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貨幣拜物教

鎖定
貨幣拜物教是指人們把貨幣當作神來崇拜的一種原始的宗教迷信。它是商品拜物教的發展形態。商品是人們用雙手生產出來,通過交換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勞動產品,本身並無神秘可言,但由於商品生產者相互獨立而又相互依賴的社會關係,使生產商品的勞動具有了私人性和社會性。作為私人勞動,生產是生產者的私事,生產什麼、生產多少、怎樣生產完全由他自己決定。 [1] 
中文名
貨幣拜物教
釋    義
人把自身的力量歸結為貨幣魔力
影    響
追求利益的形式和手段也發生變化
表現形式
片面追求經濟效益

貨幣拜物教什麼是貨幣拜物教

拜金主義是貨幣拜物教的通俗表述。
拜金主義是一種在近代興起的價值觀,持此觀念的人認為:“在社會上,無錢萬萬不能”與“金錢至上”等,這種價值觀被認為起源於資本主義鼓勵人類追求自我物質利益的思想主張,而許多廣告也被認為有助長社會整體拜金主義風氣的作用。
拜金主義經常引起許多批評,尤其經常被許多保守派的人士給抨擊成造成現代社會物慾橫流、道德淪喪的象徵之一。批評者認為,拜金主義者太過強調金錢的重要性,以致於拜金主義者變得唯利是圖、對許多事物經常只看得到表面,看不到其內涵、精神層面也極為空虛;然而也有人認為,追求更好、更富裕的生活是所有人類的本性,而拜金主義不過是在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風氣下,人類此種本性的一種反映而已。

貨幣拜物教貨幣拜物教的影響

金錢交易關係的普遍化所產生的最大的負面影響就是拜金主義即所謂“貨幣拜物教”。這是馬克思《資本論》中深入地闡述過的。
第一,拜金主義是金錢交易關係在意識形態中的絕對化的表現。其特點就是把金錢看成是萬能的,從而把人變成了金錢的附屬物,變成了獲取金錢的工具。這樣,人就將自身異化了,作為目的的人也就不見了。這就會在很大的程度上抵消金錢交易關係在促進社會的個人本位形成方面的積極作用。不僅如此,它甚至會把上述金錢交易關係所產生的一切積極影響全部都抵消掉。其實在正常的金錢交易關係中,金錢本身不過是一種實現利益的工具而已。因為這個工具可以實現利益而得到人們的重視也是很的。但是金錢一旦成為崇拜的對象,成為價值的核心,從而用物與物的關係代替了人與人的關係,便要導致人自身的異化了。一個“貨幣拜物教”佔統治地位的社會是一個物慾橫流的社會,是人類的一切價值包括人類自身的價值都被極度貶低的社會,是霍布森叢林。人們生活在這個叢林裏,只能面臨着一切人對一切人的戰爭。人們為了避免這種戰爭狀態便必須求助於權威,於是一個利維坦式的集權怪物便又會捲土重來。人們大約不會想到“貨幣拜物教”與集權之間的這種可怕的聯繫吧?但這是確實的。
第二,與“貨幣拜物教”現象相聯繫,人們追求利益的形式和手段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在人們的利益意識覺醒二十年以後的今天,人們追求利益的不擇手段的狀況得更加嚴重。其新的特點是人們追求利益的不擇手段現象的普遍化而且達到了無孔不入的程度。在改革開放的初期,由於利益飢渴現象的驅使,開始出現在追求利益上的不擇手段的現象。但是那時這種現象還是在少數人身上出現的。對於多數人來説,雖然對實現利益的渴望也十分強烈,但基本上還是循規蹈矩的。可是到了改革開放二十年後的今天,情況就大大地變化了。今天已展開了一個全社會規模的、滲透到各行各業之中的、反映及其迅速的、不計社會後果和風險的、完全泯沒了人類良知的不擇手段地追求利益的潮流。這個潮流用它的濁浪衝擊着整個社會:凡是出台一項新的政策,立即就會冒出千千萬萬個鑽空子的人。凡是有一個可能獲利的機會,立即就會有千千萬萬個人爭先恐後地去爭奪。在正常生活軌道上的任何一件平常的事物,都有千千萬萬的人挖空心思地去從中尋找能夠獲利的邪門歪道。從而使得這種不擇手段地追求利益的行為達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使普通百姓避之無路,使監督部門應接不暇。這種狀況是“貨幣拜物教”即拜金主義氾濫的直接結果。
第三,拜金主義對行政權力的滲透,造成行政權力對社會的掠奪。行政權力是代表國家對社會進行管理的權力。從上説,行政權力除了代表國家和社會的利益之外,不應該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但實際上,由於政府的工作人員也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人的特徵,因此在行政機構中也就生長出某種特殊利益來了,這就是一定機構的特殊利益和工作人員的特殊利益。從而也就會產生這些特殊利益與國家和社會利益的矛盾。儘管如此,在正常的情況下,國家和社會的利益仍佔主導的地位。但是在拜金主義的影響之下,則往往使行政機構的特殊利益壓倒國家和社會的利益。在這種情況下,滿足行政機構特殊利益的各種手段便紛紛出現。於是各種各樣的“收費”、“罰款”、“攤派”,以及收受“回扣”、賄賂,對人民羣眾作威作福,等等行為便普遍地發生了,特別是基層行政機構表現得更加肆無忌憚。這些行為實際上便是對社會的掠奪,使人民羣眾怨聲載道。
第四,拜金主義對社會道德和社會文化的衝擊。拜金主義衝擊社會道德,這是人們都普遍感覺到的。我們知道,金錢交易關係衝擊舊的傳統的社會道德是一種進步現象,它為新的道德的產生掃清道路。但是,在道路被掃清之後新道德成長的過程中,拜金主義卻起着阻礙的作用。它扭曲了平等的競爭,把正常交易中的互惠變成了利益的對立(即損人利己),從而使人們之間互相損害。這樣,建立在互利基礎上的市場道德的根基就被破壞了,使新道德的建立過程變得十分艱難,並使人們懷疑金錢交易關係對建立新道德的積極作用。拜金主義對文化的衝擊主要是造成文化的低俗化。它既妨礙繼承傳統文化的精華,又妨礙吸收外來文化的優秀成果。人們總以為是金錢交易關係使文化變得低俗,其實這是一種誤解。金錢交易關係只是把文化的供求關係引入市場,使供給與需求之間的聯繫變得簡單而明瞭。這樣對文化的發展是有利而無弊的,並不會造成文化的低俗。真正造成文化低俗的是拜金主義,是把文化當作賺錢的工具,而不是把金錢作為文化發展的潤滑劑或外部條件。所以拜金主義是反文化的。在我國向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中,面對道德滑坡和文化低俗化的現實往往會使人們感到困惑,以為金錢交易關係和道德與文化的發展之間是對立的。這是沒有弄清金錢交易關係與拜金主義之間的根本區別所致。

