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豆腐渣工程

鎖定
豆腐渣工程,是指那些由於偷工減料原因造成不堅固的危險容易毀壞的工程。狹義的“豆腐渣工程”是專指質量不達標的工程,而廣的“豆腐渣工程”應是指生產、經營過程中的一切不合格項。
如:樓房坍塌,往往是設計考慮不周、施工偷工減料所致。
中文名
豆腐渣工程
外文名
jerry-built project; shoddy construction
釋    義
偷工減料危險容易毀壞的工程
首次提出時間
1998年
提出人
朱鎔基總理

豆腐渣工程簡介

“豆腐渣工程”是朱鎔基總理在1998年全國性洪水肆虐期間説的,當年的長江洪災就是以往的豆腐渣工程加重了災情。1998年,朱鎔基站在洪水滔天的九江大罵“王八蛋工程”、“豆腐渣工程”,從此,“豆腐渣工程”就成為了那些爛工程的代名詞。豆腐渣是沒有粘性的,粉碎而且脆弱,用它來比喻那些爛工程再合適不過。當今社會中常常會出現這些安全隱患,又叫“樓脆脆”、“橋脆脆”等諸多“脆脆”。

豆腐渣工程案例

豆腐渣工程中國案例

1999年1月4日,重慶綦江彩虹橋那一聲巨響,建成僅為3年的橋突然整體坍塌,40人死於非命之後,全國“豆腐渣工程”塌聲四起,而且坍塌的速度也不斷被刷新:雲南省投資3.8億元修建的雲南省昆祿公路,正式通車才18天,就出現路基沉陷、路面開裂;
2013年2月1日,連霍高速洛三段南半幅741+900M處義昌大橋發生的垮塌事故,坍塌橋面長80M,事故已經導致10死11傷。
海南東線高速公路十字路出口至東山湖野生動植物園的旅遊專線通車11天出現破損;
投資760多萬元的江蘇省徐州濟眾橋改建工程,原定於2004年6月28日舉行剪彩儀式,卻在27日坍塌,連多等一天都不行;
這些工程命雖短,畢竟還是修好幾天再塌,有些“豆腐渣工程”竟然連面世的機會都沒有,就胎死腹中:
1998年2月20日上午,正在施工中的湖北巴東縣焦家灣大橋突然坍塌,11人當場死亡。
公園大門造價百萬4個月塌方 公園大門造價百萬4個月塌方
2006年3月,主體工程剛完工的廣東信宜市石崗嘴大橋突然坍塌,連裝修都來不及......
豆腐渣工程 豆腐渣工程
建築工程何以變成了“豆腐渣”?大多是工程在建築過程中或擅自篡改設計、或偷工減料、或使用劣質材料。違規的建築又何以被驗收合格並交付使用呢?公共投資項目中大量存在的腐敗機會,使得建築領域一直是腐敗的重災區。據有關方面統計,在一些地方近些年發生的腐敗大案要案中,90%以上與建築工程領域項目有關。在中紀委進行的一次反腐民意調查中,建築工程領域被羣眾選為五大腐敗領域之首。
巨大的利潤空間,使得一雙雙黑手伸向建築領域。而且由於管理者失職、瀆職,工程的質量問題很多時候似乎只有靠突發事故進行“檢測”,而每一次“檢測”的結果,不僅是豆腐渣工程被暴露,還伴隨着老百姓生命財產的巨大損失。
2010年9月28日,媒體又爆出一個天價“豆腐渣工程”——中國湖北武漢白沙洲長江大橋開展40天的封閉維修工程,這是這座投資人民幣11億元的長江大橋通車10年來第24次大修 ,平均不到1年要修兩次,最近一次大修是2010年7月至9月間,橋面用的是美國進口環氧瀝青混凝土,耗資逾億元,結果開通不到3個月又修了一回,目前主橋橋面已出現數十個坑窪。
2013年6月媒體爆出:在外租房5年半,鄭州沈莊村村民終於等到新家完工。然而,他們新房大多有問題:滲水、牆皮脱落……很多村民拿到鑰匙仍在外租房。有業主竟發現紙板門,“外面是兩層硬紙板塗上紅漆”。還有人稱,站在客廳地板上走路不踏實,跳一下會覺得晃。 [1] 

