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變態封建主義

鎖定
以“封地”為基本單位的封建制度在中古後期的英格蘭逐漸發生變化,“各種役務正全方位地被折換成貨幣或租金”。近現代史家多采用“變態封建主義”這一術語解釋這一變化。 [1] 
中文名
變態封建主義
外文名
Bastard feudalism
類    別
社會制度
對於傳統的“封建主義”,《牛津英語詞典》中是這樣定義的:“貴族從國王那裏領有封地,並向其服兵役。然後層層分封,依次互為主從。農民被迫在領主莊園內生活,向其效忠、為其服勞役、上繳自己的部分收成,以此換取領主的軍事保護。”不少史家發現,這種以“封地”為基本單位的封建制度在中古後期的英格蘭逐漸發生變化,“各種役務正全方位地被折換成貨幣或租金”。近現代史家多采用“變態封建主義”這一術語解釋這一變化。它最初由普朗摩爾(Charles Plummer)於 1885年中提出,用於描述愛德華三世時期所出現的一種新型主扈關係,即“貴族時常為一羣隨扈所圍繞,他們身穿貴族家族制服,為之而戰……並對其宣誓效忠;作為回報,貴族幫助其訴訟,並保證其免受因犯罪所得之懲罰”。在普氏看來,變態封建主義意味着“拙劣、下賤、貪腐、墮落”,這恰恰可以解釋中古後期英格蘭政治秩序的混亂,並且“這種罪惡在蘭開斯特王朝時達到了頂峯”。普氏的這一觀點深受輝格史家斯塔布斯(William Stubbs)的影響。斯塔布斯就認為,“對英格蘭而言,中世紀後期是一個不幸的年代,深受蘭開斯特早產的立憲政體之苦”。由此,普氏也把中古晚期作為“憲政史上一段令人不愉悦的插曲”,並把原因歸咎於變態封建主義的興起。 [1] 
參考資料
  • 1.    金德寧:《西方史學界對“變態封建主義”及其歷史影響的詮釋》,《史林》第 2 期,2018 年 4 月 1 日,頁碼: 192-2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