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貞節坊

鎖定
貞節坊,明代建築,位於慈城鎮尚志路4號,系明萬曆後期侍讀馮有經“疏母節子朝”受旌表而建,為馮母明嘉靖甲子舉人馮贊之妻劉氏立。
中文名
貞節坊
地理位置
慈城鎮尚志路4號
氣候條件
温帶季風氣候
年    代
明代

貞節坊人物介紹

馮有經,字正文,父贊,寓居順天,嘉靖四十三年(1565年)舉人,早卒。母劉守節撫之,登萬曆十七年(1590年)進士,先庶吉士,歷庶子兼侍讀,請告歸。有經少事母,以孝聞,至是奉父母柩歸葬。復疏母節於朝,得旌。

貞節坊節坊構造

貞節坊
貞節坊(3張)
該坊單開間,面闊2.98米,柱高4.12米,層次分明,造型逼真。
平板枋上刻卷草,南面上額枋上刻“蹊旌表嘉靖甲子科順天舉人,馮贊繼妻劉氏之門”,下緣卷殺處刻蓮瓣紋。東面上額枋刻雙龍搶珠,中額刻字,下額雙枋為雙獅舞繡球,兩側各一龍頭。北面上、中、下額枋分別刻雙獅舞繡球,丹鳳朝陽與卷草。花板透雕卷草紋,坊之上匾額書“貞節”。坊之北原一台門,門之前有八字牆。

貞節坊建造緣由

貞節坊 貞節坊
貞節坊為明代建築,系明萬曆年間侍讀馮有經“疏母節”於朝,受旌表而建,為馮母明嘉靖甲子舉人馮贊妻劉氏立。

貞節坊研究價值

此坊北為唐式台門,俗呼“馮太史房”門頂改建。門兩旁有八字牆,方磚斜砌。一開間,蔭牆是明式風格,這是一處明萬曆後期值得珍視的古建研究資料。

貞節坊相關新聞

徐聞祿齊清代貞節坊 封建荼毒婦女又一見證
前山鎮祿齊村的貞節垂芳坊 前山鎮祿齊村的貞節垂芳坊
筆者在前山鎮祿齊村又發現清代的牌坊,名曰“貞節垂芳”坊,即“陳氏旌節”坊。該坊在祿齊村西400米的大道旁。座北向南,全坊面闊8米,兩側高3米,青石結構,分左 、中、右三坊門,坊柱35×35釐米,下粗上細,坊面上均仿屋面石刻,現存右門較完整,左門中門頂端巳毀。中門的“貞節垂芳”匾斜懸於兩柱之間,匾長2米,寬65釐米,厚9釐米。是古時封建社會對婦女荼毒的有力見證。 [1] 

貞節坊皮佳節坊

皮佳貞節坊,在今鸞山鎮皮佳村,距縣城一百一十里。磚面結構,中間正牆高6米,拱門寬1.7米,坊基寬8米。正牆上層呈倒梯形,中刻“貞節”二字。頂端成梯形,蓋瓦。上層中牆為底寬二分之一。正牆兩邊為品牆,高4.5米,寬2.5米。牌坊厚1.33米。
始建於清康熙五十年(1711),為旌表劉某之妻皮氏而建。1932年,紅軍在鸞山皮佳一帶建立革命根據地,開展游擊戰爭,為紀念英勇獻身的革命烈士,當時的少共書記唐堯將貞節坊改為“革命死難烈士紀念坊”,並題寫坊名。1982年,縣人民政府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縣政府撥款10萬元進行維修。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