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貝殼

(席慕容短文)

鎖定
文章通過對貝殼的描寫,託物言志,説明了一個人應該儘自己的能力做自己該做的事和能做的事,要認認真真、堅持不懈地去做,並能為後人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驚歎的東西。
中文名
貝殼
外文名
Shell
席慕蓉
當代著名畫家、詩人
特    色
擅長運用重複的句型
第一本散文集
成長的痕跡

貝殼原文

貝殼《貝殼》

在海邊,我撿起一枚小小的貝殼。
貝殼很小,卻非常堅硬和精緻。迴旋的花紋中間有着色澤或深或淺的小點。如果仔細觀察的話,在每一個小點周圍又有着自成一圈的複雜圖樣。怪不得古時候的人採用貝殼來做錢幣!在我手心裏躺着的實在是一件藝術品,是捨不得拿去和別人交換的寶貝啊!
在海邊撿起這一枚貝殼的時候,裏面曾經居住過的小小柔軟的肉體早已死去,在陽光、砂粒和海浪的淘洗之下,貝殼中生命所留下來的痕跡已經完全消失了。但是,為了這樣一個短暫和細小的生命,為了這樣一個脆弱和卑微②的生命,上蒼給它製作出來的居所卻有多精緻、多仔細、多麼地一絲不苟啊!
比起貝殼裏的生命來,我在這世間能停留的時間和空間是不是更長和更多一點呢?是不是也應該用我的能力來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緻、更仔細、更加地一絲不苟③呢?
請讓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驚歎的東西來吧。
貝殼 貝殼
在千年之後,也許會有人對我留下的痕跡反覆觀看,反覆把玩,並且會忍不住輕輕地嘆息:“這是一顆怎樣固執又怎樣簡單的心啊!” [1] 

貝殼註釋

①選自《幻思——席慕蓉散文賞析》(南海出版公司1989年出版)。席慕蓉,台灣畫家、作家。著有詩集《七里香》、散文集《有一首歌》等。
②卑(bēi)微:卑賤微小,地位低下。
③一絲不苟:形容辦事認真,連最細微的地方也不馬虎。苟,隨便。 [1] 

貝殼作者簡介

席慕蓉,當代著名畫家、詩人、散文家。祖籍內蒙古察哈爾盟明安旗,是蒙古族王族之後,外婆是蒙古人,後隨家定居台灣。她於一九八一年出版第一本新詩集《七里香》,在台灣颳起一陣旋風,其銷售成績也十分驚人。一九八二年,她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成長的痕跡》,表現她另一種創作的形式,延續新詩温柔淡泊的風格。另有筆名蕭瑞,漠蓉,穆倫·席連勃(蒙古語,即大江河)等。

貝殼作品特色

席慕蓉的寫作筆法擅長運用重複的句型,使她的文章呈現舒緩的音樂風格而充滿了田園式的牧歌情調,在句法的經營上,除了着重整體的效果外,也追求詞藻的華美。她的文章都以人物作中心,在淺白的訴説裏,很容易看出她的真誠。 也許是因為席慕蓉身為藝術系畢業的專業畫家,故常常融入畫意,使讀者於欣賞其著作的同時,如同翻閲畫本似的,沉浸在鮮明的畫面中,此寫作方式即為席氏之作甚具特色之因。
身為蒙古族的席幕蓉,在創作初期雖從未踏過她的故鄉領土,但她的詩、散文中卻藏不了蒙古民族的意識,像是表現蒙古草原和歷史文化相系的鄉愁和具有蒙古民族哲學宗教特徵的佛禪觀念,這是迥異於其它民族的作家的。

貝殼作品影響

在台灣現代詩史中,席慕蓉是個非常特殊的案例。一出現便成了台灣詩壇的“暴發户”,創造了“軟性詩”的“席慕蓉現象”。席慕容的詩集成為暢銷書排行榜上的顯位,作品成為大、中學校女生手中的瑰寶,名字成為報刊、電台的熱門話題,席慕容本人甚至被看成是台灣“詩中的瓊瑤”。這一切都成為台灣詩壇從未有過的新鮮事。
到了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席慕容又越過海峽,在中國大陸掀起一股“席慕蓉旋風”,成為許多青年詩愛好者心目中的偶像。
以一現代詩寫作者而能躍為當代評論家筆下的“某某現象”,席慕蓉也堪稱第一——雖然這羣評論人在使用“席慕蓉現象”一詞時,多少都帶有幾分批判檢討的味道。

貝殼他人評價

評論家沈齊認為,對“席慕蓉詩歌現象”的重新解讀,旨在對整個常態詩歌寫作的重新正名與定位。長期任運不拘、一味移步換形的中國新詩,正在逐漸清醒中認領一個守常求變的良性發展時期,而常態寫作的重要性,也正日漸凸顯。從這一觀點重讀席慕蓉,便可讀出一點尷尬中的啓示——市場將前衞姿態由主流推向邊緣,時代又將一抹“邊緣光影”推為市場的熱點。市場無罪,時代無常,席慕蓉只是被動充當了大眾詩歌選民們的“最愛”,並無意中開啓了人們對常態詩歌寫作價值的重新認識——而在這一價值領域中,席慕蓉詩歌無疑佔有重要的一席,並非錯愛與誤會。
參考資料
  • 1.    課程教材研究所.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5月:10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