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豎穴墓文化

鎖定
豎穴墓文化,Pit Tomb Culture,東歐南部草原地帶的銅石並用時代至早期青銅時代文化。亦稱古代豎穴墓文化。其分佈東起南烏拉爾,西到德涅斯特河,南起北高加索,北抵伏爾加河中游。年代為公元前第3千年初至前第2千年初,該文化有數個地方類型,亦有人將它們視為獨立的文化,而將豎穴墓文化作為文化羣來看待。
中文名
豎穴墓文化
外文名
Pit Tomb Culture
所屬地區
伏爾加-烏拉爾地區
發現時間
20世紀初

豎穴墓文化基本信息

該文化在伏爾加-烏拉爾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的基礎上形成,至末期,在伏爾加河地區,經波爾塔夫卡文化發展為木槨墓文化,在西面則被洞室墓文化等所取代。20世紀初,蘇聯考古學家B.A.戈羅佐夫最初發現,並定名為豎穴墓期,作為東歐南部青銅文化的第一期。其本身可分為3期,大致分別以前2500年和前2250年為界線。
在該文化分佈的西部地區,發現有中、晚期的定居聚落。第聶伯河下游右岸的米哈伊洛夫卡遺址,面積達1.5公頃。住所為半地穴式和平地起建的石基草泥房,內有草泥爐灶。晚期出現多間的房屋,聚落建有防禦用的石牆和壕溝。墓葬一般為有□的豎穴單人葬。墓穴通常作長方形,以木料為蓋板。死者多屈肢,以赭紅土染色,僅隨葬少量陶器、工具和飾物。晚期西部地區出現無□墓地。第聶伯彼得羅夫斯克附近的“警衞墓”,則代表一種同□數人的埋葬。該□高達9米,墓內葬3人,主葬一男子,其他2人是後來埋入的。該墓出土的一輛整木輪的雙輪車,是東歐迄今所知最早的車子。從墓葬情況看,此時當處於母系氏族社會向父系氏族社會轉變的階段。人骨鑑定證明,居民屬歐羅巴人種長顱類型。

豎穴墓文化主要組成

陶器內外壁用齒形器修平。多蛋形罐,從中期起也有平底器,晚期見有帶足的缽。紋飾一般是由劃紋、篦紋、戳刺紋組成的飾帶,其間以波浪紋、之字紋和平行線紋分隔開來。石器有用燧石壓制的刀、匕首、鏃、鐮刃、刮削器,還有鋤和磨盤。骨器有魚鏢、魚鈎、錐、針、串珠、雙錘形別針等。從中期開始出現紅銅器,有刀、錐、斧、鑿、錛、螺旋形鬢環等。晚期發現青銅的刀、錐,以及加工金屬的鍛錘和熔爐的風嘴,證明已有本地的青銅鑄造業。根據上述工具以及出土的獸骨、穀粒判斷,當時主要的經濟部門是畜牧,在草原為遊牧或半遊牧,在河谷則是與農業相結合的飼養業,畜類有綿羊、牛、馬,漁獵也較重要。
豎穴墓文化的遺物
該文化受到邁科普文化的強烈影響,東面與中亞的扎曼巴巴文化、南西伯利亞的阿凡納謝沃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相似,西面則與特里波利耶-庫庫泰尼文化發生密切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