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護理學

(中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

鎖定
護理學(Nursing)是一門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屬於護理學類專業,基本修業年限為四年,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5] 
護理學專業主要研究基礎醫學、護理學、預防保健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在護理領域內進行臨牀護理、預防保健、護理管理、護理教學等;旨在培養具有基本的臨牀護理工作能力,初步的教學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及創新能力,能在各類醫療衞生、保健機構從事護理和預防保健工作的專業人才。 [1]  2024年,教育部結合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變化和專業佈局情況,對國家控制布點專業範圍進行了動態調整,將護理學等調整為國家控制布點專業 [13] 
中文名
護理學
外文名
Nursing
授予學位
理學學士
專業代碼
101101K [11-12] 
修業年限
四年
專業類別
護理學類
學科門類
醫學
專業層次
本科

護理學設置背景

隨着科學技術的進步,醫學科學有了飛躍地發展,診療手段的現代化,以及醫學分科越來越細,護理工作的性質和內容發生了變化,護理工作的範圍擴大,內容增多、更新了。例如:重症監護、器官移植術後護理、胎心監護、康復護理、老年護理、預防保健等。新的發展形勢,對護理工作提出了高標準的新要求。中國護理隊伍的現狀,無論在數量或質量上都不能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形勢的需要。
護理無論是作為一個學科門類,還是作為一個醫療衞生行業,它都不僅需要大量中、初級專業技術人員,也需要一定數量的高級專門人才,從事護理專業的教學、研究和臨牀實際工作。設置護理學專業,發展護理學在本科層次上的專業教育,是完善中國高等醫學教育結構和醫療衞生事業技術結構所必需的。 [3] 

護理學發展歷程

19世紀中期,英國的南丁格爾創建了護理專業,很快地傳播到歐美各國。 [9] 
1888年,福州建立第一所護士學校。
建國初期,中國各地的醫院辦校先後改為獨立護士學校,不再附屬於醫院。
1954年,開始按照蘇聯模式辦學,護理專業改為單一層次的中等專業教育,招收初中畢業生。
1970年以後,由於工作需要,部分醫院開始自辦護士班。
1978年以後,中國各地陸續地恢復護士學校,或中等衞生學校。
1983年9月,天津醫學院創辦第一個五年制大學本科護理專業。
1984年1月,教育部、衞生部聯合在津召開帶有現場會議性質的全國高級護理教育座談會,確定在醫藥院校設置護理學本科專業。 [3] 
2012年9月,教育部將新的護理學(專業代碼101101)專業取代舊的護理學(專業代碼100701)專業。 [4] 
2020年2月21日,教育部頒佈《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20年版)》,護理學專業為醫學門類專業,專業代碼為101101,屬於護理學類專業,授予理學學士學位,學制為四年。 [5] 
2024年3月19日,教育部公佈2023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併發布2024年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結合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變化和專業佈局情況,對國家控制布點專業範圍進行了動態調整,將護理學調整為國家控制布點專業。 [10] 

護理學培養目標

護理學專業本科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適應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衞生保健事業發展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比較系統地掌握護理學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基本的臨牀護理工作能力,初步的教學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及創新能力,能在各類醫療衞生、保健機構從事護理和預防保健工作的專業人才。 [1] 

