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護理心理學

(心理學學科)

鎖定
所謂護理心理學,是指從護理情境與個體相互作用的觀點出發,研究在護理情境這個特定的社會生活條件下個體心理活動發生、發展及其變化規律的學科。此定義中所指的“個體”,即護理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包括護士與病人兩個方面。就是説,護理心理學既要研究在護理情境下“病人”個體心理活動的規律,又要研究“護士”個體心理活動的規律,二者不可偏廢。
中文名
護理心理學
應用學科
心理學
應用範圍
醫學心理學

護理心理學定義

將心理學原理和方法運用於現代護理領域,在心理學中就形成了一個新的應用學科——護理心理學。它側重研究護理工作中的心理學問題,是醫學心理學在護理工作中的分支,但在某些護理心理學的專著中,則包括了大部分醫學心理學的基本知識、理論和方法。 [1] 

護理心理學歷史

自19世紀中葉南丁格爾(Nightingale,1820~1910年)創立第一所護理學校後,人們就把‘擔負保護人類健康的職責,以及護理病人而使之處於最佳狀態看成是護理工作的重要內容”。隨着醫學模式由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會醫學模式轉變及護理學的發展,護理制度由過去以“疾病為中心”的功能制護理向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轉變,把人看成是一個身心統一的整體,護理工作就是要給病人以護理支援,關心病人的心理,提高自我護理能力,促進病人早日康復。
199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衞生部頒佈了中國中等衞生學校4年制護理專業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包括心理學的基礎理論知識、心理衞生、心理應激與心身疾病、心理護理的基本理論與方法等。內容精煉、結構嚴謹、注重實用,是一本適合中等衞生學校4年制護理專業學生使用的教材。

護理心理學內容

研究健康護理過程中的各種心理學問題的醫學心理學分支。其主要任務是以心理學的知識和技術滿足受護理者的心理需要,促使其心身健康。護理對象主要是社會上的老、幼、病、弱、殘者以及其他有身心疾患的人。
護理心理學的形成與發展,是與護理工作的不斷進步分不開的。隨着護士教育的發展與醫院臨牀護理工作訓練水平的提高,使一向被認為一門技藝的護理工作逐步形成一門科學,工作的內容也由單純的生活照料發展為既有專科護理又重視精神諮詢,使之成為醫療系統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護理科學涉及很多學科的知識和技術。心理學的理論和技術是它的核心部分。 學科性質 :
從護理心理學的研究範圍來看,顯然涉及了多學科知識和技術的交叉,是交叉學科;但如果從基礎和應用的角度來看,則護理心理學本身既是護理學的一門基礎學科,也是一門臨牀護理工作的應用學科。
1.交叉學科 護理心理學與許多現有的醫學院校課程,包括基礎醫學、臨牀醫學、預防醫學和康復醫學各有關課程有交叉聯繫。
首先,護理心理學與許多基礎醫學課程如生物學神經生理學、神經生物化學、神經內分泌學神經免疫學病理生理學,以及人類學、社會學、普通和實驗心理學等普通基礎課程有密切聯繫或交叉。例如,行為的神經學基礎和心身中介機制等護理心理學基礎內容,涉及到生物學和神經科學等學科知識;語言、交際、習俗、婚姻、家庭、社區、居住、工業化等方面的心理行為問題,與人類學、社會學、生態學等知識密切有關;整個護理心理學的許多基礎概念則來自普通心理學(為此本書安排了一定的心理學基礎知識內容)。
其次,護理心理學與臨牀醫學的內、外、婦、兒、耳鼻喉、眼、皮膚、神經精神等各科也均有密切聯繫,存在着許多交叉的研究課題和應用領域。例如:A型行為的診斷和矯正技術主要在內科的心血管病領域;應激性醫學操作的心理行為干預,主要在外科和其它一些領域;行為矯正對兒科病人有特殊意義等等。
同樣,護理心理學與預防醫學和康復醫學課程也有廣泛的聯繫,例如心理衞生指導與預防醫學,危機干預與康復醫學等等。
由於護理心理學具有交叉學科的性質,所以我們在學習過程中必須自覺地將護理心理學有關知識聯繫於基礎醫學、臨牀醫學、康復醫學和預防醫學等有關課程,加強護理心理學與這些課程知識之間的溝通。另一方面,護理心理學也只有與上述這些學科密切結合,開展協同研究,其本身才會得到深入的發展。值得指出的是,近十幾年來在護理心理學與我國臨牀護理工作中的結合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大批護理工作者關注這一工作領域。相信隨着今後新一代醫科學生的成長,將會有更多的護理工作者對這些交叉的科學陣地感興趣。
2.基礎學科 護理心理學揭示護理工作中的行為生物學和社會學基礎,心理活動和生物活動的相互作用,以及它們對健康和疾病的發生、發展、轉歸、預防的作用規律,尋求人類戰勝疾病、保持健康的基本心理途徑,為整個醫學事業提出心身相關的辨證觀點和科學方法。因而是護理學專業學生的一門必修的基礎理論課程。
護理學學生掌握護理心理學知識,將能擴大自己的知識面,能從心理學和生物學兩個角度全面地認識健康和疾病,認識病人,在今後本職工作中能自覺地遵循心理行為科學規律,更好地為病人服務或取得更好的工作成果,就像我們掌握生物醫學課程中的解剖學、生理學、藥理學等基礎醫學知識一樣。
3.應用學科 護理心理學同時也是一門臨牀護理工作的重要應用課程。作為應用課程,護理心理學將心理行為科學的系統知識,包括理論和技術,結合護理工作實踐,應用到臨牀醫學護理工作的各方面。療養院、康復中心、疾控防疫機構、健康服務中心、企事業和學校的保健部門等臨牀醫學的延伸領域的護理工作者也需要護理心理學的知識和技能。
護理學學生掌握護理心理學的知識和各種技能,不論將來在何種崗位工作,都將會在實際工作中得到應用,成為生物醫學護理手段的補充。

