豁达

[huò dá]
汉语词语
展开5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豁达,汉语词语,拼音为huò dá,原指空间开阔通畅,后多形容人胸襟宽广、性格开朗。该词兼具环境描述与人物品评的双重内涵,既用于描绘建筑、自然景观的通敞壮阔,亦用于赞誉人的洒脱包容,如“豁达来风凉”与“倜傥豁达”分指空间与性情 [1-2] [6]
其内涵包含物理与精神双重维度:前者指建筑或地理环境的宽敞通透,如唐诗“豁达胡天开”展现边塞苍茫;后者指人性情的豪爽通达,如《红楼梦》称薛宝钗“行为豁达”突显处世风范 [3] [6]。魏晋以降,“豁达”逐渐从空间概念引申为人物品评的核心词汇,《西征赋》以“豁达大度”评汉高祖刘邦,奠定其作为性格特质的文学传统 [4]
该词最早见于三国时期文献,刘桢《公宴诗》以“豁达”描写馆舍通敞。晋唐时期完成语义迁移,唐宋诗文多用于赞颂人物气度,明清小说延续此用法,形成贯穿古今的语义传承体系 [1] [6]
中文名
豁达
拼    音
huò dá
近义词
豪迈 豪放 旷达 宏放 [3]
反义词
褊狭 [3]
词    性
形容词
感情色彩
褒义词

释义

播报
编辑
1、[generous;open-minded]∶性格开朗;气量大潇洒豁达。 [2]
2、[open]∶开通;通敞。豁达来风凉。 [2]

出处

播报
编辑
三国 魏 刘桢 《公宴诗》:“华馆寄流波,豁达来风凉。” [1]

例句

播报
编辑
1、通敞举懂页。
①三国 魏 刘桢 《公宴诗》:“华馆寄流波,豁达来风堡采船阿凉。”
②唐·高适〈自蓟北归〉诗:苍茫远山口,豁达胡天开。 [3]
③唐 刘禹锡游桃源一百韵》乎民民:“依微闻鸡犬,豁达值阡陌。”
④清 刘大櫆 《浮山记》:“有洞穹然跨峰之脊,左右豁达。”
2、通达晓畅 
戴表元 《洪潜甫诗序》:“始时 汴梁 诸公言诗,绝无 唐 风,其博赡者谓之 义山 ,豁达者谓之 乐天 而已矣。”
3、规模宏大。
唐 高适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诗之十:“ 禹判枣请 功本豁达, 汉 迹方因循习乐。”
4、胸襟开阔;豪爽大键茅方。
①晋 潘岳微朽舟 《西征赋》:“观夫 汉高 之兴也,非徒聪明神武,豁达大度而已也。” [4]
②唐 高适 《崔司录宅燕大理李卿》诗:“豁达常推海内贤,殷勤但酌樽中酒。”
③《旧唐书·高祖纪》:“ 高祖以周天和元年生于 长安 ,七岁袭唐国公 。及长,倜傥豁达,任性真率,宽仁容众,无贵贱咸得其心。
④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一:“ 太祖 聪明豁达,知人善任。”
⑤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一回《刘皇叔北海救孔融 吕温侯濮阳破曹操》:陶谦见玄德仪表轩昂,语言豁达,心中大喜,便明糜竺取徐州牌印,让与玄德。玄德愕然曰:“公何意也。”
⑥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那 宝钗 却又行为豁达,随分从时。” [1]
⑦清·许奉恩《里乘》第五卷:“公大度豁达,殊不介意。” [5]
⑧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正如 中国 所谓叛道,人群共弃,艰于置身,非强怒善战豁达能思之士,不任受也。”
5、民体套通脱。
李颀赠张旭》诗:“ 张公 性嗜酒,豁达无所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