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豫(拼音:yù)為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2]  。此字始見於春秋金文,古字形從象,予聲。據《説文解字》,豫本義指較大的象。“豫”在古代的常用義是安樂、安適,引申為高興、歡喜。“豫”通“預”,表示事先、預先。 [17] 
豫州是古代九州之一,包括今河南全境及湖北北部,所以河南別稱豫。 [16] 
中文名
拼    音
部    首
、乛(傳統歸豕部) [3] 
五    筆
CBQE(86);CNHE(98) [1] 
倉    頡
NNNAO [1] 
鄭    碼
XSJG [1] 
筆    順
橫撇/橫鈎、點、橫鈎、豎鈎、撇、橫撇/橫鈎、豎、橫折、橫、撇、彎鈎、撇、撇、撇、捺
字    級
一級(編號:3313) [2] 
平水韻
去聲·六御 [4] 
總筆畫
2+13;1+12(部首+部首外)
筆順編號
545235251353334
四角號碼
1723₂ [1] 
UniCode
CJK統一漢字 U+8C6B [1] 
注音字母
ㄩˋ
造字法
形聲字(右形左聲)
字形結構
合體字,左右結構
異體字
𠄝、𠄛、𢄮

文字源流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17]
春秋金文蔡侯鎛有圖A的字形,左部的“圖B”即聲旁“予”字,上部的“圖B”應是裝飾或區別符號,無義。“圖C”為“”。戰國文字中象的下半部也發生訛變,與肉字無法區別(圖1-3、6)。但《説文解字》以後的字形保留了象字下部的早期面貌。關於“予”旁的訛變,何琳儀先生説:“在早期古文字中並未發現有予字,戰國秦文字才出現〔圖D〕形,六國文字‘予’尚作〔圖E〕形,凡此可證,予本作〔圖E〕形(予疑即呂的分化,留待後考)。”漢隸中表示象足的部分又可以寫作四點,與“馬”字的足部演變為四點相同(圖8)。 [16]  [17] 
“豫”之偏旁“予”,或以為是“”之訛變。徐中舒先生指出“其偏旁邑均與予形相近。蓋予字之得形,即由邑字而成。其得音與義,則由舒字為之介。《春秋·隱公三年》:‘徐人取舒’,舒《玉篇》引作𨛭。《説文》𨛭從邑舍聲,形聲至為明顯。自後人誤𨛭為舒,於是此偏旁予字遂成一新字,而奪其左旁舍之音義為其音義。”並説:“《禹貢》豫州之豫,為象、邑二字之合文。《説文》豫從象予聲,從予乃從邑之訛。予為晚出之字,不見於甲骨文、銅器及較古之書籍。”
遠古時期,河南一帶氣候尚暖,有很多大象活動。殷墟考古中就出土了亞洲象的遺骨。由此看來,豫州實為象州,後世為了區別象表示地理之意,遂加邑旁,表專指。“豫”為象、邑二字合文,不但予、邑二字字形相同,而且與古地名之從邑之例相合。 [16]  [18]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形容詞
安樂;安適
relaxed;
comfortable
《尚書‧金縢》:“王有疾,弗豫。”
晉·葛洪《抱朴子‧守塉》:“體瘁而神豫,亦何病於居約。”
逸豫
喜悦;歡快
happy
《國語‧晉語四》:“坤,母也;震,長男也。母老子強,故曰豫。”
宋·趙大成《閏中秋》詩:“鮮雲清廓心田豫,乘興能無賦詠篇。”
《紅樓夢》第十八回:“宸遊增悦豫,仙境別紅塵。”
豫遊;不豫之色
厭煩
《大戴禮記‧五帝德》:“富而不驕,貴而不豫。”
猶豫;拿不定主意
《管子‧君臣上》:“民有疑惑貳豫之心,而上不能匡,則百姓之與間,猶揭表而令之止也。”
戰國·屈原《九章·惜誦》:“壹心而不豫兮,羌不可保也。”
動詞
古代專指帝王秋天出巡
漢‧張衡《東京賦》:“度秋豫以收成,觀豐年之多稌。”
清·胡會恩《書京江先生南苑詩後》詩:“當今天子擅聖神,一遊一豫行時巡。”
懈怠;怠慢
漢·劉向《説苑‧至公》:“老君在前而不踰,少君在後而不豫。”
欺騙
《晏子春秋‧問上十一》:“於是令玩好不御,公市不豫,宮室不飾,業土不成。”
漢·桓寬《鹽鐵論‧力耕》:“古者,商通物而不豫,工緻牢而不偽。”
舊同“預”。預備;事先準備
in advance
《國語‧晉語一》:“士蒍曰:‘戒莫如豫,豫而後給。’”
《淮南子‧説山訓》:“巧者善度,知者善豫。”
變化,變動
《鶡冠子‧泰錄》:“百化隨而變,終始從而豫。”
清·俞樾《諸子平議補錄‧鶡冠子》:“豫,亦變也。”
通“與”。參與
take part in
《國語‧楚語上》:“王孫啓豫于軍事。”
《陳書‧始興王伯茂傳》:“及建安人蔣裕與韓子高等謀反,伯茂並陰豫其事。”
通“與”。關涉;牽涉
《南史‧孔琳之傳》:“此事孔璪所為,無豫卿事,可作首辭,當相為申上。”
名詞
指誑騙之人
清·唐甄《潛書‧用賢》:“《否》曰:‘大往小來。’是時狂、僭、豫、急、蒙在位,肅、乂、哲、謀、聖在野,故常患無才。”
預先;事先
《漢書‧趙充國傳》:“宜遣使者行邊兵豫為備,敕視諸羌,毋令解仇,以發覺其謀。”
《清史稿‧禮志四》:“蓋先世有劫祀者,故豫使人防之,因沿為制。”
六十四卦之一。卦象為坤下震上。參看“豫卦

