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變異鱗毛蕨

(鱗毛蕨科鱗毛蕨屬植物)

鎖定
變異鱗毛蕨(Dryopteris varia (L.) Kuntze)是鱗毛蕨科、鱗毛蕨屬陸生中型蕨類植物。植株高可達70釐米。根狀莖橫卧或斜升,頂端密被褐棕色狹披針形鱗片,鱗片頂端毛狀捲曲。葉簇生;葉柄禾稈色,葉片五角狀卵形,三回羽狀或二回羽狀基部小羽片羽狀深裂,羽片披針形,基部一對最大,頂端羽裂漸尖,基部有短柄,小羽片披針形,羽狀全裂,葉片中上部的小羽片為羽狀半裂或邊緣具鋸齒;葉脈下面明顯,裂片的葉脈羽狀,小脈分叉或單一。葉近革質,幹後綠色,孢子囊羣較大,靠近小羽片或裂片邊緣着生;囊羣蓋圓腎形,棕色,全緣。
分佈於中國陝西(佛坪)、河南、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日本、朝鮮、菲律賓和印度等國也有分佈。生於林下濕地或巖縫中。
變異鱗毛蕨株形美觀,葉色暗綠,四季常青,不但可開發成為具有觀賞價值的觀葉植物,而且其根莖有清熱止痛的藥效,可以入藥。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1] 
中文名
變異鱗毛蕨
拉丁學名
Dryopteris varia (L.) Kuntze [6] 
植物界
蕨類植物門
木賊綱
水龍骨目
鱗毛蕨科
鱗毛蕨屬
變異鱗毛蕨
命名者及年代
(L.) O. Ktze.,1891

變異鱗毛蕨形態特徵

變異鱗毛蕨
變異鱗毛蕨(3張)
陸生中型蕨類植物。 [2]  植株高約50-70釐米。根狀莖橫卧或斜升,頂端密被褐棕色狹披針形鱗片,鱗片長約1.5-2釐米,頂端毛狀捲曲。葉簇生;葉柄長約20-30釐米,最長可達50釐米,禾稈色,基部可粗達5毫米,最基部密被與根狀莖頂端相同的鱗片,向上密被棕色小鱗片或鱗片脱落後近光滑;葉片五角狀卵形,長約30-40釐米,基部寬約20-25釐米,三回羽狀或二回羽狀基部小羽片羽狀深裂,基部下側小羽片向後伸長呈燕尾狀;羽片約10-12對,披針形,基部一對最大,長約15-20釐米,基部寬可達10-15釐米,頂端羽裂漸尖,基部有短柄,柄長約0.5-1釐米;小羽片約6-10對,披針形,基部羽片的小羽片上先出,下側羽片較大,下側第一片小羽片最大,可長達15釐米,基部寬達3釐米,羽狀全裂,較小植株的基部下側小羽片為羽狀深裂,葉片中上部的小羽片為羽狀半裂或邊緣具鋸齒;基部小羽片的末回裂片或末回小羽片披針形,頂端短漸尖,邊緣羽狀淺裂或有齒。葉脈下面明顯,裂片的葉脈羽狀,小脈分叉或單一。葉近革質,幹後綠色,葉軸和羽軸疏被黑色毛狀小鱗片,小羽軸和裂片中脈背面疏被棕色泡狀鱗片。孢子囊羣較大,靠近小羽片或裂片邊緣着生;囊羣蓋圓腎形,棕色,全緣。 [3]  [7] 

變異鱗毛蕨近種區別

變異鱗毛蕨與兩色鱗毛蕨Dryopteris setosa (Thunb.) Akasawa)相近,不同在於兩色鱗毛蕨的根狀莖頂端及葉柄基部的鱗片兩色,通常基部和邊緣棕色,中央或上部黑色。 [4] 

變異鱗毛蕨產地生境

分佈於中國陝西(佛坪)、河南、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日本、朝鮮、菲律賓和印度等國也有分佈。生於林下濕地或巖縫中。 [3] 

變異鱗毛蕨繁殖方法

⑴收集變異鱗毛蕨的孢子:先在酒精中浸泡25-30秒,然後再在昇汞溶液中浸泡7-8分鐘,消毒後用無菌水漂洗。
⑵將上述消毒過的變異鱗毛蕨孢子用無菌水配成懸浮液,加入孢子萌發培養基中,在温度23-25℃,光照強度2000-2500勒克斯,光照時間11-13小時/天條件下培養,先萌發出綠色絲狀體,再發育成片狀原葉體,所述的孢子萌發培養基是每升含6-8克瓊脂,18-22克蔗糖,其餘為MS或1/2MS,pH5.7-5.8的培養基。
變異鱗毛蕨
變異鱗毛蕨(5張)
⑶將上述片狀原葉體轉接到增殖培養基中,在温度23-25℃,光照強度2000-2500勒克斯,光照時間11-13小時/天條件下,培養25-35天后,轉入孢子體誘導培養基中,在温度23-25℃,光照強度2000-2500勒克斯,光照時間11-13小時/天條件下,培養至原葉體出芽後轉入孢子體繼代培養基,在温度23-25℃,光照強度2000-2500勒克斯,光照時間11-13小時/天條件下,培養至形成幼孢子體,長出2-3片幼孢子葉;所述的增殖培養基每升中含有6-苄基嘌呤0.15-0.25毫克,萘乙酸0.15-0.25毫克,瓊脂6-8克,蔗糖28-32克,其餘為MS,pH5.7-5.8;所述的孢子體誘導培養基每升中含有激動素6-糠基氨基嘌呤或6-呋喃甲基腺嘌呤0.44-0.6毫克,萘乙酸0.15-0.25毫克,瓊脂6-8克,蔗糖28-32克,其餘為MS,pH5.7-5.8;所述的孢子體繼代培養基每升中含有萘乙酸0.05-0.15毫克,瓊脂6-8克,蔗糖28-32克,其餘為MS,pH5.7-5.8。
⑷將上述幼孢子體分株轉接到孢子體生根培養基上,在温度23-25℃,光照強度2000-2500勒克斯,光照時間1-13小時/天條件下,培養至幼孢子體基部長出褐色帶鱗片的細根時,可出瓶移栽,煉苗後移栽至pH值為6.33-6.4的土壤基質培養,所述的孢子體生根培養基每升中含有萘乙酸0.25-0.35毫克,活性碳4-6克,瓊脂6-8克,蔗糖28-32克,其餘為1/2MS培養基,pH5.7-5.8。 [5] 

變異鱗毛蕨主要價值

變異鱗毛蕨株形美觀,葉色暗綠,四季常青,不但可開發成為具有觀賞價值的觀葉植物,而且其根莖有清熱止痛的藥效,可以入藥。 [5] 
參考資料
  • 1.    變異鱗毛蕨  .中國自然標本館[引用日期2020-07-24]
  • 2.    鱗毛蕨屬  .中國植物物種信息數據庫[引用日期2020-07-25]
  • 3.    變異鱗毛蕨  .中國植物物種信息數據庫[引用日期2019-12-19]
  • 4.    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國科學院廣西植物研究所編著.廣西植物誌 第6卷 蕨類植物[M].南寧: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295
  • 5.    王瑞江,唐源江,董仕勇,歐陽蟬娟.變異鱗毛蕨的孢子繁殖方法[P].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公開號:CN 101297635A.2008-6-30
  • 6.    變異鱗毛蕨 Dryopteris varia|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引用日期2023-03-06]
  • 7.    變異鱗毛蕨|Dryopteris varia  .植物誌庫[引用日期2023-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