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ēng]
汉语汉字
展开4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丰(拼音:fēng),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丰和它的繁体字“豐”原是两个不同的字。简体“丰”最早和“”是同一个字,始见于甲骨文,古字形像在土堆上种树。 [1]“丰”的基本义是草木繁盛,引申指人的体态丰满,容貌好看。繁体字“豐”亦见于甲骨文,古字形像豆(一种高足器皿)中盛放着物品的样子。“豐”本义指丰盛、多,引申为大的意思。“丰”和“豐”常通用,现合并为“丰”。 [2]
(基本信息主要来源:《新华写字字典 第2版》 [3]、汉典网 [4]
中文名
拼    音
fēng
繁    体
部    首
一、丨
五    笔
DHK
仓    颉
QJ
郑    码
CI
笔    顺
横、横、横、竖
字    级
一级(编号:0074)
平水韵
丰:上平二冬;豐:上平一东
统一码
4E30
结    构
合体字,独体结构
笔画数
1+3(部首+部首外)
四角号码
5000₀
注音字母
ㄈㄥ
造字法
会意字
异体字
𡴀、𡴇、𣍈、𤲊、𧯮

文字源流

播报
编辑
【甲组】“丰”字形演变流程图
“丰”和“豐”本是两个不同的字。协乃古代有个“丰”字。甲巩渗骨文(甲组图1、2、3)字形像一棵茂盛的树,生长在土堆上。它与“”字有关联。甲骨文的“封”字像用手将一棵树种植在土堆上,表示在这里堆土种树划分界线。后来这“丰”字发展为两类意思。就其树来说,有茂盛之义,此义用“丰”来表示;就其种树的目的来说,是为了确定界线,此义用“封”来表示,这便是“分封诸侯”了。
“丰”由草木之盛转而指人的容貌丰润付脚,体态丰满。如在《诗雅寒赠体热立经·郑风·丰》这首诗中,女主人公这样描述追求她的男子:“子之少炒拔丰兮,俟我乎巷兮。”“子之丰兮”之“丰”是形容词性语素,后又引申指人的(美好的)容貌举止,作名词性语素使用,构成一些合成词。如丰采、丰格、丰仪、丰韵、丰姿等等。这些词中的“丰”又可写作“风”。现代汉语中“风”比“丰”用得更普遍些。 [1] [5-6]
【乙组】“豐”字形演变流程图
“丰”的繁体字写作“豐”,它在甲骨文中写作乙组图A、图B,金文中写作乙组图1、图2。乙组图A字形像一个高脚的容器中盛着两串玉。玉是贵重之物,古人用它象征财富;图B字形像是一个容器中装着树苗。容器中装着玉串也罢,树苗也罢,其本义都是指财富的种类多、数量大。战国文字写作乙组图3,小篆写作乙组图5,下部变为“豆”,“”也是一种高脚容器,与甲骨文、金文字形中的容器相近。
“豐”字的本义就是“豐”的字形所体现的:满,丰满。后来,其字义围绕“满”向几个方向延伸。
第一,满则足,所以“豐”有了满足的意义。如《论衡·自纪》:“故时进意不为丰,时退志不为亏。
第二,由所盛物之“豐”转而形容肌肤、体态之丰腴、丰满。如景差《大招》:“肉微骨,体便娟只。”“丰”的这一用法与“子之丰兮”之“店凳充寒丰”非常接近,只是前者由“满”之义引出,后者由“茂盛”之义引出,可说是殊途同归。
第三,满自然就多,所以“豐”又有了“多”的意义。如潘岳《杨荆州诔》:“多才丰艺,强记洽闻。”又如好的年成收获多,称为“丰年”;日子过得不愁吃穿,则说“丰衣足食”。“豐”由“多”还拘乘达引申出富饶、茂密等义。如张衡《西京赋》:“地沃野,百物殷阜。”现代汉语常用的合成词,如丰厚、丰盛、丰茂、丰收、丰硕,其中的“丰”都含有“多”的意思。
第四,满、多则大,所以“豐”又有“大”的意思。如《庄子·山木》:“丰狐文豹。”又如“丰碑”指高大的石碑(今多比喻伟大的功绩),“丰功伟绩”即指伟大的功绩。
丰、豐二字上古音均在东部;中古音“丰”在敷母钟韵,“豐”在敷母东韵,读音稍有差别。而今音都读fēng。因“豐”字形笔画较多,且丰、豐二字意义较接近,所以《简化字总表》用同音代替的方法将图11字形简化为“丰”,两字合为一字。 [2] [5-6]

