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貓仔粥

鎖定
貓仔粥是福建詔安特有的一種傳統名吃,名蜚中外。它以米飯、海鮮家禽肉等為原料,經獨到的烹飪技巧,聚於一鍋。粥清見底,蝦紅、魷白、魚粉、雞黃、肉赤,色澤相映,數葷一素,清鮮醇美,風味獨特。
中文名
貓仔粥
外文名
The cat son porridge
出現地區
福建詔安
出    處
“愛妻”小故事
類    型
一種粥品
分    佈
閩南地區

貓仔粥簡介

貓仔粥 貓仔粥
這道小吃雅俗共賞,歷史悠久,也是南詔飲食文化的代表。 貓仔粥是客人來現煮現吃的,特點是快速利落,味鮮可口。當食客在桌邊坐定時,攤主連忙在小鍋裏放上清肉湯,再放進預先蒸熟的白米飯,配上魚片、肉片、肝臟、蝦仁、牡蠣、香菇絲等生料,煽起猛火,等清湯滾過,再調上胡椒粉、香菜蒜油,不到五分鐘,就煮成一碗熱乎乎、香噴噴的“貓仔粥”。

貓仔粥由來

貓仔粥版本一

據説清朝年間,詔安城內有户官宦人家,祖母太夫人持家嚴謹,三對兒子、媳婦以及孫兒、孫女十幾口,都謹遵家教,不敢逾矩,儼然有世家風範。長孫成婚後,新媳婦過門三日即下廚房,親自動手料理全家膳食,自己卻只能在廚下吃家人用餐後的殘羹剩飯。
貓仔粥
貓仔粥(6張)
長孫不忍心長期讓愛妻受委屈,三餐盡吃那殘羹剩飯,於是想出一個妙計:他買了幾隻貓子來飼養。每天飯後總藉口“貓仔粥”,到廚下用魚、蝦、肉等菜餚,快速地為新婚媳婦做好新鮮可口的飯食。
有一回,長孫剛把新鮮可口的稀飯做好,放在桌上,老太夫人就走進廚房檢查來了,一臉詫異地問孫子在廚房忙什麼。長孫機靈地回答道:“做貓仔粥,把剩飯剩菜摻在一起給貓吃。”因為家中確有養幾隻貓,老太夫人也就信以為真了。由於做“貓仔粥”要搶時間,用滾湯涮鮮料和飯,加上好配料,香甜適口,新媳婦喜歡吃,小夫妻情意更深,恩愛無比。
時間過得很快,三十年媳婦也熬成婆婆了。老人都謝世後,孫媳婦也當家做主,膝下兒孫成羣了。當夫人做五十大壽時,做丈夫的問愛妻想吃什麼,她回想起當年情景,沉思良久才説:“很久都沒吃‘貓仔粥’了,還是‘貓仔粥’好吃。”做丈夫的歡天喜地説:“這容易,現在不用偷偷煮了,我就去廚下辦來。”“貓仔粥”中注滿了少年夫妻的情愛,自然鮮美可口,回味無窮。左右鄰居聽説“貓仔粥”好吃,都來打聽怎麼做法。就這樣“貓仔粥”傳出去了。
從此,閩南民間美食就傳下了這種用各種鮮料快速煮粥的“貓仔粥”。這種閩南老少都喜愛的傳統風味小吃。