豆腐渣工程外國案例

1995年6月29日,韓國首爾三豐百貨店倒塌,造成502人遇難,937人受傷。
2013年4月24日,孟加拉國達卡郊區的一座大樓倒塌,造成1127人遇難,2437人受傷(詳見4·24孟加拉塌樓事故)。
2016年3月31日,印度加爾各答立交橋倒塌,造成22人遇難。

豆腐渣工程根源

新建水庫四處漏水 新建水庫四處漏水
“豆腐渣工程”的根源有哪些呢?因素固然很多,最主要的有三點:
一是反科學搶工。明明要兩年才能幹完非要壓縮到一年完工,中國人好像很喜歡這樣幹。什麼“大幹三十天、確保任務完”、“出大力、流大汗,幹羣同心爭奉獻”、“決戰三天不睡覺、國慶完工放鞭炮”等等,你都在用吃奶的力氣拼命了,還顧得上施工質量嗎?真應驗了一句順口溜“上級放個屁,下邊跑斷氣”。然而中國有句古話叫“欲速則不達”,施工速度雖然快了,可忙了半天卻是個“豆腐渣工程”,這錯到底該記在誰的頭上?
豆腐渣工程 豆腐渣工程
二是資金不到位。這種現象在建築行業比比皆是,明明只有一千萬元資金,卻要上報立項一億元的工程,用發包商的行話説“慢慢籌吧”。於是開工不久的工程由於資金不到位,要麼暫停施工,要麼由承包商自己墊支,發包商再慢慢還。這種方式導致的必然後果是偷工減料,甚至滋生腐敗,因為找人還錢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中標的施工單位或廠家在騎虎難下之際,哪還能想到“建優質工程”諾言?
三是盲目求發展。俗話説:新官上任三把火。在我國許多地方和單位,新領導一上任都喜歡大搞形象工程建設市政設施、公路橋涵、高樓大廈、美化亮化,有事無事重整一遍,好象這樣政績就出來了,人民就擁護了。但是財政收入又有限,咋辦?很好辦!先改造狀況比較好的,差的留下不搞,以便作為今後向上級要錢再修的籌碼。項目資金不足,就讓施工單位墊支,自己還可以從中“腐敗”一下,真是“一箭雙鵰”啊。其用心之險惡,怎麼不會出現“豆腐渣工程”呢?

豆腐渣工程主要措施

豆腐渣工程監管

豆腐渣工程 豆腐渣工程
“豆腐渣”工程被評為“質量優良”、問題暴露後卻無人問責,如此咄咄怪事,折射出了公共工程質量監管上的“公地悲劇”——如同對待一塊無人看護的“公地”,大家都認為事不關己。假設一處有具體產權歸屬的建築工程被發現是“豆腐渣”,只怕施工單位與質量驗收部門早已被業主訴上法庭了。但對於一項屬於公共產權的公共工程,該由誰來問責其質量問題呢?
史上最&amp 史上最&amp
從理論上説,當地政府部門代行業主職權,顯然有責任對公共工程的質量問題提起問責。然而眾所周知,公共管理部門通常既是一項公共工程的投資者,又是工程質量驗收的鑑定方,無法想象一個人既當原告又當被告。比如這次被現實無情地證明是“豆腐渣”工程的漢江大橋,就是由交通部門主要投資、最後再經交通部門驗收合格的,你要交通部門出來問責,何異於叫他們自己抽自己嘴巴?而且,作為公共工程投資者的交通部門,實際上所用的錢來自納税人,這種真正的業主不在場的情形,也容易導致交通部門在對公共工程的質量驗收時漫不經心。
説到底,當我們質問“豆腐渣”公共工程何以被評為“質量優良”、質量問題暴露後又何以無人問責時,答案指向同一個:對於公共工程的質量監管,作為真正的業主——當地民眾往往不在場,他們對政府的工程招標工程驗收過程缺乏監督權話語權,對在工程質量監管上失職的公共部門缺乏責任追究權,這種權利缺失又反過來促使人們淡漠了對公共工程質量的監督熱情與問責自覺。

