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變紅蛇根草

鎖定
變紅蛇根草(Ophiorrhiza subrubescens Drake)是茜草科蛇根草屬植物。分佈在越南以及中國大陸的海南、廣西、雲南等地,生長於海拔600米至1,300米的地區,常生於林下陰濕處。
中文名
變紅蛇根草
拉丁學名
[2]  Ophiorrhiza subrubescens Drake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龍膽目
茜草科
蛇根草屬
變紅蛇根草
分佈區域
中國雲南滄源、西雙版納、綠春、河口、西疇、海南各地
命名者及年代
Dra, 1895

變紅蛇根草形態特徵

變紅蛇根草
變紅蛇根草(7張)
草本,近直立或基部卧地,高15-60釐米;嫩枝被柔毛。葉薄紙質,披針形至卵形,長3-11釐米,寬1-4釐米或稍過之,頂端圓鈍,漸尖或短尖,基部楔形,邊全緣或淺波狀,上面無毛或被散生稀疏糙毛,下面中脈側脈上被柔毛,干時兩面變紅色或上面灰綠色;中脈和側脈在下面壓扁狀,側脈每邊7-13條,網狀小脈在下面稍明顯;葉柄長通常0.5-2釐米,很少達4釐米,被密柔毛;托葉基部闊三角形,向上驟尖呈絲狀,長2-3毫米,有時脱落。 [3] 
花序頂生,密被短柔毛,花多而稠密,總梗長1-6釐米,分枝螺狀,長通常不及1釐米,但結果時明顯伸長;花二型,花柱異長;短柱花:花梗短或近無梗;無小苞片或小苞片極小;萼管近倒心形,有5稜,長約1毫米,密被短柔毛,萼裂片近三角形,長約0.5毫米;花冠狹管狀,通常長6-8毫米,有時可達12毫米,芽時有5稜,外面被短柔毛,裏面中部有一環白色長毛,喉部和裂片裏面被鱗片狀毛,裂片三角狀近卵形,背面有狹翅,頂部有一短距狀附屬體;雄蕊着生處距冠管基部約1.5毫米,花絲無毛,花葯狹長,長約2毫米;花柱長2-2.2毫米,柱頭2裂,裂片薄,狹卵形,長約1.8毫米;長柱花:雄蕊着生處距管基部約1.5毫米,花絲極短,花葯長約3毫米;花柱長約6毫米,柱頭薄,狹橢圓形,長約2毫米。
蒴果倒心形,寬7-8毫米,長約3毫米,被短柔毛,干時變淡紫紅色。花期4-7月。 [1] 

變紅蛇根草生長環境

主要生長於林下陰濕處。國外分佈於越南北部。

變紅蛇根草分佈範圍

主要分佈於中國雲南滄源、西雙版納、綠春、河口、西疇、麻栗坡,廣西百色、龍州,海南各地。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