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谷莊村

(山東省泰安市下轄村)

鎖定
趙弘文(1591~1673),字東淵,號樸庵,泰安範鎮谷家莊人,明崇禎十年(1637)進士,清順治二年(1645年)授廣東道監察御史,巡按蘇松常鎮等處兼督沿海綜核將領。後人稱為清初開國名御史。著有《光碧堂稿》《蒙難紀略》。趙弘文隱居泰山20餘年,堪稱泰山名士,曾捐助泰山多項建設。如至聖廟、泰安城、泰安學宮與魯兩先生祠等。對重振泰山文化多有貢獻,被時人建生祠紀念。
“侍御公祠堂”,村民稱為趙家祠。創自順治年間,原在泰安城裏城隍廟東,後移至谷家莊銀杏園東,即今侍御公祠堂舊址。據傳祠堂落成時進行了隆重的移祖儀式,動用了24人抬大轎,將趙弘文高1.6米、寬1.3米的主牌樓、畫像,及高3.2米的“清廉石”等移至谷家莊侍御公祠堂內。自此,趙弘文的後人月朔香茶拜廟,十五日致祭,後添春秋二次豬羊大祭。“文革”期間中斷祭祀。
中文名
趙弘文
出生地
谷莊村
出生日期
1591
職    業
授廣東道監察御史

目錄

谷莊村簡介

谷莊村位於山東省泰安市岱嶽區範縝境內,是清初著名御史趙弘文的故里。趙弘文在明末清初泰安歷史上產生過重要影響,留下了許多與他有關的歷史文化遺蹟,對研究泰山文化有重要價值。

谷莊村人物

相傳趙弘文為官清正廉潔,為民稱頌。他巡按蘇、松、常、鎮等處,職滿北歸時,隨身文卷童僕外,只帶回一方3.2米高的石筍。石筍呈青色。後人將此石稱為“清廉石”。“文革”期間,此石被毀為3段,後整修遷於村小學內,旁栽兩棵雪松。今雪松現已8米高,根深葉茂,十分旺盛。
谷家莊村

谷莊村遺址

“侍御公祠堂”主體保存較好,後5間古式小瓦屋頂換為大瓦屋頂,西面加擴3間瓦房,形成院落,為村支部及村委會所在地。院內一棵近300年古松。
泰城運舟街南首為其“梅花館”舊址,今谷家莊存有趙弘文畫像,趙弘文《光碧堂稿》,順治年間成書,道光三十年(1850年)刊行,兩卷本,收入詩文110餘篇,記明末清初史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