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貨運車輛

鎖定
《貨運車輛》是中國物流領域第一本專業車輛雜誌。作為《物流技術與應用》的姊妹刊,《貨運車輛》是一本從物流服務角度探討貨運車輛的雜誌,是連接貨車供需雙方的權威平台,是一個側重報道技術與應用的專業媒體。
中文名
貨運車輛
外文名
trucks
語    種
中文
主管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主辦單位
北京科技大學
創刊時間
2007年3月
出版週期
月刊,每月10日發行
承辦單位
北京絡捷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貨運車輛刊物介紹

《貨運車輛》雜誌於2007年3月正式創刊,2011年起正式由雙月刊改為月刊,發行量38000份,每月10日出版發行。《貨運車輛》是由亞洲物流界的權威雜誌《物流技術與應用》編輯出版,是中國機械工程學會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汽車物流分會等機構大力支持的中國物流領域第一本專業的車輛雜誌。《貨運車輛》是一本從物流服務角度探討貨運車輛的雜誌,是連接供需雙方的權威平台,是一個側重技術與應用的專業媒體。
辦刊理念:引領中國物流用車理念,推動貨運車輛創新發展。
辦刊方針:立足物流領域,以貨運車輛為中心,以供方和需方為兩個基本點,架起貨車生產企業和物流用車企業之間的橋樑。
它將通過深入採訪呈現供需雙方的願望,報道業內焦點問題和企業新聞,傳播現代運輸理念,普及現代運輸知識及其在供應鏈上的協同作業方法,介紹各種貨運車輛的技術特點和應用案例,推進運輸行業的信息化與現代化,促進中國現代物流事業的發展。
主辦單位:北京科技大學
承辦單位:北京絡捷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編委會主任:張小虞
副主任:戴定一
主編:吳清一
副主編:王繼祥、江宏、劉磊

貨運車輛讀者羣分析

《貨運車輛》雜誌核心讀者羣鎖定貨運車輛的供求雙方,廣泛覆蓋物流、交通運輸、製造業和商業流通四大領域,重點以貨運汽車製造企業、改裝企業、交通運輸企業、綜合性物流企業、運輸型物流企業、製造業和流通業的物流或運輸部門為主要讀者羣。
商用汽車的生產製造企業總經理、品牌經理、物流經理,以及生產科、設計科、品牌傳播部等部門相關負責人。
貨運車輛 貨運車輛
商用汽車製造廠的營銷公司各個部門。
專用汽車的改裝、維修企業經理及相關負責人。
貨運車輛的零部件供應商經理及相關負責人。
綜合性物流企業經理及車輛採購等相關負責人。
工業企業的物流經理、運輸車隊的管理人員、供應部門經理、採購經理
商業與連鎖企業的物流經理以及車隊管理負責人。
政府相關部門及行業協會,如交通部、公安部、國家環保總局等政府相關部門,中國機械工程學會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等。
各大專院校與車輛及相關研究諮詢機構,各相關廣告公司、文化公司及品牌推廣機構等。

貨運車輛欄目設置

貨運車輛焦點報道

貨運車輛 貨運車輛
以新聞人的敏鋭,以客觀的視角,走近焦點事件。通過深入採訪,縱深解讀企業關注的政策、法規以及市場動向和行業焦點;或以焦點問題為主題召開小型沙龍,彙總各方意見全方位呈現觀點探尋求解之道。

貨運車輛專題報道

一類是按照車型的分類進行逐一報道,例如輕卡、重卡城市物流用車。一類是對目前貨運車輛所應用的先進技術進行報道。例如,危險品運輸、冷藏保温車的技術與應用、卡車的安全配置、GPS等等。以此為中心,每期採訪五到六家的相關企業。它既是貨運車輛用户瞭解企業瞭解技術瞭解車輛應用的窗口,也是貨運車輛生產企業展示產品展示技術展示企業風采的舞台。

