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豆峪村

鎖定
豆峪村,是山西省長治市平順縣石城鎮下轄行政村,中國傳統村落,位於太行山南端晉冀豫三省交界處,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太行水鄉景區內,村域面積9.3平方千米。 [1] 
豆峪村地處太行山濁漳河北岸的崇山峻嶺中,是豆峪溝進溝的第一個村子,大致分為西坡、東坡,民居依山就勢錯落而建在半山腰上,村內保存了文昌閣、武舉人院、龍王廟等眾多傳統建築,流傳着八音會等非物質文化遺產。 [1] 
2016年12月9日,豆峪村被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公佈為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2] 
中文名
豆峪村
村落屬性
行政村
所屬政區
山西省長治市平順縣石城鎮
村域面積
9.3平方千米
形成年代
元代以前
主要產業
花椒種植、養殖業
主要景點
文昌閣、武舉人院、龍王廟等
保護級別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批准單位
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
批准時間
2016年12月9日

豆峪村村落歷史

豆峪村是唐代前後形成的古老村莊,從村南竇王廟、村中龍王廟、三官殿、觀音廟有關碑刻及村址慎選推定,該村在唐宋時期已初具規模。
明嘉靖八年(1529年),陳卿農民起義平息後,置平順縣,豆峪村屬平順縣豆口裏。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劃歸黎城縣。 [3] 
民國元年(1912年)4月,因復置平順縣,豆峪村隨平順縣屬潞安府。
民國三年(1914年),豆峪村隨平順縣屬冀寧道
民國四年(1915年)2月,因撤銷平順縣,豆峪村併入潞城縣。
民國五年(1916年)8月,復置平順縣,豆峪村隨平順縣仍屬山西省冀寧道。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平順縣第三行政區石城鎮管轄。
1985年5月,撤銷晉東南地區,設立地級長治市,豆峪村屬長治市平順縣石城鎮。 [4] 

豆峪村地理環境

  • 位置境域
豆峪村隸屬山西省長治市平順縣石城鎮,位於太行山南端晉冀豫三省交界處,國家4A級風景區太行水鄉景區內, [1]  座標為北緯36°22'48.98"、東經113°39'52.12",村域面積9.3平方千米。 [1] 
  • 地勢地貌
豆峪村地處太行山濁漳河北岸的崇山峻嶺中,東面有轎頂山、割條掌(下有東郎溝、小峧坡)、老松坡、上瓦尖、小王堖、老虎巖、老和尚坡、水巖嶺、東堖、柿裏腳,西面有小峧溝、大峧溝、前坡、本石、西廊、西峧、王井山,南有廟腳嶺,北有石頭坡。 [5] 
  • 氣候特徵
豆峪村屬暖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氣候温和,四季分明。 [5] 

豆峪村村落格局

豆峪村選址理念

豆峪村背山面嶺近河臨谷,處於太行水鄉的東南段,是晉冀古商道的必經之地和商賈驛站,村莊坐落於甘林公路北側的河谷兩岸,坐西南朝東北,山環水繞,西山的五座山頭將村莊合圍,似“五福捧壽”圖案,東面東郎山、老虎巖、馬連山、小腳山,南接石城東莊,北達涉縣。溪水從村北斷圪廊山崖底源頭溢出,沿一條百年人鑿小石渠緩緩流入村中東西兩岸,為村民生產生活提供了水源。 [5] 

豆峪村空間佈局

村落格局 村落格局
豆峪村有着獨特而完整的佈局,以河道為界,將村莊分為東坡和西坡兩個片區,西坡是古建築古民居集中區。村落依山而建在古河道的山坡上,村中古院依山勢層層修建,樓房林立,民建老舊,街巷規整, [6]  民居依山錯落而建,街道主次分明,縱橫交叉,兩岸皆由一條主街貫通了兩旁大大小小的巷子,連接起長長短短的石階,就像書寫在村東西的兩個“豐”字。上上下下的石階,宛如字的曲筆。村西主街由南向北將龍王廟、土地廟、文昌閣、五道廟、藥王廟、三官殿、關帝廟連為一線,村東主街由觀音廟起首從北向南延展。街兩旁分佈着幾十個古老院落,深宅高樓,屋脊掩映,石窯土房,錯落有序。 [5] 

豆峪村經濟社會

豆峪村人口

據2020年3月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官網顯示,豆峪村有户籍人口650人,常住人口425人。 [1] 