貨幣拜物教表現形式

在經濟領域當中,比如,有的人割裂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片面追求經濟效益;一些地區和部門為了部門和單位的利 益而犧牲國家和民族的整體利益、長遠利益。更有甚者,不擇手段地追逐金錢、利益,不僅無視社會公德、踐踏市場準則,甚至不惜以戕害他人生命為代價,如金融、證券領域的欺騙詐取、黑箱操作;食品、醫藥、房地產、建材等領域的假冒偽劣。
在政治領域當中,大多數執政黨的領導幹部把手中的權力作為謀取錢財的手段,從而出現不少貪污腐敗、行賄受賄、權錢交易、跑官賣官等腐敗現象。比如,有的以權謀私、與民爭利,把小團體、本部門、本單位的利益置於羣眾利益之上,亂收費、亂集資、亂攤派,侵害羣眾利益,甚至中飽私囊;有的貪圖享受、大吃大喝、大手大腳、揮霍人民財富,甚至腐 化墮落……這些行為接助長了拜金主義的泛濫。
在文化領域主要表現在:一些文化活動被簡單地商品化;一些文化工作者的社會責任感付諸闕如;一些媒體為了所謂的市場佔有率,一味迎合低級、庸俗的趣味,甚至縱容錯誤的東西招搖過市;一些學者著書立説只是為了評職稱、撈資本、爭名利,有的甚至依傍某種資本,為撈取金錢而甘心為其搖唇鼓舌。

貨幣拜物教危害

貨幣拜物教危害嚴重。從人的發展來看,貨幣拜物教與人的全面發展相背離,剝奪了人的本質的豐富性,把人降低為金錢的奴隸;從社會來看,拜金主義盛行的社會必然是一個物慾橫流、人情冷漠、爾虞我詐、人人自危的社會,是一個道德淪喪、信仰缺失的社會。
經濟領域如果任拜金主義氾濫,就會使經濟秩序陷入混亂,誠信喪失,就會使誠實勞動得不到回報,使坑蒙拐騙、敲詐勒索者大行其道;政治領域如果盛行拜金主義,執政黨和政府就會失去廣大人民羣眾的信任和支持,執政黨的政權就有得而復失的危險;文化領域如果一切唯金錢至上,整個社會就沒有了精神支柱,沒有了凝聚力,社會發展就失去意義和價值。
參考資料
  • 1.    何盛明. 財經大辭典: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