详细释义

播报
编辑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形容词
充足;多。
numerous;
thick;
abundant
《左传‧僖公二十七年》:“民易资者不求丰焉,明征其辞。”
《吕氏春秋‧当染》:“从属弥众,弟子弥丰。”
《淮南子‧主术训》:“岁登民丰,乃始县钟鼓,陈干戚。”
丰满;丰收;丰富;丰盛
(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胖得匀称好看。
plump
《诗经‧郑风·丰》:“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
(草木)茂盛。
luxuriant
《诗经‧小雅·湛露》:“湛湛露斯,在彼丰草。”
南朝宋·谢灵运《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诗:“解作竟何感,升长皆丰容。”
南朝宋·鲍照《临川王服竟还田里》诗:“丰雾粲草华,高月丽云崿。”
曹操《观沧海》: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17]
大;高大。
great;tall
元·姚燧《千户所厅壁记》:“奠觯有丰,纠过有扑。”
《后汉书‧胡广传》:“是以臣竭其忠,君丰其宠。举不失德,下忘其死。”
丰碑;丰功伟绩
名词
美好的容貌或姿态。
graceful bearing
元·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一摺:“则见他正色端容,道貌仙丰。”
丰姿;丰彩;丰韵
古代承放爵、觯的礼器。
《仪礼‧乡射礼》:“司射适堂西,命弟子设丰。”
蒲草。
《尚书‧顾命》:“东序西向,敷重丰席,画纯,雕玉,仍几。”
《周易》六十四卦之一。卦象为离下震上。参看“丰卦”。
地名。 周国都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
《尚书‧武成》:“王来自商,至于丰。”
地名。 秦沛县之丰邑,汉置县。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
《汉书‧高帝纪上》:“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也,姓刘氏。”
丰侯
传说中的古侯国名。
动词
增大;扩大。
increase
《左传‧哀公元年》:“今吴不如过,而越大于少康,或将丰之,不亦难乎?”
《后汉书‧班固传上》:“树中天之华阙,丰冠山之朱堂。”
使充足。
increase
《国语‧晋语一》:“义以生利,利以丰民。”
汉·蔡邕《释诲》:“天隆其祐,主丰其禄。”
丰收;收成好。
bumper
《管子‧五行》:“岁农丰,年大茂。”
汉·王符《潜夫论‧本政》:“阴阳和则五谷丰。”
(表格信息来源:《现代汉语词典》 [7]《汉语大字典》 [8]

古籍释义

播报
编辑

说文解字

【卷六下】【生部】敷容切(fēng)
丰,艸盛𡴀𡴀也。从生,上下达也。 [9]
【卷五上】【丰部】敷戎切(fēng)
豐,豆之丰满者也。从豆,象形。一曰《乡饮酒》有丰侯者。凡丰之属皆从丰。
𣍈,古文丰。 [10]