護理學培養規格

  • 學制和學位
1.學制:4年。
2.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 人才培養基本要求
1.思想道德與職業態度目標
(1)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熱愛祖國,忠於人民,對護理學科有正確的認識,對其發展具有責任感,初步形成以維護和促進人類健康為己任的專業價值觀。
(2)關愛生命,尊重護理對象的價值觀、文化習俗、個人信仰和權利,平等、博愛,體現人道主義精神和全心全意為護理對象的健康服務的專業精神。
(3)具有科學精神、慎獨修養、嚴謹求實的工作態度和符合職業道德標準的職業行為。
(4)樹立依法行護的法律觀念,遵從醫療護理相關法規,自覺將專業行為納入法律和倫理允許的範圍內,具有運用相關法規保護護理對象和自身權益的意識。
(5)尊重同事和其他衞生保健專業人員,具有良好的團隊精神和跨學科合作的意識。
(6)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具有主動獲取新知識、不斷進行自我完善和推動專業發展的態度。
(7)初步形成科學的質疑態度和批判反思精神,具有循證實踐、勇於修正自己或他人錯誤的態度。
(8)在應用各種護理技術時應充分考慮護理對象及家屬權益,對於不能勝任或不能安全處理的護理問題,應具有尋求上級護士幫助的意識。
(9)初步形成成本效益觀念,具有利用一切可利用資源,以最低的醫療成本獲取護理對象最佳健康水平的意識。
2.知識目標
(1)掌握與護理學相關的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的基礎知識和科學方法。
(2)掌握護理學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
(3)掌握人體的正常結構、功能,人的心理狀態及其發展變化。
(4)掌握生命各階段常見病、多發病、急危重症護理對象的護理知識。
(5)掌握常見傳染病的預防、控制和管理知識。
(6)掌握基本的藥理知識、臨牀用藥及藥品管理知識。
(7)熟悉影響健康與疾病的生物、心理、社會因素及其評估和干預方法。
(8)熟悉不同護理對象的基本心理需要及常見臨牀心理問題的評估和干預方法。
(9)熟悉不同人羣衞生保健的知識和方法,包括健康教育、疾病預防、疾病康復和臨終關懷的有關知識。
(10)瞭解中國國家衞生工作的基本方針、政策和法規。
(11)瞭解中國傳統醫學的基礎知識及護理的基本方法。
(12)瞭解護理學科的發展動態及趨勢。
3.技能目標
(1)具有在護理專業實踐中有效溝通與合作的能力。
(2)具有運用多學科知識進行護理評估、制訂護理計劃及對護理對象實施整體護理的基本能力。
(3)掌握基礎護理技術、急救護理技術、專科護理基本技術和具有配合實施常用診療技術的能力。
(4)具有常見病、多發病的病情觀察和護理能力。
(5)具有配合急危重症的搶救和突發事件的應急救護的初步能力。
(6)具有從事社區護理的基本能力,能在各種環境中為個體、家庭、社區提供與其文化相一致的健康保健服務。
(7)具有初步運用批判性思維和臨牀決策的能力,以保證安全有效的專業實踐。
(8)具有初步從事臨牀教學的能力。
(9)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收集的基本方法,具有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有效獲取和利用護理學專業信息,研究護理問題的基本技能。
(10)具有運用一門外語閲讀護理學文獻和簡單交流的能力。
(11)具有自主學習和創新發展的基本能力,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健康保健需求。 [1] 

護理學課程體系

護理學總體框架

  • 課程計劃
1.基本標準
(1)護理學院(系)必須依據醫學模式的轉變、衞生保健服務的需要和護理學科的發展,制訂符合學院實際的課程計劃。
(2)課程計劃必須明確課程目標、課程設置模式及基本要求,制訂課程計劃需教師、學生及相關領域專家的參與和理解。
(3)課程計劃必須體現重視基礎、培養能力、提高素質和發展個性的原則。
(4)課程設置包括必修課程、選修課程和實踐教學體系。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的比例可根據學校情況確定。實踐教學體系必須包括實驗教學、臨牀見習和臨牀實習。
2.發展標準:
(1)護理學院(系)應當積極開展課程改革研究,合理整合課程內容,實現課程體系的整體優化。
(2)課程計劃應當體現本學院(系)的特色或優勢。 [1] 