豆峪村經濟

據2020年3月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官網顯示,豆峪村主要產業為花椒種植、養殖業, [1]  其中黑棗年產達10萬多斤。 [7] 
1997年,豆峪村經濟總收入達到了78萬元,人均純收入達到了1010元,分別比1995年提高30.6%和40.9%;有效灌溉面積達到了總耕地的80%,有農用汽車、拖拉機、小三輪等機械26台,不再採用肩挑人抬。 [8] 
據2020年3月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官網顯示,豆峪村村集體年收入4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3400元。 [1] 

豆峪村主要景點

豆峪村綜述

豆峪村保存了明清兩代碑刻建築及明清民國民居,以及不少明清民國時期的歷史建築。豆峪村曾有10座廟宇,現存有龍王廟、文昌閣、土地廟、三官殿、關帝廟、藥王廟、觀音堂、竇王廟、山神廟、五道廟,古引水渠、古梯道、武舉人院、趙家大院、史家大院、岳家大院、陳家大院、張家大院等,其中三官殿、古引水渠北方少見。 [6] 

豆峪村典型建築

  • 龍王廟
建築風格保存完整,平面形制為四合院,呈閒置廢棄狀態。 [6] 
  • 土地廟
建築風格保存完整,平面形制為單個院落,呈閒置廢棄狀態。 [6] 
  • 三官殿
建築風格保存完整,平面形制為一進院落,呈閒置廢棄狀態。 [6] 
  • 藥王廟
建築風格保存完整,呈閒置廢棄狀態。 [6] 
  • 竇王廟
建築風格保存完整,呈閒置廢棄狀態。 [6] 
  • 武舉人院
建築風格保存完整,平面形制為三進院落,呈照常居住狀態。 [6] 
  • 觀音堂
建築風格保存完整,平面形制為單個院落,呈閒置廢棄狀態。 [6] 
  • 文昌閣
建築風格保存完整,平面形制為單個院落,呈閒置廢棄狀態。 [6] 
  • 劉伯承舊居
建築風格保存完整,平面形制為三合院,呈照常居住狀態。 [6] 
文昌閣 文昌閣
武舉人院 武舉人院
龍王廟 龍王廟
土地廟 土地廟
藥王廟 藥王廟
三官殿 三官殿
劉伯承舊居 劉伯承舊居
觀音堂 觀音堂
竇王廟 竇王廟

豆峪村歷史文化

豆峪村地名由來

豆峪村是豆峪溝進溝的第一個村子,原名是“竇入村”,據傳説隋末唐初的竇建德戰死於此,故曰竇。又因村莊地處大山的河谷之中,又曰“峪”,合起來就叫“竇峪”。後經過幾百年的演變,以及“竇”字寫法的繁複,遂把“竇”改為“豆”。 [1] 

豆峪村歷史人物

人名
簡介
劉世本
明代縣官,《平順縣誌·卷五·文儒傳》載:劉世本,號竇峯,豆峪村人。萬曆元年(1573年)恩貢。原任河南汝陽伊陽縣主薄兼署縣事。少貧切志,詩書文章卓絕,名噪一時。在官清慎,自勵還鄉,創修通濟,謀築二橋,連處士所撰碑,稱其品端學粹,足稱一鄉領袖。
劉永亨
晚清鄉賢,《平順縣誌·卷六·孝義傳》載:劉永亨,字萬通,豆峪村人。子中光緒丙子武舉,朝考兵部差務公,封都尉。以勤儉持家,忠厚待人,急公好義,修廢舉,墜鄉鄰。有爭片言,即解遊手好閒者,均望之。遠避村俗,為之丕變。六十年並無隻字入公門者。
劉日增
晚清武舉,劉日增生於何年已無從查考,卒於民國十一年(1922年)。光緒年間科舉武舉人,中舉後,被授為兵部差官。《平順縣誌·卷七·選舉表》載:劉日增,光緒乙亥恩科武舉,豆峪考授兵部差務。當時的山西巡撫曾國荃曾調其參與鎮壓平定南疆叛亂的伯克胡裏戰役。
劉可欲
民國教育家,劉可欲生於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卒於民國三十年(1941年),享壽82歲。一生從事教育文化工作,是平順縣著名的教育家之一,平順縣教育學會會長,龍門寺第三高級小學的創始人,籌備復縣事務員之一。《平順縣誌·卷七·官師表》載:第三高小校校長(龍門寺)第一任校長劉可欲。
嶽喜生
民族英雄,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豆峪村就有二十餘名熱血青年奔赴前線為國效力,其中有八位血灑疆場,為國捐軀。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有嶽喜生,在解放湯陰戰役中壯烈殉國。
趙克俊
民族英雄,參加長江支隊南下在福建古田杉洋剿匪中被當地的土匪活埋。
參考資料 [3] 

