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貝漢廷

鎖定
貝漢廷(1926-1985),男,漢族,中共黨員,浙江鎮海縣人,1926年4月出生,原上海遠洋運輸公司指導船長。他多次組織駕駛員們精心設計配載,完成許多被歐洲人視為不可能的任務。1978年12月12日,塞浦路斯籍貨輪“艾琳娜斯霍浦”號在地中海遇難,途徑此海域的漢川輪在貝漢廷船長的指揮下,成功將難船上的16名船員和1名家屬全部救起。貝漢廷1979年和1981年兩次榮獲上海市勞動模範稱號,1979年9月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勞動模範稱號,1980年8月榮立二等功一次,1982年當選為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85年4月,在聯邦德國接收新船香河輪時積勞成疾,不幸逝世,終年59歲。 [1] 
中文名
貝漢廷
國    籍
中國
民    族
籍    貫
浙江鎮海縣
出生日期
1926年
逝世日期
1985年
畢業院校
上海航務學院(現上海海事大學)
職    業
遠洋船員
主要成就
1979年和1981年兩次榮獲上海市勞動模範稱號
1979年9月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1980年8月榮立二等功一次

貝漢廷人物生平

貝漢廷,1926年4月23日出生於浙江鎮海,1949年6月畢業於上海吳淞商船學校航海系,先後在海鷹輪船公司、華南海運局、上海海運局、中捷海運公司、廣州遠洋運輸公司、上海航道局、上海遠洋運輸公司的船上工作;1958年起從事遠洋運輸事業,1962年6月起任遠洋船船長;1979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9年和1981年兩次榮獲“上海市勞動模範”稱號,1979年9月被國務院授予 “全國勞動模範”稱號,1982年當選為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85年4月,在當時的聯邦德國接收新船 “香河”輪時積勞成疾,不幸逝世,終年59歲。投身航海 立志報國“要把我最大的力量貢獻給祖國的航海事業。”在30多年的航海生涯中,貝漢廷始終如一地實踐着自己年輕時立下的誓言。1949年6月,在迎接上海解放的歡歌聲中,貝漢廷結束了在上海吳淞商船專科學校航海係為期3年的學習,北上遼寧,在營口港登上了一艘200噸級的木殼機帆船“安海5號”,開始了自己的航海人生。隨着祖國海運業的恢復和發展,在以後的幾年中,貝漢廷先後在華南海運局和上海海運局從事沿海運輸,從一名實習生成長為船舶大副。20世紀50年代,我國與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等國家合作,相繼組建了中波輪船公司和中捷海運公司。1958年,貝漢廷被派往中捷海運公司任船舶大副,從此踏上了遠洋航運的萬里征程。1961年,中國遠洋運輸公司廣州分公司成立,貝漢廷被調到該公司工作。1962年貝漢廷被任命為船長,成為解放後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遠洋海員和遠洋船舶船長。1964年,貝船長指揮 “友誼”輪抵達阿爾巴尼亞都拉斯港,正在那裏訪問的周恩來總理親切接見了全體船員,並同船員交流,合影留念。周總理對遠洋海員的關懷更加堅定了貝船長獻身遠洋運輸事業的決心。正當中國遠洋事業成功起步進入成長期的時候,文化大革命暴發。1970年,貝漢廷船長因莫須有的罪名被調離遠洋戰線,來到上海航道局,在一艘挖泥船 “航峯一號”上任三副。無情的打擊並沒能摧毀貝漢廷船長為遠洋事業奮鬥的意志和決心。1974年,周恩來總理主持國務院工作,落實黨的政策,貝漢廷終於重返遠洋航海事業,來到中遠上海分公司。此時,中央提出要大力發展我國的遠洋船隊,貝漢廷船長高興地説: “這下我要大幹特幹了!”在隨後的11年時間裏,貝漢廷船長為了發展遠洋事業忘我地工作。接新船、開闢新航線海上營救培養祖國航海事業人才,他一次次圓滿完成黨和國家賦予的光榮使命。為國爭光 享譽中外“人有人的風度,船有船的風度,國有國的風度”,貝漢廷船長的這句名言,正是他的人生寫照。1979年3月中美正式建交後,貝漢廷作為友誼的使者,駕駛“柳林海”輪首航美洲西海岸西雅圖港,開闢了具有歷史意義的中美航線。當時貝漢廷受命擔任船長,指揮“柳林海”輪完成首航任務。