木名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其北則有陰林巨樹,楩楠豫章。”
(Yù)古九州之一
《尚書·禹貢》:“荊、河惟豫州。”孔傳:“西南至荊山,北距河水。”
(Yù)河南省的別稱

(Yù)姓氏用字。參看“豫姓
xiè
名詞
古代州學名
《儀禮‧鄉射禮》:“豫則鈎楹內,堂則由楹外。”
shū
形容詞
通“舒”。舒展,寬舒。
《尚書‧洪範》:“曰豫,恆燠若。”
孫星衍疏引鄭玄曰:“豫作舒。”
明·黃道周《式士策‧體數》:“七文之國,其君用之,物豫以康,其下從之,享榮以請。”
(表格信息來源:《漢語大詞典》 [5]  《現代漢語詞典》 [6]  《漢語大字典》 [7]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九】【象部】羊茹切(yù)
象之大者。賈侍中説:不害於物。從象予聲。
𢄮,古文。 [8] 

説文解字注

象之大者。此豫之本義,故其字從象也。引伸之,凡大皆偁豫,故《淮南子》《史記·循吏傳》《魏都賦》皆雲:“市不豫價。”《周禮·司市》注云:“防誑豫。”皆謂賣物者大其價以愚人也。大必寬裕,故先事而備謂之豫,寬裕之意也。寬大則樂,故《釋詁》曰:“豫,樂也。”《易》鄭注曰:“豫,喜豫説樂之皃也。”亦借為“舒”字,如《洪範》“豫,恆燠若”,即“舒,恆燠若”也。亦借為“與”字。如《儀禮》古文與作豫是也。
賈侍中説:不害於物。賈侍中名逵,許所從受古學者也。侍中説豫象雖大,而不害於物,故寬大舒緩之義取此字。
從象。非許書,則從象不可解。
予聲。羊茹切,五部。俗作“預”。 [9] 

廣韻

羊洳切,去御以 ‖ 予聲魚部(yù)
豫,逸也。備先也。辨也。早也。安也。猒也。敍也。又州名,《尚書·禹貢》曰:“荊河為豫州。”《釋名》雲:“豫州,在九州中,京師東,常安豫也。”秦為三川郡,漢為河南郡,後魏置司州,又改為豫州。亦獸名,象屬。又姓,晉有豫讓。羊洳切。二十。 [13] 