護理心理學研究課題

1、護理心理滲透於護理工作的全過程,融合在各項護理措施中。因此,任何一項護理工作都需要貫徹心理學的原則。首先,在醫療活動中醫護人員要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關係,幫助患者遵守醫囑,達到康復的目的。醫患關係對治療起着重要的、甚至是決定性的作用。醫生給患者作出診斷和治療方案只是完成醫療任務的一部分,如果患者對醫生的診斷表示懷疑,對治療缺乏信心,或者有其他情緒問題不好好遵照醫囑或拒絕接受治療,就無法達到醫療目的。因此護士就必須掌握心理學的知識和技術,促使患者與醫護人員建立或維護良好的醫患關係。患者的信念、思想、態度、情感等心理活動能使其體內的生理、生化過程朝一定方向變化。利用患者心理活動對軀體活動產生的積極影響,促使疾病朝着痊癒的方向發展,也就是進行了心理治療。在這一點上,護士的態度、言行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患者病情的發展。這就要求護士通過護理工作成為一名心理治療工作者。2、瞭解和掌握護理對象的一般心理狀態和特殊心理表現。患者到醫院就診,從掛號、候診、經由問診、化驗、透視等檢查,到醫生診斷、決定治療方案,以及本人遵守醫囑接受治療,是一系列醫療環節構成的醫療過程。在此過程中,患者的心理活動既包括有共性的一般心理狀態,又包括由患者自身疾病所發生的特殊心理表現。例如,剛入院的患者由於不熟悉醫院環境有焦慮不安情緒;高血壓患者易產生急躁情緒,某些精神病患者由於不承認自己有病而拒絕住院;有妄想症狀的患者誤認醫院為監獄,視醫護人員為監視他的“公安人員”,產生恐懼甚至逃跑的企圖等。患者的情感、思想、態度和信念等心理活動能直接影響身體的生理、生化過程,對病程起一定作用。對此,護理心理學要求護士在瞭解患者的一般心理狀態的同時,還應掌握患者的特殊心理表現,針對患者各自的特點,採用心理治療方法和心理護理措施,消除患者消極的心理活動,如不安、恐懼、懷疑等,建立積極的心理活動,如愉快情緒、信任、合作等,以改善生理過程,促使患者早日康復。
3、加強醫護人員心理品質修養。護士的表情言行和態度也會影響患者的心理活動,進而對其病情產生某種作用。護理工作是通過醫務人員、特別是護士的工作、減除患者的病痛。為此,對待一個失去健康,甚至日常生活難以自理的患者,必須尊重和體貼他們。護士要耐心傾聽其申訴並協助解決,對其病痛要予以同情和安慰,工作要認真負責,發揮精湛熟練的技術,儘量減少病人的痛苦獲得其信賴,增強其安全感;護士應經常鼓勵病人配合治療,讓患者對恢復健康抱有信心。護士也要注意自己的表情、言談舉止以便給患者帶來親切關懷、體貼瞭解、主動幫助的體驗。護士除了瞭解有關內科、外科、小兒科、婦產科、皮膚科、五官科和神經精神科的醫學科學知識,熟練地掌握有關護理技術外,還應掌握有關心理學和社會學的知識,培養自己有清醒的頭腦和敏鋭的觀察力,善於洞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和心理狀態,利用已掌握的知識和技術沉着準確地處理病人的各種問題。

