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豐都廟會

鎖定
豐都,自古以來就是文化名城,是中國最有特色最有名氣的文化名鎮之一,以其承載天界地府文化所形成的鬼城文化而聞名古今中外,其悠久歷史,內涵獨特的民間文化習俗,奇異的仙道神鬼傳説,秀美的自然風光和難以替代的觀賞體驗價值,已經成為不可多得的文化研究載體和重要的經典文化旅遊資源,是中國向世界展示獨特地域文化的一扇重要窗口,正長久不衰地向中外遊客展現出神秘東方的文化底藴。
豐都廟會是流行於重慶市豐都縣一帶的民間習俗文化活動,舊時,每至宇主神的誕辰,都會舉行廟會,成為當地人日常經濟交往重要形式。曾經豐都鬼城寺廟林立,廟會眾多,全年達35次。如正月初九玉皇殿辦玉皇大帝聖誕廟會,二月初二天子殿為閻羅王天子聖誕並天子娘娘肉身成聖期舉行天子會,四月初八大雄殿為釋迦牟尼聖誕辦佛主會,九月初八豐都大帝對聖誕舉辦土地會等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鬼城廟會曾一度中斷。
1988年4月18日,豐都縣舉辦首屆鬼城廟會,在保留原有廟會特色的基礎上,增加了經貿洽談、物資交流等內容。該習俗現在流行。2014年11月11日,“豐都廟會”成功躋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文名
豐都廟會
流行地區
重慶市豐都縣
非遺級別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豐都廟會來源傳説

豐都廟會伴隨“鬼城文化”的發展歷史延續至今。漢代開始,陰長生、王方平在名山修道成仙,隨之名山成為各路宗教傳經佈道、爭修廟宇樓觀的風水寶地,逐漸構建成一個號稱“陰曹地府”的建築體系,吸引眾多的人來此朝山進香,成為民間信仰活動的中心,距今已有1900多年曆史。
舊時“鬼城”香會一年多達30餘次,各行各業都自發地組織,確定吉日,祭拜共同信仰的祖師,各教派也祭拜各自神仙,“鬼城香會”由此興起。
豐都廟會傳説是為了紀念閻羅天子和他的妻子天子娘娘—盧瑛的結婚紀念日。廟會定在每年的陰曆三月初三,每到這天,各處遊人、香客紛擁而至,熱鬧非凡。
2013年,豐都廟會被重慶市委、市政府確定為節會論壇保留節慶活動之一;
2014年,被國務院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每年農曆三月初三定期舉辦。 [1]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豐都縣文化館獲得“豐都廟會”保護單位資格 [2] 

豐都廟會傳承演變

豐都廟會源遠流長,世代傳承,影響深遠。狹義的豐都廟會,萌生於唐宋時期,形成於明朝中後期,興盛於清代至民國時期,其演變過程大體可分為以下幾個時期來敍述:
(1)孕育期。本期包括上自古代下至南宋。這一時期豐都的民間信仰演變,為廟會的孕育創造了條件。
(2)形成期。明代豐都歷史的發展,為豐都廟會的形成準備了充分的條件。明代中葉以後,四川民間廟會活動如雨後春筍,遍地開花,呈現出一片勃興之勢。以平都山為祭祀場地、以閻羅王為主神的豐都廟會,隨着豐都地方士紳勢力的崛起,日益成為當地一項有影響的民俗文化活動。
(3)鼎盛期。清代至民國時期,平都山殿宇和主神格局的變化,助推了豐都廟會日益走向繁榮和鼎盛。
(4)停滯期。進入民國以後,四川戰爭連年不斷,社會環境動盪不安,外豐都香會上升勢頭為之頓阻。
(5)復興期。改革開放後,“豐都香會”改為“豐都廟會”。1988年,豐都舉辦了建國以來的“首屆鬼城廟會”,並定於農曆“三月三”為固定舉辦時間,至今已持續舉辦23屆。 [3]  2020年,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為持續舉辦這一活動,豐都首次把廟會“搬”到線上,以互聯網+廟會的形式,通過線上賞巡遊、線上逛市集、線上看非遺、線上遊豐都等創新舉措,打造不一樣的豐都廟會新體驗。 [4] 

