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讀禮志疑

鎖定
讀禮志疑(陶鴻慶)五卷。清末陶鴻慶(1859一1918)撰。鴻慶字□石,號□齋,江蘇鹽城人。平生著述有《左傳別疏》《讀通鑑札記》《讀諸子雜記》。
中文名
讀禮志疑
作    者
陶鴻慶
所處時代
1859一1918
□石
□齋
著    作
《左傳別疏》《讀通鑑札記》

目錄

讀禮志疑六卷本

《讀禮志疑》·六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陸隴其撰。隴其有《古文尚書考》,已著錄。是編以三《禮》之書多由漢儒採輯而成,其所載古今典禮,自明堂、清廟、吉、兇、軍、賓、嘉以及名物、器數之微,互相考校,每多齟齬不合。因取鄭、孔諸家註疏,折衷於朱子之書,務得其中。並旁及《春秋》律呂與夫天時人事可與《禮經》相發明者,悉為採入。其有疑而未決者則仍闕之。故曰《讀禮志疑》。案《禮經》自經秦火,雖多殘闕不完,而漢代諸儒去古未遠,其所訓釋,大抵有所根據,不同於以意揣求。宋儒義理雖精,而博考詳稽,終不逮註疏家專門之學。隴其覃思心性,墨守程、朱,其造詣之醇,誠近代儒林所罕見。至於討論三《禮》,究與古人之終身穿穴者有殊。然孔《疏》篤信鄭《注》,往往不免附會。而陳澔《集説》,尤為弇陋。隴其隨文糾正,考核折衷,其用意實非俗儒所能及。如論孔疏《月令》引《太史職》鄭《注》“中數曰歲,朔數曰年”,並舉則分年歲,單舉則可互稱。又祥禫主鄭駁王,廟制尊劉駁鄭。於“禮有擯詔,樂有相步,温之至也”之文,謂温直是藴藉,不當如孔《疏》所云以物承藉。於“未卜禘不視學”,取孔《疏》不當禘祭之年亦待時祭之後,駁《集説》不五年不視學之説。謂《司尊彝》變朝踐為朝獻、變再獻為饋獻為省文、互文之法。皆自抒所見,絕無門户之私。至於緇、糹才、純三字,謂純當作糹才,古人字亦誤用,後來不可不慎。不知古字多通,原未可以近例相限。又袁黃《羣書備考》以賈公彥訛作賈逵,人所共知,何煩深辨?而亦特立一條,為之駁正。此蓋閲書時隨筆標記,門弟子編次校刊,乃誤入正文,未加簡擇,固不足為隴其病矣。

讀禮志疑五卷本

〖讀禮志疑(陶鴻慶)〗五卷。清末陶鴻慶(1859一1918)撰。鴻慶字□石,號□齋,江蘇鹽城人。平生著述有《左傳別疏》《讀通鑑札記》《讀諸子雜記》。是書為作者二十九歲時(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居田憂時撰成。自《序》説:“雨中(光緒二十二年)仲春,遭太恭人之戚,復《儀禮·喪服》以下,《戴記·□弓》《曾子問》諸篇,研究註疏,參稽眾説,意有未安,筆之簡首。今年(二十四年)三月,大祥禮成,取所記錄,刪潤存存,若為前儒所已及者汰之”。今覽是書,所論專喪祭一禮,於其它禮制無涉。卷一至卷三為《儀禮》,所載僅《喪服》《士喪禮》《既夕禮》《士虞禮》《特性饋食禮》《少牢饋食禮》《有司轍》等篇,卷四至卷五所載僅《檀弓》、《曾子問》《喪服小記》《雜記》《喪大記》及《祭法》《祭義》等篇。鄭玄《三禮》注,歷代多推崇,然鄭注也確有可商榷者。陶氏對鄭注也極推重,但也不迷信,故書中根據經、傳上下、前後文,相互比證,或指摘疑義,申述己見;或據他書、眾家之説,補其未備。其“志疑”者雖未必盡當,但可取者殊多,足備研究上古禮制及社會歷史者參考。有1963年中華書局出版童第德據傳抄本校點排印本,與《左傳別疏》合印。《左傳別疏》二卷,以諸公相次第,專考説其中人物故事、名物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