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護(拼音:hù),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1]  。據已有文獻資料,此字最古形體為收錄於《説文解字》的篆文,古字形從言,蒦(huò)聲,簡化後改為從手,户聲。護本義指監視、監督,引申為衞護、救助,又引申為袒護、包庇等義。 [2] 
(基本信息主要來源:《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 [3]  、漢典網 [4] 
中文名
拼    音
繁    體
部    首
五    筆
RYNT
倉    頡
QIS
鄭    碼
DWM
筆    順
橫、豎鈎、提、點、橫折、橫、撇
字    級
一級(編號:0649) [1] 
平水韻
去聲·七遇 [5] 
總筆畫數
3+4
四角號碼
5300₇
Unicode
62A4
注音字母
ㄏㄨˋ
造字法
形聲字
字形結構
合體字,左右結構
異體字

文字源流

字形演變流程圖 字形演變流程圖
形聲字。“護”繁體作圖5,篆文(圖1)從言、蒦聲,“”即“”的初文,像手(“又”)抓住一隻貓頭鷹(“雈”,讀作huán),這裏作聲旁表音。圖3為璽印文字,為了璽印佈局的美觀而改變了偏旁的位置,這是常見的現象。繁體筆畫多,故在新中國成立前,解放區的羣眾就造了從扌(手),户聲的“護”字。“扌(手)”,凸顯其行為、動作之義。“護”形體簡單,其形符聲符又能較好地表義表音,所以很快流行開來。1956年《漢字簡化方案》將簡化字“護”收入。 [2]  [6] 
“護”的本義為“監視、監督”。監督要用言語,故從。《史記·李將軍列傳》:“有白馬將出護其兵,李廣上馬與十餘騎奔射殺胡白馬將。”張守節《正義》:“其將乘白馬,而出監護也。”“監視、監督”引申而有“總領、統率”的意義。如《史記·樂毅列傳》:“樂毅於是並護趙、楚、韓、魏、燕之兵以伐齊,破之濟西。”從秦漢開始,在軍隊中設“護軍”一職,秦漢時期為護軍都尉或中尉,負責調節各將領間的關係,以後各代護軍的名稱及職責略有不同,但總的來看,都屬於軍隊中的領導、管理人員。護軍之“護”的意義應來自於“總領、統率”。
“監視、監督”又引申為“救助、保衞、保護”。《説文解字》所説的“救視也”即此義(“視”有“照顧、照看”的意思)這也是“護”字古今使用最普遍的意義。如古時皇帝出行,有關官員要對皇帝所乘車騎和隨行人員進行安全檢查,稱為“護駕”。古時為了守城在城牆外圍用人工挖一條河,叫做“護城河”。
“護”也有不該護之時。若是連缺點、短處也要加以保護,這就是“護短”了,“護”也由此有了“袒護”“包庇”的意義。“保護”還可引申為“遮蔽、掩藏”。如《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五·捉搦歌》:“粟谷難舂付石臼,弊衣難護付巧婦。” [6] 

詳細釋義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動詞
監視;監督。
supervise
《史記‧李將軍列傳》:“有白馬將出護其兵,李廣上馬與十餘騎奔射殺胡白馬將。”
《舊唐書‧李傑傳》:“傑明年以護橋陵作,賜爵武威子。”

救助;保衞。
defend;
guard;
safeguard
《史記‧蕭相國世家》:“高祖為布衣時,何數以吏事護高祖。”
《素問‧離合真邪論》:“其氣以至,適而自護,候吸引針,氣不得出。”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緣起首回:“所以才不辭蜀道艱難,護着貴妃遠避。”
愛護;保護;護衞;護航;護駕;護城河
包庇;對錯誤的思想行為無原則地支持或保護。

三國魏·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仲尼不假蓋於子夏,護其短也。”
曹禺《北京人》第一幕:“你是她的什麼?要你這麼護着她。”
遮蔽;掩蓋。

《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五‧捉搦歌》:“粟谷難舂付石臼,弊衣難護付巧婦。”
元·李孝光《環碧齋》詩:“面面溪光護石苔,軒墀無復有塵埃。”

總領;統轄。
command
《史記‧樂毅列傳》:“樂毅於是並護趙、楚、韓、魏、燕之兵以伐齊,破之濟西。”
《續資治通鑑‧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引進使、汾州防禦使田欽祚護石嶺關屯軍。”

佔據;侵佔。

《宋書‧羊玄保傳》:“佔山護澤,強盜律論。”

猶孵。給某種物體以熱量,使產生出新的個體來。

《何典》第二回:“劉打鬼道:‘這個不必費心。難道我們坑在屋裏護出小銀子來不成!’”
唐·李嘉祐《冬夜饒州使堂餞相公五叔赴歙州》詩:“斜漢初過鬥,寒雲正護霜。”

