晉文公為了迫使介子推出山,曾經放火燒山,介子推堅決不出,同母親一起被火燒死。為了紀念他,當地百姓每年這一天都不點火做飯,而是吃冷食。“寒食節”就由此而來。 [1] 
參考資料
  • 1.    劉益宏主編. 語文新課標課外閲讀叢書 成語故事[M]. 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 2016.08:146-148
  • 2.    貪天之功  .漢典[引用日期2021-09-09]
  • 3.    疏影著. 中華名句智慧[M]. 長春: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 2014.11:378-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