豐都廟會主要內容

眾多體現“鬼城”基本格局的廟宇,是“豐都廟會”的物質載體。從唐經宋元到明清,豐都名山上相繼興建殿宇30餘座,如城隍殿、天子殿、玉皇殿、報恩殿等。名山腳下的縣城內,殿廟建築亦不少,據《豐都縣志》記載,城內有先農壇、社稷壇、神祗壇、孔廟、關帝廟、川主廟、鄉賢祠、忠義祠、節孝祠以及各族宗室紀念祖先的宗祠等;還有雙桂山等處所建各種廟宇殿堂、亭台樓閣等,最鼎盛時,寺廟達七十餘座,涵蓋道教、佛教、儒教、天主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等世界上流傳的各種宗教,成為中國民間宗教信仰聖地。
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動、民間技藝展示,是“豐都廟會”的特色所在。其中有以民間傳説、鬼神故事為主要內容,伴以民間吹打的街頭遊樂、戲曲短劇,如“陰天子娶親”、“活捉秦檜”、“城隍出巡”、“鍾馗嫁妹”等;有各種各樣原生態的舞蹈表演,如祈福驅邪的神鼓舞、鬼面舞、響篙舞、竹鼓舞,祈求風調雨順的水龍舞、戲牛舞、獅子舞等;有各具特色的民間技藝展示,如包鸞竹蓆編織、葉脈畫製作、鬼臉譜瓢畫繪製等;還有很多的説唱道白、民間雜耍,也為廟會注入鮮明的文化氣息。
廟會商貿洽談交易,以及廟會期間當地和鄰近區縣的土特產等物資交流活動,是廟會的經濟基礎。廟會期間,各種商品交易頻繁、品種繁多,包括旅遊工藝品類、特色食品飲品類、土特產品類、手工製品類、文化產品類等,有效地促進了豐都經濟的發展。
各廟宇以及整個豐都名山的宗教祭祀活動,是羣眾表達宗教信仰的一種行為。廟會期間,各廟宇、道觀、祠堂都要舉行朝山敬香活動,這也是民眾接受傳統教育與知識的一個方式。因為“豐都廟會”是“鬼城文化”最集中、最直接的展現,它承繼了“懲惡揚善”、“導人向善”,“唯善呈和”的傳統文化精髓,有着豐富的歷史內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藴,對民眾有着深刻的警示作用和教育意義。

豐都廟會主要特色

地方特色濃郁。“豐都廟會”以鬼城文化為載體,“豐都鬼城”在世界上只有一個,以這種形式舉辦的廟會在中國、在全世界都是唯一的。廟會活動的形式、內容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極具觀賞性。
文化內涵深厚。豐都“鬼城文化”是古人以鬼喻人、以鬼教人的產物,它宣揚的“懲惡揚善、唯善呈和”的思想具有很強的人民性。“豐都廟會”以各類民間文化藝術表演的形式演繹“鬼城文化”的精華,集中展示了“鬼城文化”豐富的歷史內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藴。
商貿交易頻繁。商貿交易是廟會的主要活動,購買吉祥物,品嚐各種風味小吃,是許多逛廟會的人必不可少的活動內容。那吃牛肉,踩高蹺,跑旱船,變戲法,各路神仙小鬼隨鑼鼓聲而舞,隨器樂聲而歌,好不開心,伴隨着一聲高似一聲的吆喝聲,把廟會渲染得獨具中國的文化特色。
祈福敬香活動。敬神拜神是人們通過上香、叩拜、許願等形式,表露內心的某種祈求。如逛豐都廟會時,人們都想到天界地府裏去祈求來年五穀豐登,平安吉祥,健康順意。而婦女們則到天子殿、觀音殿面前“拴娃娃”,是為了祈求來年喜得貴子。正在患病的人到藥王前燒一炷香,拜上一拜,祈求的是早日康復,一生安康,每個人的意願都簡單而樸實。
影響宏大深遠。“豐都廟會”在鬼城景區和縣城舉行,街道、體育場館、劇場、景區各景點等既是表演的舞台,也是羣眾積極參與的地方。其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參與者眾多,每屆廟會舉辦3—5天,吸引了少則二三十萬人、多則六七十萬人蔘加。除國內遊客外,還有許多東南亞、日本、韓國、西歐、北美及港澳台地區的遊客前來參加。

豐都廟會文化價值

豐都廟會背後承載的“豐都鬼城文化”歷史悠久,是一種民間信仰,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和獨特的表達方式,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發揮了規範道德、維繫人心、傳承文化的作用,其“揚善、懲惡、公正、和美”的時代價值,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