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氫負離子

鎖定
負離子也稱負氫離子(H-),又稱為氫化離子,直到最近它才被納入等離子體物理學的範疇。這種狀態的氫,其原子上多帶了一個電子,因而帶負電,成為負離子。在地球表面常温常壓的條件下,H-較不穩定,主要存在於實驗室裏和各種星體(包括太陽)的內部。 那麼,等離子體又是什麼呢?等離子體在本質上是一種炙熱的氣體,可以發出輝光,這種氣體受熱可能是由於電離輻射輻射傳輸引起的(你可以想象一塊鐵被燒紅放熱的情形),等離子體的產生既可以發生在星體周圍的大氣,也可以由於一束電流通過氣體而產生(想象火花、電弧放電的情形),或者,在熒光燈泡中,也可以看到類似的現象。
中文名
氫負離子
別    名
氫陰離子、氫化離子
也    稱
負氫離子
作    用
最基本和最直接的抗氧化劑
有效因子
小粒徑負離子
尖端技術
生態負離子生成芯片
發展歷史
在過去的十年裏,科學家們發現,負氫離子(H-)廣泛存在於地球的內部以及表面。雖然早在1937年,就有一些生物化學文獻報道了H-,但更令人驚訝的是,人們逐漸發現,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中,H-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在多種生物體中充當着“能量載體”的角色,同時還是一種強效抗氧化劑
在科學界,關於負氫離子(H-)的研究已有近百年的歷史。二十世紀初,無機化學之父卡爾·朗繆爾通過探究多種物質,觀察了自然界和火焰中原子態和負氫離子狀態的氫的產生,比較了常温常壓條件下(STP,多以1atm,273K為標準)和高温時氫氣(H2)分解為氫原子(H)和負氫離子(H-)的程度,結果發現,在STP下,H2分解為H和H-的比例非常小,當温度升高時,這種比例明顯增加。這個發現使卡爾·朗繆爾認識到,在STP條件下,H-的產生和穩定存在比他預想的要普遍的多。在自然界,H-往往隱藏於晶體柵格中,或者鬆弛地結合在一些氫化物結構中,也可以緊密結合於氫化有機物如還原型輔酶 I(NADH)中。
到了20世紀下半葉,人們對負氫離子的認識不再是地球上罕見、自然界不穩定的物質,相反,在20世紀90年代,人們已經認識到,負氫離子廣泛存在於各種生物的生化反應中,而且在與機體能量代謝密切相關的三羧酸循環(也稱作檸檬酸循環)充當重要角色。90年代末,人們更加明確,在很多常見的抗氧化物質(包括維生素E在內)的抗氧化機制中,這些抗氧化物質是作為負氫離子的運輸載體來發揮作用的,它們能在恰當的時機把負氫離子運輸到各種組織、包圍細胞的體液等生物系統中,使其發揮自由基(ROS)清除作用。另外,還有一點被普遍認識到:與光合作用產生能量的過程相似,機體生成的能量運輸分子經“燃燒”後就被激活(如NAD+轉變為NADH),其關鍵機制可能就在於載體分子對負氫離子的傳遞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