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統治時期的年號,自貞觀元年(627年)正月至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十二月共計23年。
貞觀簡介
編輯出處:《易經·繫辭下》:“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繫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吉凶悔吝者,生乎動者也。剛柔者,立本者也。變通者,趣時者也。吉凶者,貞勝者也。天地之道,貞觀者也。”
貞觀詳細解釋
編輯1. 謂以正道示人。貞,正,常。觀,示。
《易·繫辭下》:“天地之道,貞觀者也。” 韓康伯注:“天地萬物莫不保其貞以全其用也。” 孔穎達疏:“天覆地載之道以貞正得一,故其功可為物之所觀也。” 陳夢雷淺述:“觀,示也。天地常垂象以示人,故曰貞觀。” 晉 陸機《演連珠》之二五:“臣聞託闇藏形,不為巧密;倚智隱情,不足自匿。是以重光發藻,尋虛捕景;大人貞觀,探心昭忒。” 晉 陸雲《歲暮賦》:“於是顓頊御時, 玄冥統官,天廟既定,日月貞觀。”
2. 指正大的道理。
《文選·班固<幽通賦>》:“朝貞觀而夕化兮,猶喧己而遺形。” 李善注引 張晏曰:“言朝聞大道而夕死可也。” 北周 道安 《二教論·歸宗顯本》:“餘聞善齊天下者,以不齊而齊天下者也。何須夷嶽實淵,然後方平,續鳧截鶴,於焉始等:此蓋狷夫之野議,豈達士之貞觀。”
3. 澄清天下,恢宏正道。
4. 指澄清天下,恢宏正道的職責。
章炳麟《與龔未生書》:“然曩時所以不去者,亦慕宋賢程伯淳言:‘一命之士,必思有以濟物。’況僕身當貞觀,豈敢忘百姓之憂。”
5. 正可觀賞。
貞觀年號
編輯- 參考資料
-
- 1. 百家講壇:貞觀之治 .央視網[引用日期2016-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