護理學理論課程

  • 主要課程
1.公共基礎課程
護理學院(系)必須在課程計劃中安排合理的公共基礎課程,為學生學習護理學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奠定基礎。
公共基礎課程通常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計算機、外語、政治、哲學、法律、體育、軍事理論等,以及包含這些內容的整合課程。
2.醫學基礎課程
基本標準:護理學院(系)必須在課程計劃中安排必要的醫學基礎課程,為學生學習護理學專業課程打下基礎。
發展標準:護理學院(系)應當積極開設旨在提高學生綜合運用醫學基礎知識的創新性、整合性課程。
醫學基礎課程包括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組織胚胎學、生物化學、醫學免疫學、病原生物學、病理學(病理生理學和病理解剖學)、藥理學、醫學統計學或生物統計學等,以及包含這些內容的整合課程。
3.護理學專業課程
基本標準:護理學院(系)必須在課程計劃中安排護理學專業課程及相應的實驗教學和臨牀實踐教學。
發展標準:護理學院(系)應當積極開設旨在提高學生綜合運用專業知識開展整體護理的整合性、創新性課程。
護理學專業課程包括護理學基礎、健康評估、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婦產科護理學、兒科護理學、老年護理學、急危重症護理學、精神科護理學、社區護理學、護理研究等,以及包含這些內容的整合課程和臨牀見習。
4.護理人文社會科學課程
基本標準:護理學院(系)必須在課程計劃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護理人文社會科學課程旨在培養學生關愛生命、尊重護理對象的職業精神和態度。
發展標準:護理學院(系)應當積極開設旨在培養科學創新的精神和能力的整合性、創新性課程,以適應護理學發展和現代衞生保健服務的需求。
護理人文社會科學課程包括護理倫理學、護理心理學、護理管理學、護理教育學、人際溝通和禮儀等,以及包含這些內容的整合課程。 [1] 

護理學實踐教學

  • 護理學專業實踐
基本標準:護理學院(系)必須在課程計劃中制訂實習計劃和標準,使學生早期、持續接觸臨牀;安排不少於40周的畢業實習,確保學生獲得足夠的護理學實踐技能。
發展標準:護理學院(系)應當積極開展實踐教學改革研究,加強學生的創新能力教育,提高教學質量。
實習科目包括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急診科、重症監護室、精神科、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等。
護理學實踐技能包括護理學基本技術和專科護理技術、常用診療技術的配合、健康評估技術、常見病與多發病的病情觀察;運用護理程序實施整體護理、急危重症的搶救配合、常見慢性病的預防及康復護理等;具有批判性思維和臨牀決策與溝通能力、健康教育能力和護理對象管理能力等。 [1] 

護理學教學條件

護理學教師隊伍

聘任政策
1.基本標準:
(1)護理學院(系)必須實施教師資格制度和教師聘任制度,配備與招生規模相適應的適當數量的專任教師及適當比例的兼職教師,專任教師比例應不低於教師總數的2/3,保證教師隊伍結構合理,滿足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的需要。
(2)護理學院(系)必須明確規定教師職責並嚴格履行。被聘任教師應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專業信念及與其職稱等級相稱的學術水平和教學能力,並能承擔相應的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任務。
(3)護理學院(系)必須定期對教師的工作績效進行評估檢查。
2.發展標準:
(1)護理學院(系)應當制定相關政策,保證引進和聘任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
(2)具有研究生學歷的教師比例應當達到國家標準要求。
  • 教師政策和師資培養
1.基本標準:
(1)護理學院(系)必須有明確的教師政策並能有效執行,保證教師的合法權利,保證教師有效地履行職責。
(2)護理學院(系)必須保證教學、科研、服務職能的平衡,支持有價值的學術活動,確保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
(3)護理學院(系)必須建立教師直接參與教育計劃制訂和教育管理決策的機制。
(4)護理學院(系)必須制訂教師隊伍建設計劃,保證教師的培養、考核和交流,積極為教師提供專業發展條件。
(5)護理學院(系)必須制定確保護理學專任教師不脱離臨牀實踐的機制。
2.發展標準:
護理學院(系)應當建立教師發展機制,能有效地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 [1] 
  • 教育專家
1.基本標準:
(1)護理學院(系)必須有教育專家參與護理教育和教育改革的決策、教學計劃制訂等管理的制度,並有效落實。
(2)護理學院(系)必須建立與教育專家聯繫的有效途徑,能在師資培養和護理學教育中發揮教育專家的作用。
2.發展標準:
護理學院(系)應當逐步建立和完善結構合理、職責明確的教育專家隊伍,保證教學質量。
教育專家指來自本校、外校或國外的從事護理教育、醫學教育、高等教育研究的專門人才,包括具有較豐富的護理學或相關學科教育研究經驗的教師、管理學專家、教育學專家、心理學專家和社會學專家等。

