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負子蝽科

鎖定
負子蝽科(Belostomatidae)是節肢動物門昆蟲綱半翅目的一個科。體形大,扁闊。觸角4節;缺單眼。膜片翅脈網狀而數多。腹末的呼吸管扁而短,高等種類可縮入。捕食性,對魚苗為害大。世界已知143種,廣泛分佈。
中文學名
負子蝽科
拉丁學名
Belostomatidae
別    稱
田鱉科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昆蟲綱
半翅目
領    域
生命科學

負子蝽科簡介

負子蝽科( Belostomatidae)Lethocerus屬體極大,為本目體形最大者,如桂花蟬 Lethocerus indicas Lep.serv,可供食用。 Sphaerodema屬體中形,雌蟲產卵於雄蟲背上,負至孵化,故稱負子蟲,如 Sphaerodema rustica Fabr [1] 

負子蝽科形態特徵

體長9-110毫米。前足捕捉式,腹部末端的呼吸管短而扁,能縮入。觸
負子蝽
負子蝽(4張)
角4節,前3節一側具有葉狀突起。成蟲臭腺發達。
身體卵圓形,褐色。體背面平坦,腹部稍突起,形如船底。頭尖,鈍三角形。前足為捕捉足,後足為游泳足。

負子蝽科分佈範圍

中國有3屬7種。日本、朝鮮、俄羅斯(遠東地區);天津、河北、山西、上海、浙江、廣西、四川、雲南、陝西、台灣;慶陽(鎮原、正寧) [2] 

負子蝽科生活習性

多生活在靜水中,常附着在水草上靜伺獵物,捕食兇猛。趨光性強。雌蟲產卵於雄蟲背上,後者常游到水面或用足划水使卵得到充足的氧氣,以利孵化。

負子蝽科負子蝽

負子蝽是屬於半翅目負子蝽科的一種水生捕食性昆蟲,以蝌蚪、小魚、蚊子等為食。其身體呈褐色卵圓形,足扁平,好像一對船槳,它們在水中滑水的運動器官。負子蝽約有100多種,主要分佈在中國及東南亞各國,在大洋洲也有分佈。其主要生活在河流、湖泊、池塘等的底層土中,越冬後次年3月開始活動,是魚類的魚餌 [3] 
參考資料
  • 1.    南開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大學,四川大學,復旦大學,高等學校試用教材 昆蟲學(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01,第131頁
  • 2.    陳明,羅進倉編著,甘肅農林經濟昆蟲名錄,中國農業出版社,2007.3,第76頁
  • 3.    聶伯清編著,自然常識全知道 彩圖典藏版,陝西人民出版社,2011.09,第4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