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負壓引流技術

鎖定
由於叫法不同,很多對該技術認識粗淺的醫生以為技術不一樣,其實基本上是完全一樣的應用方法和技術。國際上比較通用的叫法是:負壓創面治療技術(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NPWT)
中文名
負壓引流技術
外文名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英語簡稱
NPWT
機    理
清除壞死組織

負壓引流技術發展

(1)早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在蘇聯就有多篇文獻關於探索應用負壓治療難愈的創面和傷口。
(2)1985年,兩位美國醫生Chariker和Jeter,16 開發出獨特的一套器材用於SWCT,下面有詳細的描述,他們用紗布包裹一根扁的外科引流管,將他們放進傷口內,蓋上透明的密封貼膜,並用貼膜包裹引流管,將引流管連接到負壓泵,他們進行了一組患者的臨牀研究,發表了他們的結果“封閉吸引傷口引流系統,對腹部外傷後合併腸瘻的處理的革命”。
(3)1986年,在俄羅斯科學文獻上發表了Kostiuchenok,Kolker和Karlov 等的一篇文章17 ,證明用負壓吸引與外科清創來治療化膿的感染創面,能顯著的降低創面的細菌負荷,明顯提高創面癒合的速度和質量。

負壓引流技術英文縮寫

吸引創面閉合療法(Suction Wound Closure Therapy,SWCT)
表淺負壓療法(Topical Negative Pressure,TNP)
真空輔助閉合(Vacuum Assisted Closure, VAC)
真空封閉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
負壓創面治療技術(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NPWT)
負壓創面治療沖洗技術(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With Instillation,NPWTi)

負壓引流技術機理

NPWT能促進創面癒合的是多重機制作用的結果,以下這些只是其中主要的一部分:
負壓吸引作用於細胞膜,使之擴張、扭曲,細胞就認為是損傷,傳導損傷的信息給細胞核,通過信號轉換,引起細胞分泌前癒合生長因子,包括血管增殖因子,從而刺激組織生產更多的新生血管
負壓吸引從創面吸走滲出,幫助建立創面液體平衡。
提供一個濕潤的環境。
清除壞死組織。
減少創面的細菌數量(因為細菌在負壓下不易存活)。
減輕水腫(即細胞外液/細胞間液)。
增加創面血流,通過增加毛細血管充盈。
增加生長因子。(由於增加了流到創面的血流)。
促進白細胞和成纖維細胞進入創面, 其中白細胞能抵抗感染,產生生長因子,而成纖維細胞能產生膠原,用來填平和修復傷口。
增加靜脈充盈,進而加快清除水腫液(由此“廢物”隨着水腫液被排除創面)。
增加從創面的淋巴引流,機制是通過改變淋巴管的壓力和膠體滲透壓,這些改變是另一個加快水腫和廢物排除的原因。使組織靠近,從而使組織有機會靠物理的力量自然的粘在一起,這對於加快癒合非常有用。除了吸引作用還可產生壓迫作用。產生的原因是當吸引力作用於敷料,空氣被吸走,敷料就塌陷下去(很容易看見),壓迫均勻的作用於創面,這種壓力對抗吸引引起的創面的過量滲出。這種機制對於大面積燒傷患者尤為重要,因為大量的創面滲出能使患者失掉過多的血漿蛋白,增加發生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可能。

負壓引流技術效果

創面新生血管大量的增加,肉芽組織增長迅速,這些都加速創面癒合。 例如,Philbeck和 Whittington 發現用包括NPWT的綜合治療方法可以使創面癒合快61%,費用降低38%。相對於傳統換藥減少了換藥次數,由於換藥是很疼的,減少換藥次數意味着患者少忍受很多痛苦,這就幫助了患者(疼痛少,減少鎮痛藥依賴的可能性),也幫助了醫院(減少了治療次數,提高了醫護人員的效率)。減少了手術治療的可能性,更減少了大手術的可能性。 減少了住院時間,因為(1)創面癒合速度快,感染少(2)有些患者需要持續治療,但可以在家中治療。

負壓引流技術應用範圍

文獻報道, NPWT治療以下類型的創面有效:
壓迫性潰瘍(即褥瘡)
糖尿病足或腿潰瘍
靜脈淤滯性潰瘍
癒合不佳的手術後傷口
植皮區或供皮區
燒傷
穿通性創傷(例如腹部,胸骨,脊柱,會陰)
瘻,例如腸瘻,骨髓炎瘻等
傷口周圍潛行的竇道
筋膜減張切開傷口(切開皮膚及筋膜用來治療筋膜室綜合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