行前,他為這次特殊的航行做了精心而充分的準備。為了體現中國海員應有的職業高水準,他指揮“柳林海”輪在預定時間精確抵達西雅圖港。整個西雅圖為新中國第一艘商船的到達而歡騰,每天來參觀交流的人川流不息,“中國”“柳林海”和“貝漢廷”成為當時媒體最熱門的名詞。“柳林海”輪停靠西雅圖港期間,貝漢廷船長承擔了大量的外事活動,拜訪了港口和當地許多政府部門的重要官員,接待了一批又一批來訪者。他還通過電視同美國觀眾見面,表達了中國人民對美國人民的友好情誼。他一邊做好外事工作,一邊組織運輸生產,通過卓有成效的洽談和交涉,促使裝卸公司積極配合“柳林海”輪順利實現裝卸計劃,從而使“柳林海”輪圓滿完成了首航美國的任務。1978年5月,貝漢廷以一艘船裝運了一艘半船才能運裝的整套化工設備,震驚了聯邦德國的漢堡港。當時,天津化纖廠從聯邦德國進口的成套設備急需運回天津。貝漢廷船長所在的“漢川”輪接到指令前往漢堡港裝運。然而,要一船一次裝回這套設備非常困難。因為設備總共44個大件,近5000立方米,其中物件最高4.3米,最長37.8米,外型不規則,裝卸運輸中不能碰、不能壓。古板的德國人根本不相信“漢川”輪能一次裝回這批貨。為了裝下全部貨物並安全運回國,貝漢廷船長組織船員們認真分析本船的技術狀況,研究返航沿途氣象條件,前往碼頭堆場實地測量核對每一件貨物的實際尺寸,並用硬紙板按比例製成貨物模型,精心研究配載圖和裝貨計劃,使每件貨物在艙內或甲板上都找到最佳裝載位置。當成套設備被奇蹟般裝上“漢川”輪時,漢堡港轟動了,港口當局、裝卸公司、港內停靠的其他船舶船員都前來實地考證參觀。裝卸公司拍下了裝貨全過程照片存檔;電視台3次到船採訪拍攝新聞。德國人讚歎:“雜貨船把貨物裝到這種水平,在漢堡港還是第一次。”1978年12月12日,貝漢廷的船在地中海救助了一艘塞浦路斯遇難的輪船。為避免在黑夜中海面航船與遇難輪船碰撞,他還以自己的船作航標,為過往的船舶指路。貝漢廷人道主義的義舉被國際航運界譽為中國海員的風度。貝漢廷船長以自己的精神和行動,讓“CaptainBei”(“貝船長”)的名字傳遍了國際航運界。言出必行 一輩子不離開船1985年3月,尚在病中的貝漢廷帶着醫生開的7種藥和一份譯成英文的病症説明登上了西行航班,受命赴聯邦德國完成接收集裝箱船 “香河”輪的任務。行前有朋友勸他向公司説明病情換別人去,可貝船長沒有接受勸告。他心裏想的是任務幾個月前就定了,出國護照早就辦好了,臨時換人不僅手續麻煩,還會延誤接船時間。再説集裝箱運輸是一項新的工作,要摸索經驗、收集資料,公司需要自己。抵達聯邦德國後,貝船長立即投入到緊張繁忙的接船工作中,早已把自己的病情拋在了腦後。1個多月後,貝船長帶領船員們出色地完成了接船任務。4月9日,“香河”輪駛出了船廠。然而貝船長並沒因接船結束而獲得更多的休息,他繼續為新船首航能裝運更多的貨物忘我地工作着。從漢堡港到奧斯陸,再到倫敦、安特衞普,貝船長指揮 “香河”輪穿梭於西歐各港,為了 “香河”輪滿載貨物順利返航,貝船長始終堅守在工作的第一線。4月23日, “香河”輪到西班牙拉科羅尼亞港附近海上時,貝漢廷心臟病突發,電波當即發出緊急呼救。經聯繫,一架西班牙陸軍直升飛機趕來,停落在 “香河”輪的集裝箱上。船員們在雨水、汗水、淚水交融中,將貝漢廷船長抬上了直升飛機,送往就近的西班牙拉科魯尼阿城的楊卡利醫院。經搶救無效,貝漢廷離開了人世,終年59歲。西班牙法醫對貝漢廷屍體進行了解剖,查明瞭死因是“疲勞過度,心力衰竭”。大家都沒有注意到,就是那一天,恰好是貝漢廷船長59歲的生日。就在這個本該慶祝的日子,他倒在了自己熱愛的遠洋工作崗位上……1964年受到周總理接見時,貝漢廷曾説過: “我一輩子不離開船,不離開海洋!”他用自己的行動印證了莊嚴的承諾。貝漢廷是新中國第一代遠洋船員,他熱愛祖國的航海事業,刻苦鑽研業務,並以非凡的毅力自學了英語和法語,很快成長為一名有經驗的遠洋船長。他先後駕駛15艘遠洋輪船,到過40多個國家、80多個港口。30多年航海生涯,貝漢廷為發展祖國的遠洋運輸事業傾注了全部心血,做出了不平凡的貢獻。 [2] 

貝漢廷人物逝世

貝漢廷同志1985年4月23日在西班牙科魯尼亞港心臟病突發,經搶救無效,不幸去世,終年五十九歲。 [3] 
參考資料
  • 1.    《貝漢廷》,《中國水運報》2009年7月24日,第9版。
  • 2.    《貝漢廷:新中國航海家》,《中國海洋報》2009年10月23日,第4版。
  • 3.    《我遠洋輪船長貝漢廷同志在西班牙逝世》,《人民日報》1985年5月25日,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