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讀書

(柳宗元詩作)

鎖定
《讀書》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創作的一首五言詩。此詩反映了詩人讀書的情形和感受,展示了一個憨態十足的書痴形象。前六句為第一層,談讀書的起因及收穫;中間十六句為第二層,敍述了讀書的困擾與樂趣;後六句為第三層,反映了不為名利所驅、不為世俗指責的心態。全詩語言簡潔傳神,風格古澹平和,與陶淵明詩風很相近。
作品名稱
讀書
作    者
柳宗元
創作年代
中唐
出    處
全唐詩
作品體裁
五言古詩

讀書作品原文

讀書
幽沉謝世事1,俯默窺唐虞2
上下觀古今,起伏千萬途3
遇欣或自笑4,感戚亦以籲5
縹帙各舒散6,前後互相逾7
瘴痾擾靈府8,日與往昔殊。
臨文乍了了9,徹卷兀若無10
竟夕誰與言11,但與竹素俱12
倦極更倒卧13,熟寐乃一蘇14
欠伸展肢體15,吟詠心自愉16
得意適其適,非願為世儒17
道盡即閉口18,蕭散捐囚拘19
巧者為我拙20,智者為我愚21
書史足自悦,安用勤與劬22
貴爾六尺軀23,勿為名所驅24 [1] 

讀書註釋譯文

讀書詞句註釋

  1. 幽沉:幽谷沉論。指詩人被貶在窮鄉僻壤。謝世事:不問世事。謝,謝絕。
  2. 俯默:低頭不語。窺:窺探,研究。唐虞:唐堯、虞舜,古代傳説中的聖君。
  3. 起伏千萬途:指歷史長河波瀾起伏,千變萬化。
  4. 欣:高興。
  5. 戚:悲傷。籲(xū):嘆氣。
  6. 縹帙(piǎo zhì):用青白色帛做的書套。這裏指書卷。
  7. 逾:越過,超越。
  8. 瘴痾(kē):泛指南方濕熱蒸鬱引發的各種疾病。瘴,瘴氣;痾,病。靈府:心靈。
  9. 臨文:打開書本閲讀。乍:剛剛,初。了了:佛教語,清楚明瞭。
  10. 徹:通“撤”,撤除。徹卷:丟開書本。兀(wù):猶兀然。依然還是。
  11. 竟夕:一天到晚。
  12. 竹素:指書籍。古代在使用紙張之前,文字都刻在竹簡或書寫在絹子上。俱:在一起。
  13. 更:一作“便”。
  14. 熟寐:熟睡,睡足。蘇:甦醒,引申為精神恢復。
  15. 欠伸:伸伸懶腰。
  16. 吟詠 :聲調抑揚地吟詩讀書。心自愉:心裏自覺愉快。
  17. 世儒:只會傳授經學的儒生、庸俗的儒生。
  18. 道盡:把書中的道理闡述清楚。
  19. 捐:除去,拋棄。囚拘:拘囚,束縛。
  20. 巧者:乖巧的人。為:謂,説。
  21. 智者:聰明,智慧的人。這裏反其意而用之,諷刺那些逢迎投機,爭名奪利的世儒。
  22. 勤與劬(qú):指為爭名逐利而奔走鑽營,費盡心力。劬,勞苦。
  23. 貴:珍惜。爾:你。軀:身軀。六尺軀,疑為七尺之誤。
  24. 名:名利。驅:驅使。 [2] 

讀書白話譯文

貶謫幽居絲毫不問世事,每天默默地把唐堯、虞舜鑽研。
從上下千年細察古今世事,其間的滄海桑田變化萬千。
遇到高興的事便暗自竊笑,感到悲哀時只好無奈淵淵。
裹書的帙套都已解散,書卷的前後緊緊相連。
瘴氣悶人擾亂心境,記憶一天一天衰減。
臨文展書便覺清清楚楚,讀完一卷卻百事無緣。
整天可以和誰去説話?只能與典籍日夜相伴。
疲倦了便倒頭而睡,睡夠了精神又漸漸恢復。
伸着懶腰舒展肢體,吟詠詩文感到心情歡愉。
讀書得意是因為與書中之意契合,並不是想成為世間的大儒。
把書中的道理闡述清楚就閉口,心情閒散拋棄了拘囚的束縛。
那些心機巧妙的人會認為我拙笨,那些聰明的人會認為我愚蠢。
閲讀史書足以使自己快樂,何必為追求名利而勞碌?
珍惜你大丈夫的六尺之軀,不要被名利驅使而喪失了自由!

讀書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柳宗元被貶永州之後的元和四年(809),應與《飲酒》《覺衰》創作於同時。被貶永州期間,柳宗元用以克服苦悶的方法,除了遊覽山水外,還常常讀書。此詩即為詩人讀書情形和感受的記述。 [2] 