貓仔粥版本二

“來吃貓仔粥啊,鮮香又利口啊?”每到夜幕降臨,在閩南街市上,三三兩兩的貓仔粥小攤上便會傳出一陣陣熱鬧的叫賣聲,而那誘人食慾的香味也隨之在街市上飄散開來。
貓仔粥並不是用貓肉煮成的粥,而是閩南地區的一種既是粥又是菜的傳統粥品。製作貓仔粥時,須選用上等的江南大米作主料,先將大米浸泡後再瀝乾,然後放在鋪有紗布的籠屜中蒸至剛熟。等到有客人來時,攤主便抓起一把米飯放入海碗中,然後將鍋放在火上,摻入鮮湯燒沸,手腳麻利地就像中藥鋪的抓藥匠一樣,把準備好的米飯、肉片魚片魷魚牡蠣子、豬肝豬腰、蝦仁、香菇、茼蒿、芹菜、鮮菜心、蒜末、葱末及鮮湯等二三十種配料按順序下入鍋中,緊接着用扇子猛煽爐火,將鍋中的東西煮熟,再加入精鹽、胡椒粉、味精、魚露等調料,頃刻之間,一碗熱騰騰、香噴噴、鮮美可口的貓仔粥便端到了客人面前。如果遇到隨和健談的攤主,他還會娓娓地向客人講起這貓仔粥的來歷——
傳説舊時閩南有位廚師,做得一手好菜。一次,他被請來為財主的兒子掌勺操辦婚筵。忙了一整天以後,他忽然想起家中正在坐月子的妻子還沒有吃飯,於是就偷偷地盛了半碗米飯,並匆匆地抓起灶台上的肉片、魚片、蝦仁、香菇等為妻子煮了一碗粥準備帶回去。不料這時財主走了進來,見狀後問道:“師傅做的是啥好吃的﹖”廚師急中生智地答道:“這是給貓仔做的粥。”財主用狐疑的眼光看了看碗中,只見碗中的粥五顏六色,而且香氣撲鼻。財主忍不住嚐了一口:“哇,這貓仔粥太好吃了,你現在就照着給我的客人每人做一碗。”就這樣,廚師歪打正着,無意中便創制出了這道好粥品,這粥從此也就以貓仔粥的名字流傳開來。
關於貓仔粥的來歷,閩南地區還有另外一種説法。南宋末年,京城臨安(今杭州)失陷,小皇帝趙丙及左右丞相陸秀夫陳宜中等人被元軍追殺,南逃至閩南沿海地區。一天,他們隨身帶的糧食殆盡,君臣飢腸轆轆,左右丞相輪流揹着小皇帝來到漁村一個大户人家乞食。財主見是幾個滿面塵土的乞丐,就把飯後準備喂貓的殘羹剩飯做成粥施捨給他們。君臣幾人飢不擇食,當即便風捲殘雲般地將粥一喝而盡。後來,他們南逃到廣東崖山安頓下來,一談到那段難忘的逃生經歷,便想起那頓美味的粥。可是,皇帝身邊的御廚卻做不出這樣的粥來。後來御廚靈機一動,駕舟返回當初皇帝乞食的漁村,學會了這種粥的製法。不久,崖山亦被元軍攻陷,君臣死的死,逃的逃,那位御廚也潛回了老家閩南,從此也就經營起獨家風味的貓仔粥來。
幾個朝代過去了,貓仔粥在傳統技法上不斷創新,所用的原料更加高檔,刀工更加精細,味道也更加鮮美。無論是灼熱的夏天還是寒冷的冬日,這種粥都是客人到了現煮現賣。即便是食慾不振的客人,一嚐到這樣鮮美可口的熱粥,也會胃口大開。閩南地區凡是辦喜事的人家,都是婚宴上完最後一道菜後,便習慣地給客人們煮碗貓仔粥,因為大家都説是吃了貓仔粥才算是吃完了全席。
好的東西總是互相傳頌,互相引用,猶如一台優秀的戲劇會被到處移植一樣,貓仔粥後來也傳到了廣東和台灣等地。如今,凡是回到祖籍的海外僑胞,都要品嚐貓仔粥。當他們品嚐這種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粥品時,都倍感親切,彷彿這碗粥能夠喚起他們對故鄉的美好回憶似的。這真是,桑梓貓仔粥,一碗解鄉愁。 [1] 

貓仔粥相關事件

2004年,中國女排主教練陳忠和張奇斌進行了交談,希望張奇斌在不改變貓仔粥優秀品質的基礎上,賦予貓仔粥全新的飲食文化理念。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