豆峪村非遺項目

八音會 八音會
豆峪村地處三省交界,所以文化繁雜。作為一種傳統民間藝術,八音會大致萌生於戰國秦漢時期,脱胎於唐代樂舞和宋代隊戲,形成發展於元明之際,成熟興盛於明末清初。八音會的活動是參加迎神賽社或為舉辦的各種遊藝伴奏,也應村民之邀,為娶親或搬家“暖房”。迎神賽社實際是搞大型的觀摩比賽。演奏員穿着長袍大褂,着禮帽,衣領裏插一面寫有村名或會名的小紅旗,細吹細打,緩步行進。如果遇上商號或住户在街中心擺上一張上面擺有煙茶(或酒)的桌子,就需停下來演奏一番。如兩支八音會在街頭相遇,則停下來展開競吹,互不示弱。有不少八音會會唱“圍鼓戲”(圍着老鼓坐着演奏,作不穿戲衣的清唱),也有些能粉墨登場,演唱上黨梆子或者澤州秧歌,變成了”自樂班”。 [9] 

豆峪村地方方言

豆峪村方言屬於晉語—上黨片,完整保留入聲,擁有7個聲調,聲母不分平翹。韻母有入聲韻,收喉塞音。前後鼻音不分,均讀後鼻音。
豆峪話中的常用方言包括:謎個—明天。業賴個—昨天。前以個—前天。後以個—後天。折節—咱們。訥節—我們。晚西—下午。新漢的—新郎。稠飯—小米飯。be刀—玉米麪做的麪條。擇面—黃豆或者黑豆麪做的麪條。臊的—吃麪條的滷。洋柿的—西紅柿。各動—蓋子向上掀的儲物櫃。爐秦—火爐子掏爐灰的地方。棺的—棺材。盒朝烏爛—髒。各堆—堆集,也常當量詞用。be拉—攪拌。各攪—也指攪拌,常用在液體上。各鳥—纏、捆。村內大部分人都會説當地方言。 [9] 

豆峪村物產美食

豆峪村物產

  • 植物油
菜籽 菜籽
油的品種包括:花椒籽油、大麻籽油、椿樹籽油、杏子油、芝麻油等。榨油使用傳統的冷式壓榨,在低於60℃的環境下進行加工,營養成分保留最為完整,綠色、純天然、味道純正、營養豐富。
  • 編織農具
有荊編的日常勞動工具如籮頭、籃子、簍子、箅子、砘子等。形態各異,大小不等。還有玉茭葉編的草甸、葦編的席子等。
其餘還有剪紙、紡織、刺繡等。 [7] 

豆峪村美食

  • 糖糕
原料主要包括麪粉、沸水、糖、油。表皮鬆脆掉屑,內層軟乎與白糖餡相得益彰。
  • 烙餅
主要原料是麪粉,豆峪村燒餅採取獨特工藝製程,酥脆香口、濃香四溢,營養素損失較少。
  • 土豆腐
土豆腐使用小石磨人工磨,用鹹土點化,在滾沸的開水中久煮不變形不變顏色,製成味道純正,口感較佳的土豆腐。 [7] 

豆峪村榮譽稱號

2016年12月9日,豆峪村被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公佈為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2] 

豆峪村旅遊信息

豆峪村入村路線

豆峪村內已通公交,遊客可乘坐高鐵抵達太原、安陽,再換成大巴抵達。
自駕可從平順縣通過325省道轉324省道到009鄉道到達。 [10] 

豆峪村村內導覽

路線圖 路線圖
旅遊觀光:村西主街由南向北是龍王廟、土地廟、文昌閣、五道廟、藥王廟、三官殿、關帝廟,村東主街由觀音廟起首從北向南延展。街兩旁分佈着幾十個古老院落,深宅高樓,屋脊掩映,石窯土房,錯落有序,每一條街巷都有獨特風景。 [10]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