護理學設備資源

  • 基礎設施
1.基本標準:
(1)護理學院(系)必須配備足夠的基礎設施供師生的教學活動使用,對基礎設施定期進行更新和添加,確保教育計劃的完成。
(2)護理學院(系)必須具有與招生規模相適應的、能滿足護理學教學要求的實驗室(包括基礎護理、內科護理、外科護理、婦產科護理、兒科護理、手術室、急危重症護理等),並具有相應的實驗器材設備和教學模型,保證學生護理學專業技能訓練的落實。
2.發展標準:
護理學院(系)應當根據學科發展需要,建設具有學校護理學專業特色的、符合創新能力培養要求的教學實驗室,或者省級或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基地。
基礎設施應包括各類教室及多媒體設備、小組討論(學習)室、操作示教室、實驗室和實驗設備、臨牀技能模擬示教室、護理技能實訓室及設備、教學考核設施、圖書館、信息技術設施、文體活動場所、學生食宿場所等。
  • 臨牀教學基地
1.基本標準:
(1)護理學院(系)必須有不少於1所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的附屬醫院、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精神
衞生中心或精神科作為穩定的教學基地。護理學專業在校學生數與學生實習使用的牀位數比例應達到1:1。科室設置齊全,能夠滿足臨牀教學的需要。
(2)護理學院(系)必須建立穩定的臨牀教學基地管理體系與協調機制,確保臨牀教學質量。
(3)臨牀教學基地必須成立專門機構,配備專職人員,負責臨牀教學的領導與管理工作,建立臨牀教學管理制度和教學檔案,加強教學質量監控工作。
2.發展標準:
臨牀教學基地應當加強對基地的教學基礎設施及護理技能實驗室的建設,保證臨牀教學和實習計劃的有效落實。
臨牀教學基地按其與醫學院的關係及所承擔的任務,基本上可以分為附屬醫院、教學醫院和實習醫院三類。其中教學醫院必須符合下列條件:有政府認可為醫學院校教學醫院的批件;學校和醫院雙方有書面協議;有能力、有責任承擔包括部分臨牀護理理論課、見習和實習在內的全程臨牀教學任務;教學組織機構及管理制度健全;有1屆以上的畢業生證明該醫院能夠勝任臨牀教學工作。
  • 圖書及信息服務
基本標準:
(1)護理學院(系)必須擁有並維護良好的圖書館和網絡信息設施,制定和建立相應的政策與制度,使現代信息和通信技術能有效地用於教學,使師生能夠便利地利用信息和通信技術進行自學、獲得信息、開展護理服務和衞生保健工作。
(2)護理學院(系)必須具備滿足護理學專業發展需要的專業中外文圖書、期刊和網絡信息資源,根據需要添置,以滿足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教師教學改革和科研的需要。 [1] 

護理學教學經費

  • 教育預算與資源配置
基本標準:
(1)護理學院(系)必須有足夠的經濟支持,有穩定的經費來源渠道。隨着護理教育的發展,教學經費投入應相應增加,確保教學計劃的完成。
(2)護理學院(系)必須嚴格執行財務管理制度,明確教育預算和資源配置的責任與權力,嚴格管理教育經費,提高教育投資效益。
(3)學校收取的學費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管理和使用,其中教學經費及其所佔學校當年會計決算的比例應達到國家有關規定的要求。
(4)教育經費預算視各護理學院(系)或區域的預算慣例而定,其年增長速度應至少不低於國家或當地財政增長的速度,以保證護理教育事業的發展。 [1] 