豆腐渣工程教訓

2000年底完工的長風大橋位於205國道浙江省衢州市常山縣境內,根據設計標準應抗百年一遇洪水,工程建設投資1000多萬元,2001年7月被浙江省交通廳質監局評定為“優良工程”。長風大橋建成以來,當地並未遭遇百年一遇的洪水。2010年4月份,投入使用不到10年的大橋開裂並被迫重修。知情人反映,事發至今,沒有一家單位和個人被問責。
“優良工程”變身“豆腐渣工程”,長風大橋是較新的一例。去年底,南京一獲得“2009年南京市市級優秀工程勘察設計獎”的大橋開裂,施工方用膠水縫合;湖北本該使用50年的鍾祥漢江大橋,僅10年便成為危橋,等等。一連串“樓歪歪”、“橋脆脆”中,有不少閃動着“優良工程”、“建築工程魯班獎”等耀眼光環。是什麼原因導致“優良工程”變成了“豆腐渣工程”?有關部門該採取些什麼防範措施?該汲取些什麼教訓?這些都是不能迴避的問題。
“優良工程”變身為“豆腐渣工程”,工程設計有瑕疵的教訓應該汲取。據調查,長風大橋開裂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設計存在問題,應該採取的施工方案被放棄,而存在隱患的施工方案被採取。建築工程是百年工程,質量標準不能降低,作為掌握相關技術設計單位,讓存在隱患的設計方案出爐,責任不能免除。工程設計單位應該從“豆腐渣工程”中汲取教訓。
“優良工程”變身“豆腐渣工程”,“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做法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一些“豆腐渣工程”,普遍存在偷工減料行為。特別是一些“政績工程”、“形象工程”,由於資金緊張,就在降低標準、採用不合格建築材料上打主意。於是,一個個“驢糞蛋”工程被人為造就出來,表面光鮮,內在質量脆弱。隨着時間的推移,隨着特殊天氣的出現,“優良工程”變身“豆腐渣工程”就成了意料中的事。違背建築規律,一味追究“政績”和“形象”的人,應該汲取教訓。
“優良工程”變身“豆腐渣工程”,工程監督和監理不到位、不盡責的教訓同樣不能放過。目前,不少工程監理單位不盡職,過分遷就業主要求的現象比較普遍,導致一些工程質量監理形同虛設,甚至成了擺設。於是,一些存在質量隱患的工程堂而皇之地驗收通過,有的甚至評上了“優良工程”。加強工程監理,同樣是防止“優良工程”變身“豆腐渣工程”的教訓之一。
“優良工程”變身“豆腐渣工程”,質量評定體系和方式存在不足的問題也應重視。有些工程本身的問題較多,但是,在行政干預下、在金錢誘惑下,一些“豆腐渣工程”躋身“優良工程”。
“優良工程”變身“豆腐渣工程”,腐敗預防、責任追究的問題更不能放鬆。事實證明,腐敗是不少“豆腐渣工程”問世的重要原因之一;責任追究不徹底,從一定程度上也助推了“豆腐渣工程”的出現。
“優良工程”不斷變身“豆腐渣工程”,教訓深刻。但是,有些地方並沒有認真汲取教訓,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問題發生了,處理一兩個人了事,並沒有完善相關的預防、監督等制度措施,或者也只是將制度和措施掛在了牆上,寫進了文件中,而沒有落實。這一狀況應該儘快改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