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負荷控制

鎖定
負荷控制,又可稱為負荷管理,其主要是用來碾平負荷曲線,從而達到均衡地使用電力負荷,提高電網運行的經濟性、安全性,以及提高電力企業的投資效益的目的。電力負荷控制有間接、直接、分散和集中各種控制方法。
電力負荷控制系統是一個集現代化管理、計算機應用、自動控制、信息等多學科技術為一體,實現電力營銷監控、電力營銷管理、營業抄收、數據採集和網絡連接等多種功能的一個完整的系統。
電網調度機構負責編制本網事故限電序位表和保障電力系統安全的限電序位表,報政府主管部門審批後執行。 [2] 
電網調度機構在電網出現有功功率不能滿足需求、超穩定極限、電力系統故障、持續的頻率或電壓超下限、備用容量不足等情況時,可按事故限電序位表和保障電力系統安全的限電序位表進行限電操作。電網使用者有義務按負荷控制方案在電網企業及其調度機構的指導下實施負荷控制。
——引自GB/T 31464-2015《電網運行準則》
中文名
負荷控制
外文名
load control
所屬學科
電力系統
定 義
對電能使用情況進行控制
應用學科
自動化術語,計算機控制術語

負荷控制系統介紹

電力負荷控制系統是一個集現代化管理、計算機應用、自動控制、信息等多學科技術為一體,實現電力營銷監控、電力營銷管理、營業抄收、數據採集和網絡連接等多種功能的一個完整的系統。為了提高電力需求側的管理水平,搞好電力營銷管理工作,保證電網安全、經濟、優質的運行,全國各個省份都在積極開展電力負荷控制工作。實踐證明,電力負荷控制對於電力生產、電力經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負荷控制,又可稱為負荷管理,其主要是用來碾平負荷曲線,從而達到均衡地使用電力負荷,提高電網運行的經濟性、安全性,以及提高電力企業的投資效益的目的。電力負荷控制有間接、直接、分散和集中各種控制方法。所謂間接控制方法是按客户用電最大需量,或峯谷段的用電量,以不同電價收費,藉此來刺激客户削峯填谷,事實上,這是一種經濟手段。而直接控制方法是在高峯用電時,切除一部分可間斷供電的負荷,事實上,這是一種技術手段。所謂分散控制方法是對各客户的負荷,按改善負荷曲線的要求,由分散裝設在各客户處的定時開關、定量器等裝置進行控制。而集中控制方法是由負荷控制主控站按改善負荷曲線的需求,通過種與客户聯繫的控制信道和裝設在客户處的終端裝置,對客户的可間斷負荷進行集中控制。在我國,還廣泛地以行政命令方法來限制某些用電設備在高峯時用電、並規定各客户的用電限額,將其稱之為按計劃用電,其實也是一種間接控制方法。

負荷控制手段

a)供電企業自行控制負荷。供電企業在無法得到超過負荷計劃的額外供應時,必須按事先確定的程序進行負荷控制。
b)供電企業指令負荷控制。當頻率或電壓持續低於規定的運行限值,供電企業根據所賦予的負荷控制責權,對供電區用户直接進行切除負荷操作。
c)電網調度機構指令負荷控制。當運行系統出現負荷不平衡危及系統安全的情況時,電網調度機構根據有關程序,對供電企業或主網直供用户下達指令切除負荷。
d)自動低頻、低壓減負荷。
e)實施需求側管理,實現有序用電。

負荷控制程序

a)有序用電。供電企業根據預定的有序用電方案進行負荷安排。當無法滿足用户需求且不能從電網取得額外供應時,按與用户事先商定的協議對用户進行負荷限制。限制負荷時供電企業應提前通知用户,並僅對用户的超用部分進行限制。
b)直接拉路。供電企業根據頻率和電壓安全的需要,在考慮用户保安供電需求的前提下,無須事先通知用户,可按事故限電序位表和保障電力系統安全的限電序位表進行拉電操作。
c)自動低頻、低壓減負荷。

負荷控制工作原理

無線電力負荷監控系統是以供電企業為中心,利用無線電通道,通過遙控、遙信、遙測等多種手段。對電力用户進行負荷管理、控制、監測和服務的系統。它是技術限電的重要手段,是實現用電管理現代化的基礎。無線電力負荷監控系統由設在供電企業的中心控制枱和設在電力用户側或變電站的終端設備組成。另外還包括中繼站、分中心控制枱。
系統的中心控制枱
系統的中心控制負責整個系統的管理和控制,以計算機、無線電台為核心,依靠軟件的支持,由工作人員進行操作,完成負荷管理和控制任務。它包括:微機系統、無線電台、控制分機、電台電源、UPS、天線饋線等。為使系統正常運行,實現各種功能,還包含一套軟件,即系統軟件、支持軟件和應用軟件。有的中心控制枱還包含網絡系統。
用户終端設備
終端設備主要是安裝在電力用户或變電站的智能化執行機構,其受中心控制枱監測和控制,可分為雙向終端和單向終端兩大類。雙向終端可以向中心控制枱反饋數據信息,單向終端責任不能。除此以外,電力用户終端設備還包括天線(全向或定向)、饋線、模擬量變送器、多功能電子錶等。 [1] 
參考資料
  • 1.    丁毓山,劉力男主編.電力負荷控制職業技能鑑定培訓教材:人民郵電出版社,2003.04
  • 2.    在線預覽|GB 31464-2015  .全國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台[引用日期2021-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