说文解字注

【卷六下】【生部】
“丰,艸盛丰丰也”注:引伸为凡丰盛之偁。《郑风》:“子之丰兮。”毛曰:丰,丰满也。郑曰:“面皃丰丰然丰满。”《方言》:“好或谓之妦。”妦即丰字也。
“从𤯓(生),上下达也”注:上盛者根必深。敷容切,九部。 [9]
【卷五上】【丰部】
“豐,豆之丰满也”注:谓豆之大者也。引伸之凡大皆曰丰。《方言》曰:“丰,大也。凡物之大皃曰丰。”又曰:“朦、尨,丰也。”丰,其通语也。赵魏之郊,燕之北鄙,几大人谓之丰。《燕记》:丰人杼首。燕赵之间言围大谓之丰。”许云“豆之丰满”者,以其引伸之义明其本义也。《周颂》“丰年”,传曰:“丰,大也。”然则丰年亦此字引伸之义,而贾氏《仪礼疏》不得其解。
“从豆,象形”注:𠁳象豆大也,此与丰上象形同耳。戴侗云:“唐本曰:从豆,从山,〔⿰𡴀𡴀〕声。蜀本曰:丰声,山取其高大。”按,《生部》云:“丰,艸盛丰丰也”,与丰音义皆同。《大射仪》注曰:“丰其为字从豆,𠁳声。近似豆,大而卑矣。”似郑时有𠁳字,但郑注转写至今,亦多譌误。𠁳声之声,或是賸字。仪徵阮氏元说□字瓦云:丰字当是〔⿰𡴀𡴀〕声,而山象形。丰字当是〔⿰𡴀𡴀〕声,而凵象形。一从艸盛之𡴀,一从艸蔡之丰也。”玉裁按,竝𡴀、竝丯、《说文》无字。如朁、鬵字从兓声,蒜字从祘声,飙、䯂字从猋声、驫声、𣻣、𣹳字从沝,皆非无字者也。则唐本、蜀本未可遽信。敷戎切,九部。
“一曰乡饮酒有丰矦者”注:此别一义。乡当作“礼”。与觚下、觯下之误同。《礼》饮酒有丰矦。谓《乡射》《燕》《大射》《公食大夫》之丰也。郑言其形云:“似豆卑而大”,说者以为若井鹿卢,言其用於乡射云:“所以承爵也。”於《大射》云:“以承尊也。”《公食大夫》之丰,亦当是承爵。《燕礼》之丰,亦当是承尊。皆各就其篇之文释之。《礼》但云丰,许云“丰矦”者,盖汉时说“礼”家之语。《汉·律历志》“王命作策丰㓝”,《竹书纪年》“成王十九年黜丰矦。”阮谌曰:“丰,国名也。”坐酒亡国。崔駰《酒箴》曰:“丰矦沈湎,荷罂负缶,自戮於世,图形戒后。”李尤《丰矦铭》曰:“丰矦荒谬,醉乱迷迭。乃象其形,为礼戒式。后世传之,固无正说。”三君皆后汉人。谌,撰《三礼图》者。汉人傅会《礼经》有丰矦之说,李尤以为无正说,郑不之用,许则袭《礼》家说也。 [10]

广韵

敷容切,平锺滂 ‖ 丰声东部(fēng)
丰,丰茸,美好。《说文》本作𡴀,草盛𡴀也。从生,上下达也。
敷空切,平东滂 ‖ 丰声终部(fēng)
豐,大也。多也。茂也。盛也。又酒器,豆属。又姓,郑公子丰之后。敷空切。八。
【校释】切语下字为一等字,“丰”为三等字,此以一等字切三等字。 [11]