護理學質量保障

  • 教育交流
1.基本標準:
護理學院(系)必須提供適當途徑和資源,促進教師和學生進行國內外交流。
2.發展標準:
護理學院(系)應當與國內外其他高等教育機構建立合作及學分互認的機制,積極利用國內外優質教育資源,促進護理學專業建設和發展。
學分互認機制可通過院校之間課程認可來實現。
  • 教育評價
1.基本標準:
(1)護理學院(系)必須建立教育評價體系,使領導、行政管理人員、教師和學生能夠積極參與教
育評價活動,形成有效的教育質量監控運行機制,確保課程計劃的實施及各個教學環節的正常運行,並能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
(2)教育評價必須貫穿教學全過程和各環節,其重點是對教育計劃、教育過程及教育效果的監測。
2.發展標準:
(1)護理學院(系)應當能夠形成特色並具有示範價值的教育評價體系。
(2)教育評價體系應當與護理專業行業基本標準相銜接,並能夠充分利用教育評價的信息持續改進教育教學工作。
教師和學生反饋
基本標準:
護理學院(系)必須確定相應機構或人員,系統地蒐集和分析教師與學生的反饋意見,以獲得有效的教學管理信息,為改進教學工作提供決策依據。
  • 利益方的參與
基本標準:
(1)護理學院(系)的領導、行政管理人員、教師和學生必須參與教育評價。
(2)教育評價必須有政府主管部門、畢業生、用人單位、畢業後教育機構的積極參與。
  • 畢業生質量
1.基本標準:
(1)護理學院(系)必須建立畢業生質量調查制度,從護理學專業畢業生的工作環境中搜集改進教
育質量的反饋信息。
(2)護理學院(系)必須將用人單位對畢業生工作表現、業務能力、創新能力及職業道德素養等方面的評價信息,作為調整教育計劃和改進教學工作的主要依據。
2.發展標準:
護理學院(系)應當定期開展畢業生質量的第三方調查。能夠充分利用畢業生質量調查的信息持續改進教育教學工作。
  • 管理與行政
管理基本標準:
(1)護理學院(系)必須建立教育管理組織,承擔實施教學計劃、監控教學質量等職能。
(2)護理學院(系)必須建立科學的教學管理制度及操作程序。
(3)護理學院(系)必須設立學術委員會、教學指導委員會等類似組織,審議教學計劃、教學改革及科研等重要事項。 [1] 

