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變色龍效應

鎖定
變色龍效應,又稱“無意識模仿”,是指人們在社會交流時會相互無意識地模仿對方的一些動作、表情和行為方式。其在個體社會認知以及人際交流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  大量以西方人為研究對象的研究已證明:在西方羣體中,變色龍效應是一種普遍存在的心理現象。 [2] 
中文名
變色龍效應
外文名
chameleon effect 
釋    義
人們經常無意識的模仿其他人
類    型
心理現象
發現者
巴奇和查特朗

目錄

變色龍效應起源

Chartrand 和 Bargh (1999)發現當被試和實驗員自然交談時, 實驗員適當地增加摸臉或抖腿的次數會顯著增加被試相應的摸臉或抖腿行為的次數; 並且在整個交流過程中, 被試都沒有察覺到模仿行為的存在。 [3] 

變色龍效應神經基礎

當人們觀察他人動作時, 鏡像神經元被激活, 由於這些鏡像神經元本身也是自身執行那些動作的神經基礎, 所以動作的感知通過鏡像神經元的活動直接激活動作的執行, 無意識的模仿也就自然而然地產生了。 [1] 
參考資料
  • 1.    汪寅, 臧寅垠, 陳巍. 從“變色龍效應”到“鏡像神經元”再到“模仿過多症”——作為社會交流產物的人類無意識模仿[J]. 心理科學進展, 2011, 19(6):916-924.
  • 2.    陳巍, 趙培培, 丁峻. 情緒對無意識模仿的影響:來自中國人“變色龍效應”的證據[C].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 2013.
  • 3.    Chartrand T L, Bargh J A. The chameleon effect: the perception-behavior link and social interaction.[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1999, 76(6):893-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