讀書作品鑑賞

讀書整體賞析

全詩共二十八句,約分為三層。前六句為第一層,談讀書的起因及收穫。“幽沉謝世事,俯默窺唐虞”。起筆不凡,身遭貶謫,幽谷沉論,遠離朝庭,似乎不問世事,然而默默地讀着聖賢書。“上下觀古今,起伏千萬途。遇欣或自笑,感戚亦以籲。”詩人博覽羣書,從中知道古今的興替和社會變化的道理,思考歷史長河的波瀾起伏,千變萬化。一會高興,一會悲傷,一會嘆氣,與書中人物命運同悲歡。説明作者的感情並沒有麻木,追溯歷史是為了面對現實。中間十六句為第二層,敍述了讀書的困擾與樂趣。因為經常翻閲,所以“縹帙各舒散,前後互相逾。”書看的次數多了,裹書的賬套都已鬆散,書卷的前後相連在一起,説明讀書的勤奮。中國柳宗元研究會會長吳文治認為這二句的意思是“把幾種書都攤開,前後翻閲,互相比較。”這樣理解,反映了柳子的探討、鑽研精神。“瘴痾擾靈府,日與往昔殊。”因瘴氣所引起的疾病擾亂了心境,詩人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30多歲就已早衰,疾病纏身,最顯著的症狀是遺忘,“臨文乍了了,徹卷兀若無。”打開書本剛讀時似乎都清楚明瞭,丟開書本又像是一無所知。他在《寄許京兆孟容書》中説“往時讀書,自以不至抵滯,今皆頑然無復省錄。每讀古人一傳,數紙已後,則再三伸卷,復觀姓氏,旋又廢失。”這與詩意互相印證。“竟夕誰與言?但與竹素俱。”一天到晚只有與書相伴。“倦極更倒卧,熟寐乃一蘇。”讀書疲倦了就倒卧在牀上,熟睡後精神遂又恢復,繼續攻讀。“欠伸展肢體,吟詠心自愉。”休息時伸伸懶腰舒展一下四肢身體,聲調抑揚地吟詩讀書心中自覺愉快。讀書的目的究竟是什麼呢?“得意適其適,非願為世儒。”王充論衡·書解》:“著作者為文儒,説經為世儒。”作為崇向堯舜之道的柳子,其思想體系主要是儒學,但對那些只會傳授經學的儒生、庸俗的儒生是不屑一顧的。讀書得意是因為與書中的意義相契合,而並不是想成為世間的大儒。“道盡即閉口,蕭散捐囚拘。”讀書的收穫,不僅在於獲得知識,更在於精神獲得自由,拋棄了拘囚的束縛。後六句為第三層,反映了不為名利所驅、不為世俗指責的心態,體現了詩人“用之則行,舍之則藏”的高尚情操。“巧者為我拙,智者為我愚。”柳宗元的“智愚説”受佛學的影響,也與他的生活遭遇密切相關,內涵深刻、豐富。在詩中,他不為世俗偏見、流言蜚語所左右,公開諷刺那些逢迎投機、爭名奪利的世儒。最後四句立意更深:“書史足自悦,安用勤與劬?貴爾六尺軀,勿為名所驅。”閲讀各種書籍,瞭解聖賢、歷史,已足以使自己快樂,又何必要為追求名利而勞碌奔波!要珍惜你那大丈夫六尺之軀,不要為名利所驅使。
此詩展示了一個憨態十足的書痴形象:時而自笑,時而悲慼;倦極了便倒頭睡下,醒來後伸展一下肢體,吟誦幾句詩文,其境若此,如何不樂?所以詩人不由地感慨説:“書史足自悦,安用勤與劬。貴爾六尺軀,勿為名所驅。”由讀書之悦悟到虛名之無益,並以曠達之語作結。通觀全詩,可見柳宗元在謫居生涯中不乏足於其心、自得其樂的一面,由此形成平和古澹的詩風,與陶淵明詩風甚為相近。有專家認為該詩寫的是子厚“夜讀”,實質上是其讀書生活的高度概括,是其人生理想的真實寫照。全篇主要是敍述、議論,但寫得“蕭散簡逸,穠纖合度”,“詩亦無窮起伏”,是瞭解柳宗元,研究柳宗元的一首重要作品。 [2] 

讀書名家點評

宋代黃徹《䂬溪詩話》:柳《讀書》篇雲:“瘴痾擾靈府,日與往昔殊。臨文乍了了,徹卷冗若無。”蓋嘗《答許京兆書》雲:“往時讀書不至底滯,今每讀一傳,再二伸卷,復觀姓氏,在宗元則為癉痾所擾,他人乃公患也。”
宋代曾季狸艇齋詩話》:柳子厚《覺衰》《讀書》二詩,蕭散簡遠,穠纖合度,置之淵明集中,不復可辨。予嘗三複其詩。
清代何焯義門讀書記》:詩亦無窮起伏。
清代賀裳《載酒園詩話又編》:《讀書》曰:“上下觀古今,起伏千萬途。遇欣或自笑,感戚亦以籲。”殆為千古書淫墨癖人寫照。又曰:“臨文乍了了,徹卷兀若無。”則如先為餘輩一種困學人解嘲矣。
清代汪森《韓柳詩選》:觀此亦可見古人讀書苦志,然樂境亦只在此。 [2]  [3] 

讀書作者簡介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子厚。河東解(今山西省運城縣解州鎮),世稱柳河東。貞元(唐德宗年號)進士,授校書郎,調藍田尉,升監察御史裏行。因參與王叔文集團,被貶為永州司馬。後遷柳州刺史,故又稱柳柳州。與韓愈共同倡導古文運動,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並稱“韓柳”。其詩風格清峭,與劉禹錫並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王孟韋柳”。有《河東先生集》。 [4] 
參考資料
  • 1.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876
  • 2.    尚永亮 洪迎華.柳宗元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18-20
  • 3.    陳伯海.唐詩匯評(中).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1800
  • 4.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