名詞
古樂曲名。

《墨子‧三辯》:“湯放桀於大水,環天下自立以為王,事成功立,無大後患,因先王之樂,又自作樂,命曰《護》。”

(表格信息來源:《漢語大詞典》 [7]  《現代漢語詞典》 [8]  《漢語大字典》 [9]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三】【言部】胡故切(hù)
救視也。從言蒦聲。 [10] 

説文解字注

救視也。《尚書·中𠋫握河紀》:“堯受河圖,伯禹進迎,舜、契陪位,稷辨護。”注云:“辨護者,供時用相禮儀。”《周禮》注亦云:“辨護”。《蕭何世家》:“數以吏事護高祖。”
從言,蒦聲。胡故切,五部。 [11] 

廣韻

胡誤切,去暮匣 ‖ 蒦聲暮部(hù)
護,救也。助也。胡誤切。十七。 [12] 

康熙字典

【酉集上】【言部】 護;康熙筆畫:21;部外筆畫:14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胡故切,音瓠。《説文》:救視也。《廣韻》:助也。《增韻》:擁全之也。《書·畢命》序孔傳:成定東周郊境,使有保護。《史記·蕭相國世家》:高祖為布衣時,何數以吏事護高祖。《前漢·西域傳》:凡遣使送客者,欲為防護害也。《晉書·紀瞻傳》:帝使謂瞻曰:卿雖病,但為朕卧護六軍,所益多矣。
又官名。《前漢·百官公卿表》:護軍都尉,秦官。又《西域傳》:武帝時,西域內屬者三十六國,置使者校尉領護之,宣帝改為都護。《唐書·百官志注》:龍朔閒改左右庶子為左右中護。
又樂名。《呂覽·古樂篇》:湯乃命伊尹作《大護》。《周禮·春官·大司樂》賈疏作《大濩》。《字彙補》:與頀同。
又曲名。《唐書·禮樂志》:《丁都護》,晉宋間曲也。
又草名。《本草綱目》:景天一名護火。又薺一名護生草。又《名醫別錄》:神護草。李時珍曰:物類志謂之護門草,王筠詩,風驚護門草,即此也。
又地名。《爾雅·釋地》:周有焦護。郭注:今扶風池陽縣瓠中是也。
又諸羌州名。《唐書·地理志》:隴右道有護卬、久護、護川三州,俱開元十七年置。
又葉黃郭切,音獲。庾闡《吊賈誼文》:雖有惠音,莫過《韶護》。雖有騰蛇,終僕一壑。 [13]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書寫提示

書寫提示 書寫提示
“扌”窄“户”寬,頂部“扌”高,“扌”橫筆在橫底部“户”低中線上方。“户”,㇕(橫折)的橫段與“扌”的橫筆持平,第三筆橫在橫中線,末筆豎撇沿豎中線撇出撇尖伸向“扌”下側。 [3]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ɡʰ
wɑɡ
王力系統
ɣ
a
董同龢系統
ɣ
uɑɡ
周法高系統
ɡ
waɣ
李方桂系統
gw
agh
西漢





o


o
南北朝
齊梁陳北周隋
虞模

u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ɣ
uo
擬音/王力系統

ɣ
u
擬音/董同龢系統

ɣ
uo
擬音/周法高系統

ɣ
uo
擬音/李方桂系統

ɣ
uo
擬音/陳新雄系統

ɣ
u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4]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去聲
十一暮

合口呼
一等
全濁
胡誤切
ɣuo
集韻
去聲
十一莫

合口呼
一等
全濁
胡故切
ɣo
禮部韻略


去聲





胡故切

增韻


去聲





胡故切

中原音韻

去聲
魚模

合口呼

全清

xu
中州音韻


去聲
魚模





華故切

洪武正韻

去聲
五暮


全濁
胡故切
ɣu
分韻撮要

陽去
第十二孤古故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4]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2-09]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2:181
  • 3.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33
  • 4.      .漢典[引用日期2020-08-10]
  • 5.    平水韻 七遇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1-02-09]
  • 6.    傅永和,李玲璞.向光忠主編. 漢字演變 文化源流 上[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12.12:444-445
  • 7.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第11卷[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436
  • 8.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 第7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09:553-554
  • 9.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 漢語大字典 7[M]. 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 2010.04:4287
  • 10.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334
  • 11.    [東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 説文解字 2 全注全譯版[M].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2008.05:355
  • 12.    餘乃永校注. 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07:368
  • 13.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1159
  • 14.    護的音韻方言  .漢典網[引用日期2021-02-09]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