康熙字典

【子集上】【丨部】丰;康熙笔画:4;部外笔画:3
古文:〔⿰𡴀𡴀〕
《集韵》符风切,音冯。丰茸,草盛貌。《说文》:从生,上下达也。徐曰:艸之生,上盛者,其下必深根也。毛氏曰:凡邦夆峰丰等字从此。又容色美好貌。《诗·郑风》:子之丰兮。
《六书正譌》俗作丰,上画从丿者,非。 [12]
【酉集中】【豆部】 豐;康熙笔画:18;部外笔画:11
古文:𣍈、𧯮
《唐韵》敷戎切。《集韵》《韵会》敷冯切,并音酆。
《说文》:豆之丰满者也。一曰器名,乡饮酒有丰侯,亦谓之废禁。《陆佃云》:似豆而卑。《海录碎事》:《射礼》:置丰於西阶。古丰国之君以酒亡国,故以为罚爵,图其人形於下寓戒也。《仪礼·乡射礼》:司射适堂西,命弟子设丰。注:将饮不胜者,设丰所以承其爵也。疏:按《燕礼》:君尊有丰,此言承爵丰,则两用之。
又《玉篇》:大也。《广韵》:多也。《易·丰卦》疏:丰者,多大之名,盈足之义。财多德大,故谓之丰。《书·高宗肜曰》:典祀无丰于昵。疏:谓牺牲礼物多也。《楚语》:彼若谋楚,其必有丰败也哉。注:大也。扬子《方言》:凡物之大貌曰丰。又,赵魏之郊、燕之北鄙,凡大人谓之丰人。《燕记》曰:丰人杼首。杼首,长首也。
又《广韵》:茂也,盛也。《诗·小雅》:在彼丰草。传:丰,茂也。《楚语》:夫事君者,不以丰约举。注:丰,盛。约,衰也。
又犹厚也。《周礼·地官·大司徒》:原隰,其民丰肉而庳。
又岁熟曰丰。《诗·周颂》:丰年多黍多稌。《公羊传·桓三年》:大有年何,大丰年也。注:谓五谷皆大成熟。
又《博雅》:云师谓之丰隆。一曰雷师也。屈原《离骚》:吾令丰隆乗云。《淮南子·天文训》:季春三月,丰隆乃出。注:雷也。
又丰席。孔安国《书传》:丰,莞也。郭璞曰:今西方人呼蒲为莞,用之为席。郑康成曰:刮冻竹席也。
又丰本,韭别名。《礼·曲礼》:凡祭宗庙之礼,韭曰丰本。注:其根本茂盛也。
又地名。《书·武成》:王来自商,至于丰。传:文王旧都在京兆鄠县,今长安县西北是也。通作酆。
又水名。《诗·大雅》:丰水东注。《后汉·郡国志注》:丰水出鄠南山丰谷,北入于渭。通作沣。
又县名。《前汉·地理志》:丰县,属沛郡。
又州名。古太原郡,宋置丰州。
又陕西,隋置丰州。
又山名。丰山,在滁州南二里许,上有丰乐亭。见欧阳修记。
又人名。《前汉·古今人表》:陈丰,帝喾妃,生尧。师古曰:即陈锋也。
又姓。《广韵》:郑穆公子丰之后。又复姓。丰将氏。见《潜夫论》。
又叶敷文切,音分。蔡邕碑:民安物丰。上叶绥我荆衡,下叶以纪洪勳。
又叶敷康切,音芳。韩愈《欧阳生哀辞》:友则既获兮,禄实不丰。以志为养兮,何有牛羊。 [13]

字形书法

播报
编辑

字形对比

字形对比(楷体)

书写提示

丰字书写笔顺
第一笔是横不是撇。三横一竖,左右对称。三横长短不一,都略向右上斜;第二笔横最短,从横中线起笔,第三笔横最长,在横中线下方。末笔竖在竖中线。 [3]

书法欣赏

音韵集成

播报
编辑

韵书集成

韵书
字头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声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平声
上平一东
合口呼
一等/三等
次清
敷空(隆)切
pʰjuŋ
平声
上平三锺
合口呼
三等
次清
敷容切
pʰjuoŋ
集韵
平声
上平一东
合口呼
三等
次清
敷冯切
pfʰiuŋ
礼部韵略
平声
敷容切
平声
敷中切
增韵
平声
敷中切
中原音韵
丰、豐
阴平
东锺
合口呼
全清
fuŋ
中州音韵
平声
东锺
夫崩切
洪武正韵
丰、豐
平声
一东
全清
方中切
fyuŋ
切韵
平声
合口呼
一等
次清
敷隆切
平声
合口呼
三等
次清
敷容切/伏风切
分韵撮要
丰、豐
阴平
第六东董冻笃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14-15]

方音汇集

注意:下表所列为“丰收”之“丰”训读。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方言区
方言点
声母及韵母
调值
调类
北京官话
北京
fəŋ
55
阴平
冀鲁官话
济南
fəŋ
213
阴平
中原官话
西安
fəŋ
21
阴平
西南官话
武汉
foŋ
55
阴平
西南官话
成都
foŋ
44
阴平
江淮官话
合肥
fəŋ
212
阴平
江淮官话
扬州
foŋ
21
阴平
晋语
太原
fəŋ
11
平声
吴语
苏州
foŋ
44
阴平
吴语
温州
hoŋ
44
阴平
湘语
长沙
xən
33
阴平
湘语
双峰
xan
55
阴平
赣语
南昌
fuŋ
42
阴平
客家话
梅县
fuŋ
44
阴平
粤语
广州
fʊŋ
55
阴平
粤语
阳江
fʊŋ
33
阴平
闽语
潮州
hoŋ
33
阴平
闽语
厦门
hɔŋ
55
阴平
闽语
福州
xuŋ
44
阴平
闽语
建瓯
xɔŋ
54
阴平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 [14-15]、《汉语方音字汇》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