貨運車輛封面車型

一款經典卡車或企業力推主力車型的全面報道,以圖文並茂的形式介紹其內部構造、動力系統、包括參數、圖片、特徵介紹以及駕乘感受。

貨運車輛權威論壇

貨運車輛 貨運車輛
權威人物的新言論,企業的實踐經驗總結,專家的技術發展趨勢分析,國外企業管理的經驗介紹,貨運車輛供需市場趨勢分析。

貨運車輛訪談

每期採訪一個行業的領頭企業或具有影響力的人物,站在行業或區域的高度介紹市場和發展的趨勢。

貨運車輛用户天地

供方所關注的知名運輸企業的車輛的管理經驗、車輛的使用感受。同時也報道國內外的卡車技術與應用方面的相關知識。
■連載
■卡車文化
■購車指南

貨運車輛關於《貨運車輛》

貨運車輛創刊

張小虞和戴定一的手,緊握在一起的時候,在場的媒體記者紛紛用照相機記錄下了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刻。
2007年3月22日,中國物流領域第一本專業車輛雜誌《貨運車輛》在中關村數字物流港舉行隆重的創刊號首發儀式。張小虞,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會理事長;戴定一,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常務副會長。一個汽車領域的泰斗,一個物流領域的權威,為“車行天下,物暢其流”這個美好的願景,因《貨運車輛》雜誌這個橫跨兩個領域的媒體的創刊,把手緊握在一起。
“車行天下,物暢其流”是中國幾代人的願望。早在112年以前,一代偉人孫中山先生就在《上李鴻章書》中提出了“人盡其才、地盡其利、物盡其用、貨暢其流”以實現國富民強的四大綱要。然而, 眾所周知,“貨暢其流”至今也未能完全盡如人意。
當歷史的腳步跨入21世紀的時候,經濟發展的進程使“物暢其流”成為更為迫切的願望。而“物暢其流”的前提必定是“車行天下”。正因為如此,“車行天下,物暢其流”不僅是車輛生產領域的願望,也是物流領域的願望。作為貨運車輛的最終用户,物流企業對貨車生產企業有着一份強烈期待,在新的競爭環境下,貨車生產企業也急切地希望進入物流領域。隨着中國物流業的快速發展和市場細分的深入,物流企業選擇貨車生產企業,貨車生產企業牽手物流企業,供需雙方攜手共進,共創繁榮已經成為當前這兩個領域的必然選擇。《貨運車輛》雜誌的誕生正好契合了這種需求。
《貨運車輛》雜誌由亞洲物流界的權威雜誌《物流技術與應用》編輯出版,是在中國機械工程學會、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汽車物流分會等機構的指導和大力支持下創辦的中國物流領域第一本專業車輛期刊。它以貨運車輛為中心,以供方和需方為兩個基本點,為貨車生產企業和物流用車企業之間的溝通和融合架起了橋樑。
《貨運車輛》應運而生,受到了物流和車輛兩個領域共同關心。首發式上,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張小虞、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副會長戴定一、著名物流學家吳清一、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計劃局汽車行業主管王立耀、中國倉儲協會會長沈紹基、中國物流技術協會會長牟惟仲等來自社會各界的領導專家以及車輛和物流兩個領域的企業家到場祝賀。

貨運車輛主編簡介

儘管《貨運車輛》是物流領域新事物,但它同時也是已有十年曆史的《物流技術與應用》雜誌的一個延伸。《物流技術與應用》的創刊人吳清一教授,同時也是《貨運車輛》雜誌的主編。在中國物流領域,吳清一教授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專家。上個世紀80年代,就教於北京科技大學的吳清一東渡日本師從日本物流之父平原直,回國後,即開始宣傳現代物流思想,是最早把現代物流理念引入中國的先導者。
在首發式上,吳清一教授在致辭首先談到的就是《貨運車輛》雜誌創刊緣由。他説,倉儲和運輸是物流系統的兩個中心環節,不論是以倉儲為中心的點上的物流技術,還是以運輸為中心的線上的物流技術,都屬於物流技術的範疇。在過去的十年裏,《物流技術與應用》雜誌在全面推進以倉儲為中心的點上的物流技術方面貢獻了媒體的力量。近幾年,由於物流現代化受到高度重視,物流通路的建設非常快,尤其是公路方面,基本上已經做到了村村通公路。路網的發達,對運輸車輛的需求數量大大增加,這也是經濟發展的需求和物流發展的需要。另外一方面,由於經濟水平的提高,對物流服務的質量和要求也越來越高,不但需要大量通用的物流車輛,更需要大量能夠滿足各種個性要求的專用運輸車輛,這對貨運車輛的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鑑於這種情況,我們感覺到,在物流網絡線上的物流技術有必要獨立出來,作為一個媒體應該推進這方面技術的發展。
《貨運車輛》主編、物流界泰斗吳清教授作為汽車領域的泰斗,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張小虞對這本專門研究物流發展與汽車工業發展之間關聯技術與市場問題的雜誌給與了特別的關注和支持。張小虞1958年從清華大學汽車系畢業開始,就一直沒離開過汽車領域,對中國汽車發展的脈絡瞭如指掌。他説,1956年第一輛解放牌卡車出廠,中國的汽車工業開始起步。直到2000年中央在制定“十五”計劃時才第一次提到鼓勵轎車進入家庭,中國的轎車因而從2000年的60萬輛發展到2006年的400萬輛。可以説,在相當長的一個歷史階段當中,貨運汽車一直是中國汽車發展的主流,並且在自主創新、自主品牌、自主知識產權方面有相當大的比較優勢。2005年我國第一次實現了汽車產品的出口大於進口,其中商用車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2006年出口34萬輛整車,70%多是商用車。所以就中國汽車的自身發展和走向國際市場來看,商用汽車特別是貨運汽車都是主流產品。從更宏觀的角度來講,支撐現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是人流、物流、信息流,其中人流和物流當中汽車充當着無可替代的角色,而《貨運車輛》雜誌又誕生在一個現代物流迅速發展的階段。所以説,《貨運車輛》這本雜誌應該是生逢其時。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副會長戴定一在致辭中説,這個雜誌應該説是兩個創新,一方面是對物流與汽車兩大領域的資源整合創新。眾所周知,製造業是我國當前的主流產業,而物流又是“十一五”規劃當中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的產業。所以我想這是非常好的一個創新。另一方面,它也是市場細分的一個創新,在汽車領域中雜誌已經多達50多本了,但是這樣一本站在物流的角度專門講物流用車、貨運汽車的還是第一本。而且它的市場定位,服務特點,都是這種創新的體現,這是符合事物發展規律的。我祝願它越辦越好。

