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象蠟樹

鎖定
象蠟樹(Fraxinus platypoda Oliv.)落葉喬木植物;樹皮灰褐色,小枝淡黃色;花序梗扁平,苞片闊線形,花雜性異株,堅果扁平。花期4-5月,果期8月。主要分佈於陝西、甘肅、湖北、四川、貴州、雲南等省。
中文名
象蠟樹
拉丁學名
Fraxinus platypoda Oliv. [4]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唇形目
木犀科
梣屬
象蠟樹

象蠟樹形態特徵

植株:落葉喬木,高達28米。樹皮灰褐色,縱裂。冬芽大,闊卵形,密被褐色糠秕狀毛,漸變黑。
枝:小枝淡黃色,被細柔毛或光滑無毛,皮孔長橢圓形,稀疏,不明顯,在老枝上呈圓點狀凸起。
象蠟樹
象蠟樹(11張)
葉:羽狀複葉長10-25(30)釐米;葉柄長5-6釐米,基部囊狀膨大,呈耳狀半抱莖;葉軸圓柱形,上面具淺溝,密被黃色短柔毛或禿淨,小葉着生處具關節;小葉7-11枚,薄革質,長圓狀橢圓形,長4-7釐米,寬1.0-2.5釐米,頂生小葉與側生小葉近等大,最下方1對有時較小,先端短漸尖,基部鈍圓或闊楔形,略歪斜,葉緣具不明顯細鋸齒,上面深綠色,無毛,下面灰綠色,沿中脈密被淡黃色長柔毛或禿淨,中脈在上面凹入,下面凸起,側脈12-15對,細脈不明顯;小葉無柄或近無柄。 [5] 
花:聚傘圓錐花序生於上年生枝上,長12-15釐米,有時基部具葉;花序梗扁平,初時被黃色曲柔毛,漸禿淨;苞片闊線形,長1.2釐米,被毛或禿淨;花雜性異株,無花冠;兩性花花萼鍾狀,長約1.5毫米,萼齒三角形,雄蕊2枚,長約5毫米,花絲短,雌蕊較短,長1-2毫米,柱頭2叉裂。
果:翅果長圓狀橢圓形,扁平,長4-5釐米,寬7-10毫米,近中部最寬,兩端鈍或急尖,翅下延至堅果基部,堅果扁平。
花果期:花期4-5月,果期8月。 [1] 

象蠟樹生長環境

產於陝西、甘肅、湖北、四川、貴州、雲南等省。常與華西楓楊、地綿槭、亮葉樺、秦嶺冷杉等混生。

象蠟樹分佈範圍

生海拔1200-2500米山坡與溪谷的雜木林中。 [2] 

象蠟樹物種辨別

象蠟樹
象蠟樹(5張)
Lingelsheim 根據四川西部的標本發表了F. inopinata Lingelsh.,其特徵為小枝和葉軸被毛,翅果頂端鈍。但本種的毛被因生境、樹齡以至枝幹部位不同而變異,翅果頂端的形狀在本屬各個種來説也不穩定。在大量的標本中無法區別是二個不同的種或變種,所以歸併。又日本許多學者近來認為日本產的F. spaethiana Lingelsh. 也是本種的同物異名。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