護理心理學意義

護理心理學正在推動着護理制度的改革
護理工作與其它醫療工作一樣,也是受一定的醫學模式制約的。回顧中國護理科學的歷史,考察護理界的現狀,可以看出,中國的護理工作基本上是在生物醫學模式的規範之中,實行的是功能制護理。按人體的不同功能進行分工操作護理的制度淵源於工業上的流水作業分工制,有的負責量體温、有的負責數脈搏、有的負責打針、有的負責送藥等。這種作法確實可以節省人力,而且有益於提高某一功能護理質量。但是,這樣做的結果,卻忽視了人的社會因素和心理活動。護理界所倡導的整體護理,就是要求醫護人員在臨牀實踐中不僅要看到疾病,注意到功能,而且要把病人視為完整的即身心統一的活生生的人;不僅看到病人這一單一個體,還要了解與他所患疾病有關的社會聯繫。不難看出,這正是新的醫學觀點向生物醫學模式的挑戰,是護理科學的巨大發展。隨着醫學模式的轉變,責任護理應運而生,逐漸發展並推廣開來。所謂責任制護理,就是責任護士對所護理的病人做到全面負責,即從生理、心理與社會諸方面進行全面護理。護理心理學是醫學心理學的重要分支,它不僅推動了而且正推動着醫學模式的轉變,並在護理制度的變革中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在責任制護理的護理程序中提出瞭如下三項護理內容:一是要以病人為中心,與病人建立相互信任的關係;二是對病人的態度要和藹可親,對病人提出的任何問題都能耐心地解釋;三是要善於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可以看出,上述三項護理內容與護理心理學的指導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護理心理學正在推動着護理學的發展
護理與醫療,猶如一輛車的兩人輪子,相輔相成,推動着臨牀醫學的發展。儘管在理論和實踐上都有大量事例足以説明護理與醫療同等重要,但人們獨尊醫療忽視護理的觀念還是根深蒂固的。在日本,過去曾把護理人員稱為“看護婦”,把護理工作做為醫療工作的附屬部分,結果阻礙了醫學事業的發展。多數國家提高了護理工作的社會地位,護理科學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分析中國醫學界的現狀,重醫療、輕護理的現象還是相當嚴重的,甚至有人認為護理不是一門獨立的科學。中國編著的護理學,大都沒有擺脱單純生物醫學模式的影響,講的是生物醫學,強調的是生理護理的技術操作。這樣的護理學顯然落後於當代醫學的發展。要想使中國的護理學儘快發展成為一門推動醫學發展的嶄新科學,不僅要善於綜合運用基礎醫學、臨牀醫學和預防醫學的有關理論知識和技術,還必須大力吸收社會醫學和護理心理學的有關內容。護理心理學的發展,必將逐步使生理護理和心理護理融為一體,使護理學成為一門嶄新的科學。
護理心理學有助於提高護理質量
中國護理界迫切需要護理心理學。只有護理心理學發展起來,普及開來,醫護人員才能懂得病人的心理活動規律,才能採取相應技術進行心理護理。只有全面地認識疾病和病人,並以此為依據進行全面恰當的護理,才能使病人感到生理上舒適、心理上舒暢,從而大大提高護理質量。
有助於提高醫護人員的整體醫學觀念
病人是軀體生理活動與心理活動的統一體,醫療與護理又密不可分地統一在病理變化的全過程。醫中有護,護中有醫,這是符合實際情況的。因此,認為只有護士需要學護理心理學的觀點是片面的。醫生、護士學習護理心理學是提高醫療護理質量的需要。醫生、護士服務的對象是病人,病人是有複雜心理活動的人,要想為病人服務得好,就必須瞭解病人的心理活動,並依據病人的心理活動規律採取恰當的醫療和護理措施,才能使病人感到滿意。病人的良好心理狀態可以促進良好的生理狀態,良好的生理狀態又促進良好的心理狀態,造成身心之間的良好循環,促進病程向健康方向發展,從而大大提高了醫療和護理質量。
參考資料
  • 1.    姚樹橋、楊彥春主編.醫學心理學(第6版):人民衞生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