貨運車輛發展方向

需求決定市場方向。立足物流領域的《貨運車輛》從需求方出發,“引領中國物流用車理念,推動貨運車輛創新發展”是義不容辭的責任。這不僅是《貨運車輛》的辦刊理念,同時也是《貨運車輛》的歷史使命。
如何完成這一使命,吳清一教授對《貨運車輛》編輯部提出了以下幾點要求:首先是宣傳,因為它是物流技術領域的一本雜誌,我們要宣傳現代物流的理念,物流技術的發展趨勢和有關政策等等。使車輛的發展適應時代的需要。第二個任務是引導,要根據中國國情引導發展什麼樣的貨運車輛和使用什麼樣的貨運車輛,對於用户來講,我們要幫助他們選擇自己真正需求的產品,對於生產商來説讓他們看到發展產品的趨勢。第三個是推動車輛生產領域新技術新產品的出現,本着《物流技術與應用》雜誌的基本方針,偏重於技術與應用,解決實際問題。第四個是交流,把國外的車輛發展情況介紹到國內,同時促進物流領域和汽車領域的深入交流。第五是連接,特別是供銷需求的連接,搭起一個用户和生產廠家之間的橋樑。
張小虞也對雜誌寄予了厚望,他認為《貨運車輛》雜誌應從四個方面發揮它的優勢:
第一、要介紹現代物流對貨運汽車的要求,特別是技術上的要求。他還特別提到,在第一次接受《貨運車輛》採訪時,他曾明確地講“現在貨運汽車是嚴重的供應不足”,主要是從技術上講而不是從數量上講,作為一個製造業的代表,永遠不能埋怨需求不足,永遠要檢討我們自己是否生產了適銷對路的產品。在定製化生產的趨勢之下,汽車生產必須按訂單按需求生產,汽車行業才能取得社會應有的地位和發展。他希望《貨運車輛》全面介紹現代物流對汽車產品的需求。
第二、應介紹貨運汽車的技術發展如何能夠適應並推動現代物流的發展。
第三、要構築一個汽車製造業和運輸業之間的橋樑。
第四、《貨運車輛》雜誌應當關注農村市場。介紹適合於新農村建設和發展的用車理念,更好地推動農業機械化和農村現代化的發展。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常務副會長戴定一也從宏觀政策的角度對雜誌提出了要求。他希望這本雜誌在定位於技術與服務這個基本前提下也要關注一下整個行業環境制度方面的問題。他説,我們的海運、空運、鐵路、管道運輸可能與國際上的先進水平差距已經不是很大,但是公路運輸是差距最大的,是最混亂最不透明的,當然也是技術含量最低的,可以説絕大多數的物流業務在公路運輸上主要不是靠科技,而是利用一些非正規的、非規範性的手段在謀求生存,謀求贏利,在這樣一個環境當中,市場的發展、技術的應用、先進裝備的應用都會遇到非常大的阻力。要改變現狀需要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就是向我們的企業和客户多介紹一些先進的理念和先進的經營方式,另一方面,要掌握這個市場的一些動態、數據、案例,從制度建設、標準建設、法律建設方面,向行業和政府部門提供更多的民意和更好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