康熙字典

【酉集中】【豕部】 豫
古文:𠄛
《廣韻》《集韻》《類篇》《韻會》羊洳切。《正韻》羊茹切,並音預。象類。《説文》:象之大者,賈侍中説,不害於物。
又《爾雅·釋詁》:安也。又:樂也。《玉篇》:怠也,佚也。《正韻》:悦也。《易·豫卦》疏:謂之豫者,取逸豫之義,以和順而動,動不違眾,眾皆悦豫也。《書·太甲》:無時豫怠。《詩·小雅》:逸豫無期。
又《增韻》:遊也。《孟子》:一遊一豫,為諸侯度。張衡《東京賦》:度秋豫以收成。注:秋行曰豫。
又《爾雅·釋言》:敍也。疏:事豫備者亦有敍也。《玉篇》:早也,逆備也。《易·既濟》:君子思患而豫防之。《禮·學記》:禁於未發之謂豫。《中庸》:凡事豫則立。注:素定也。《玉篇》:或作預。
又《爾雅·釋詁》:厭也。
又參與也。《正韻》:與與通。《後漢·東夷傳》:楚靈會申,亦來豫盟。《宋書·王弘傳》:以私賤無名之人,豫公家有實之任。
又猶、與,二獸名,性多疑。凡人臨事遲疑不決者,藉以為喻。《史記·呂后紀》:計猶豫未有所決。《禮·曲禮》:作猶與。注:與,本亦作豫。疏:猶,玃屬。與,象屬。二獸皆進退多疑,人多疑惑者似之。
又州名。《書·禹貢》:荊河惟豫州。疏:西南至荊山,北距河水。《釋名》:豫州在九州中,京師、東都所在,常安豫也。《晉書·地理志》:豫,舒也,言稟中和之氣性理安舒也。舒音豫。《廣韻》:秦為三川郡。漢為河南郡。後魏置同州,又改為豫州。
又姓。《潛夫論》:豫氏,本姬姓。晉智伯臣豫讓。
又《集韻》詞夜切,音謝。與榭通。《儀禮·鄉射禮》:豫則鈎楹內,堂則由楹外。注:豫,讀如成周宣榭之榭,今言豫者,謂州學也。一雲與堂序之序同。
又《集韻》商居切,音書。與舒同。伸也。 [10]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書寫提示

書寫 書寫
【規範提示】“象”的第六筆撇從扁框中撇出,一筆寫成。
【寫法】“予”窄“象”寬,頂部“予”低,底部“象”低。“予”,居左半格;第三筆㇖(橫鈎)寫在橫中線。“象”,“”短撇的撇尖過豎中線;扁框上寬下窄;短豎寫在豎中線,框底在橫中線上側;首撇從扁框撇下,撇尖伸向“予”右側,㇁(彎鈎)從首撇中點起筆,鈎尖輕抵豎中線,後兩個撇與首撇撇勢一致,右邊短撇起筆於橫中線,捺的捺腳超出上部。 [15]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d
io
先秦
王力系統
ʎ
ǐa
先秦
董同龢系統
d
jaɡ
先秦
周法高系統
r
iaɣ
先秦
李方桂系統
r
agh
西漢





jo


jo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魚虞模

jo
南北朝
北魏後期北齊
魚虞模

jo
南北朝
齊梁陳北周隋

jwo
隋唐
高本漢系統

0
i̯wo
隋唐
王力系統

j
ǐo
隋唐
董同龢系統

0
jo
隋唐
周法高系統

0
io
隋唐
李方桂系統

ji
wo
隋唐
陳新雄系統
0
ǐo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2]  [14]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去聲
九御

開口呼
次濁
羊洳切
0jo
集韻
平聲
九魚
合口呼
次清
商居切
ɕiɔ
去聲
九御
合口呼
次濁
羊奸(茹)切
0iɔ
去聲
四十禡
開口呼
全濁
詞夜切
zia
禮部韻略

去聲





羊茹切

增韻

去聲





羊茹切

中原音韻

去聲
魚模

撮口呼

全清

iu
中州音韻

去聲
魚模





葉俞去聲

洪武正韻

去聲
四御


次濁
羊茹切
oy
分韻撮要
陽去
第四諸主着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1-12] 
參考資料
  • 1.      .漢典[引用日期2018-09-17]
  • 2.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7-04]
  • 3.    GB13000.1字符集漢字部首歸部規範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22-07-04]
  • 4.    平水韻 六御 豫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2-07-04]
  • 5.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第10卷[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38
  • 6.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商務印書館.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1596
  • 7.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3855-3856
  • 8.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1311
  • 9.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4卷[M]. 北京:中國書店, 2010.12:1539
  • 10.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1173-1174
  • 11.    豫的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2-07-04]
  • 12.    豫的上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2-07-04]
  • 13.    餘乃永校注. 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07:363
  • 14.    豫的中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2-07-04]
  • 15.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430
  • 16.    詹金明.説“豫”[J].尋根,2012,(第5期).:8-10
  • 17.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853
  • 18.    劉志基,張再興著.無意的輝煌 漢字文化百談[M].貴陽:貴州教育出版社,1998.07:105-107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