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變異鳳尾蕨

鎖定
鳳尾蕨科鳳尾蕨屬變種,形體居中,植株高80-100釐米;側生羽片的分裂度變化頗大,從近二叉、羽軸下側深羽裂(裂片披針形或闊披針形)至羽軸兩側均為篦齒形羽裂〔裂片闊披針形,通常長2.5-4(5)釐米〕。
中文學名
變異鳳尾蕨
拉丁學名
Pteris excelsa Gaud. var. inaequalis (Bak.)S.H.Wu
植物界
蕨類植物門
蕨綱
亞    綱
薄囊蕨亞綱
真蕨目
鳳尾蕨科
鳳尾蕨屬
分佈區域
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貴州、四川、雲南;日本、印度

變異鳳尾蕨形態特徵

本變種形體較小,植株高80-100釐米;側生羽片的分裂度變化頗大,從近二叉、羽軸下側深羽裂(裂片披針形或闊披針形)至羽軸兩側均為篦齒形羽裂〔裂片闊披針形,通常長2.5-4(5)釐米〕。 [1] 

變異鳳尾蕨生長環境

生長於林下。

變異鳳尾蕨分佈範圍

變異鳳尾蕨
變異鳳尾蕨(5張)
主要分佈在浙江省(龍泉)、江西省(井岡山、銅鼓)、福建省(崇安)、廣東省(樂昌)、廣西壯族自治區(修仁、龍勝)、貴州省(清鎮、遵義、印江、都勻、荔波、麻江、平塘)、四川省(德昌、合川、峨眉山)、雲南省(昆明、蒙自)。日本及印度也有分佈。模式標本採自雲南(蒙自)。 [1] 

變異鳳尾蕨繁殖方法

播種在葉背條線形孢子囊尚未成熟時,用塑料袋將其整個葉片套好,待到葉片孢子成熟散落後剪下套袋葉片,收集孢子以備播種。播種可播在小苔上,困其保温性能好,置於半陰處,可加速孢子發芽;當小苗高1~2釐米時,收其切塊分裁於小盆內,亦可播於腐葉土上,先把腐葉土過篩後置於鍋內蒸炒消毒,再裝入盛有少量碎磚粒或木炭屑作排水層的淺盆中,把盆放入池中浸水,待乾燥的腐葉土濕潤後,將盆端出,把孢子均勻撒播於土表,因孢子顆粒細小不要覆土,盆口用玻璃或塑料薄膜蓋嚴實,把淺盆放在避光陰濕地,保持20~23℃的温度,經常揭開覆蓋物噴霧保濕,約經30天后,孢子即可萌發長出葉狀原始體,待其佈滿盆面後,將其切割成小塊帶土移栽於小盆中。 [2] 

變異鳳尾蕨栽培技術

變異鳳尾蕨移栽

5月份結合對老植株換盆時進行,將株叢帶根切分為數株,每株帶葉3~5片,分別上盆栽植,成為2株或2株以上新的植株。

變異鳳尾蕨換盆

鳳尾蕨常年翠綠,宜用紫砂晦盆或釉晦盆,色澤用深紫、淺紅、淡黃為佳,盆形以較淺的圓盆、六角盆為多。盆土要求肥沃疏鬆、排水通氣性好而富吉腐殖質,筆者常用腐葉土、泥炭土或田園土、礱糠灰或細河砂等量配製成培養土。上盆和換盆通常結合分株繁殖和孢子繁殖時進行。一般每隔2—3年換一次盆。

變異鳳尾蕨養護

養護管理鳳尾蕨喜濕潤、涼爽的環境,耐陰性強,室外栽培應遮陽50%~60%或置於樹蔭下為佳。生長期應勤澆水並多往葉面噴水,宜經常保持土壤和植株濕潤,切忌盆土長時間過濕或盆內積水。每月澆施1~2次稀薄液肥。冬季在5℃以上方可安全越冬。 [2] 
參考資料
  • 1.    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第3(1)卷:科學出版社, 1990:49
  • 2.    鳳尾蕨的栽培要點  .維普[引用日期2015-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