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豐川家訓

鎖定
《豐川家訓》是身歷順、康、雍、乾四朝的王心敬“略仿古訓、參以時宜”而作,分為上、中、下三卷,涵具“立身、治家、蒞仕”,顯豁出條貫秩然、脈絡清晰、義理通俗、內容貼切、詞旨爽朗的家訓特質。 [1] 
中文名
豐川家訓
作    者
王心敬

豐川家訓內容解讀

立身要法。豐川將“立身”視為人生第一肯綮,明確指出“身之立不立,不特終身人品之關,亦終身休咎之關”,換而言之,立身關乎人品、善惡和吉凶。王心敬這一指陳實是儒家修身傳統的體現,亦融入世俗性,而這恰恰是家訓希冀永葆福祿、綿延家道所必備的。“立身”的重要性不待多言,王心敬更為關注的是如何立身。首先,必須立志。豐川深受陽明“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的影響,特別強調立志的重要性。他説:“立志二字乃進學真種子,真根本也。種真本立……成得宇宙間一個巍巍堂堂之身矣。世未有有志而不大成者,即未有無志而能大成者。”這就將“立志”在成就堂堂正正人格中的重要性提揭出來。豐川更以現實事例對此予以説明,指出那些事業無成之人失敗的根由就在於“無堅志,因而無定力,故半途而止”。其次,憑藉師友。師友之道自古為儒家所重,視其為個人德性成就的夾持、助緣力量。豐川重申這一精神,他説:“師道尊尊,則止以傳道授業;朋友親親,則便於切砥琢磨。”這就將師、友各自的功能揭示出來。基於此,王心敬指出,必須要“屈下賢哲,得明師開發鍛鍊”,方能有所成就,同時亦要擇“益我之友”,也即要以能“勸德規過”為基準,能則交之,不能則“寧絕交寡興,雖無益至,亦無損來”。最後,傾心讀書。清代才子紀昀曾用“一等人忠臣孝子,兩件事耕讀傳家”點出傳統農耕文化的精髓所在,豐川亦教導後人用心讀書,他説:“人性本善,一經讀書,無論氣質好者可望成就,即中材能識得三二分義理,亦是保身保家之藉資。”可以看出,豐川並不將讀書作為士人的進身之階,而是志在明理,成就聖賢。他特別指出讀書要“期於反上身來,貼切理會,遇時遇境,期於將所讀者依傍行習”,否則僅僅是入耳出口,雖多無益。
治家綱要。家是個人最原始、最基礎、最根本的生活單位,豐川對如何治家着墨甚多,標舉八字作為治家綱要。第一,公平。豐川説:“昔之言治家者,曰忍,曰和,曰公,吾謂公為要焉。家之不和,每起於不公,既不和矣,忍豈可長乎?”這裏,豐川將以往治家的三種平列的方法轉變為統攝的結構,主張治家必須要公平為先,不公則容易生是非之端,埋攀比之禍,忍、和亦不能持久。第二,嚴正。豐川指出“治家之法嚴則無悔也”,必須以治國之道治之,“庶賞罰是非井井不紊,而上下之間恩明義美,無意外乖忤之隙”。這裏王心敬遵循的是家國同構的思路,將家作為縮小的國來看待,做到賞罰分明、尊卑有序,即可達至恩明義美、家庭和睦的境地。當有人懷疑治家過嚴容易傷害親情時,豐川則選擇寧嚴勿寬,因為一旦放縱無矩,則容易產生冒犯尊長、肆意專行之弊,因此治家講究恩情,但決不可廢棄義,必須向子孫講明家法,子孫自有規矩可蹈,少卻忤逆之徒。第三,孝順。孝是維繫家庭的核心紐帶。豐川指出:“孝為德本,仁由孝生。”這就賦予“孝”根本德行的地位,一語命中傳統文化的根基。那麼,如何來培養孝道呢?豐川認為父母必須身體力行,為子孫樹好榜樣,因為“我為孝子,則我子必孝,此視效之定理,亦天道之好還”。第四,勤儉。豐川認為“居家以勤儉為要,勤儉則人事不失”,也就是要勤於家事,儉於家用,具體來説就是要“飲食無求奢,衣服無求美,器具但取堅,房屋但求固,田產無太多,亦只期於足用而止”,也就是要求治家不要鋪張浪費,滿足自用即可,不可多貪多佔,因為“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則益其愚”。
為官准繩。豐川一生賢名遠播,朝野盡知,雖受朝廷三次徵召,皆託病推辭,以布衣終老,但他並不阻止子孫應試科舉,博取功名,反倒多有殷切囑託之語。豐川主張做官的第一義就是要實心盡職。他説:“凡官職無論大小高卑,莫不各有其宜盡之道。”也就是説,做官自有與其官職相對應的責任,必須揆諸本心,盡其職責,如此“於國事必有所濟,於民生必有所益”,從而不負國家,不負所學。他更為明確地指出:“做一場官,須有大德大功留在地方人心,傳之家國青史,乃身名俱榮,人神共快,不然,一過人忘,無異行客之過舍。”這就是常説的“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能做碌碌無為、太平無事的庸官。其次,為官的另一要求就是要有清操,也就是要有高尚的節操。豐川認為這是為官的基本德行,他更為擔憂的一是“清而無干,不能為百姓興利除弊,亦只可獨善得一己,究於國家無補”,豐川的意思很明確,就是做官光有操守是不夠的,那樣只不過是獨善其身,於國於民,皆無所裨益;二是“清而不明”,就是説為官必須要明理,不能做僅具操守的糊塗官,因為“心若不明,則即其自以為公之處藏不公之弊,而流害不可勝言”,為官內心昏聵,便公私不分,冤濫肆虐。最後,為官要有仁恕之心。豐川指出:“鬼神最忌者,殘民害物之人,天地所佑者,仁民育物之人,故仁恕為居官吉祥之本。”就是説為官不能殘害百姓、禍及萬物,而是要體恤百姓、化育萬物,具體來説,為官對百姓要知民生疾苦,要體民生之艱,對屬吏要“體其隱衷之憂苦,憐其才力之不足,諒其本心之無他也”,就是要體察屬下之隱憂、疾苦。當然這種仁恕並非毫無原則,若“壞法幹紀,則斷不可恕”。 [1] 

豐川家訓社會評價

《豐川家訓》既以德性貫穿和統領立身、治家和為官,又各具原則和規範;既有一般家訓訓導後代立身處世、祈求家祚永恆的共同性質,又有關中大儒崇尚禮教、重視氣節的獨特屬性,對我們當下提升修養、完善人格、安身立命、治家從政不乏龜鑑價值。(陝西師範大學副教授李敬峯評)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