護理學培養模式

  • 國家級一流本科護理學專業建設
一、基於“大健康”理念,改革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設置不同專業模塊
面對護理職業社會認同度低、流失率高、招生總體學習層次偏低的現狀,基於"大健康"理念,在護理學專業培養方案中,設置臨牀護理、健康管理和口腔護理3個專業模塊,以學生自願申報、擇優錄取為原則,分模塊進行培養。
二、以人才需求為導向,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設置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特色學分
1.構建課程思政教學模式
構建與專業人文教育緊密結合的思政教育模式。在培養方案必修學分中增設4學分思想教育實踐學分,學生可通過參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誠信教育、生態文明教育等思想教育活動,或寒暑假、課餘時間到鄉鎮社區、機關企事業單位開展社會調查、"新時代實踐行"實踐活動、見習鍛鍊、技術幫扶等社會實踐活動;或自願奉獻,服務社會,參與開展普及文明風尚、送温暖獻愛心、公共秩序和賽會保障志願服務以及應急救援、面向特殊羣體等志願服務活動;或擔任學生幹部職務、參與校園文化活動、參加創新創業教育和各類學生科技活動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方式獲得思想教育實踐學分。
2.設立勞動教育學分,將藝術實踐納入培養方案
統一安排,護理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增設勞動教育必修課程(2學分),將藝術實踐納入專業培養方案,設置人際溝通與禮儀必修課程(1學分);學生參與藝術實踐活動可申請獲得創新創業學分。
3.設立創新創業學分,與科研類課程羣、科研訓練結合
在護理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設置流行病學、醫學統計學、護理研究等必修課程,並在專業選修課中設置科研與信息素養模塊,課程包括質性研究、醫學綜述寫作、醫學論文寫作、醫學科研設計與分析方法、醫學文獻檢索,與全英文授課的護理科研與實踐的專業選修課程共同構成護理科研類課程羣,為學生開展科研創新奠定理論基礎。
4. 設立專業選修模塊學分,與公共選修課程結合
針對用人單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建議,護理學專業培養方案在專業選修課中增設基礎醫學與導論、人文與健康素養、專業英語、醫學拓展等模塊,與公共選修課中的國學經典與文化傳承、創新創業與科學素養模塊,國際視野與文化交流、溝通技巧與能力提升模塊,健康教育與預防醫學模塊和文學修養與藝術鑑賞模塊相結合,使學生在加強基礎醫學和護理專業課程學習的前提下,拓展主動學習、創新創業、溝通交流、藝術鑑賞等能力,全面提升綜合素質。
三、加強教學信息化建設,全面實施課程建設與改革
1.借鑑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經驗,加強教學信息化建設
借鑑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臨牀應用護理學的建設經驗,加強在線課程建設,投入自助式多功能微課設計系統,錄製微課,打造“金課”應用於教學。積極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全部專業必修課程建立網絡教學平台,為學生提供拓展知識,教師可通過網絡教學平台及時為學生答疑解惑。改變傳統紙質考核方式的同時,實現了試題、試卷、成績和在線考試的信息化管理。
2.全面實施課程改革
臨牀護理學教研室將傳統的內科護理學與外科護理學整合,形成內外科護理學的特色整合課程,將疾病按照人體系統進行劃分,使學生對疾病的認知更加完整。鼓勵教師進行課程改革,通過情境教學、小組合作學習、以案例為基礎的學習等教學方法的實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利用教學改革項目醫護融合式實踐教學模式的探索,在外科手術學、內外科護理學、臨牀醫護操作技術等課程中展現臨牀醫學、護理學、藥學、康復等專業的醫護合作過程,實現優質教育資源整合共享。
3.嘗試實踐教學改革
在護理學專業本科學生培養過程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一直是教學難點。以早期接觸護理專業課程(實驗課與課間見習)、教學實習、畢業實習等實踐類課程為主線,以操作技能大賽、暑期社會實踐項目、志願者服務等活動為輔助,從課內、外進行實踐教學,使學生從入校到畢業不間斷接受實踐訓練,提高實踐能力。
代表院校:天津醫科大學 [7] 
  • 高端就業導向的應用型人才培養
一、培養目標
目標培養的總的方針是:堅持“以高端就業為導向”的指導方針,在廣泛人才市場需求調查的基礎上,由校內校外專業指導委員會通過研究、分析和論證最終確定。
二、培養規格
在深入分析專業面向的就業崗位、崗位職責、崗位所需能力、任職資格等因素的基礎上,逆向分解出培養對象應該具備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確定培養規格。專業培養規格為四個方面,即“3+N”的人才規格,“3”指知識規格、能力規格、素質規格,“N”指N個證書。
三、構建課程體系
調研行業現狀,分析與專業對應的職業方向,確定老年專業方向模塊,分析專
業方向模塊應具備的知識、能力和專門技能。其次,調研人才市場和學生就業情況,分析專業方向的人才需求情況,形成人才需求分析調研報告。再次,設計專業培養模塊,確定與該專業方向模塊所開課程對應的職業資格證書。最後,構建“531”課程體系。即5模塊的課程體系(通識基礎模塊、專業基礎模塊、專業課程模塊、專業方向模塊和實踐課程模塊)、3段式的實踐課程體系(課程實驗實訓見習—實習前綜合技能訓練—醫院和養老院的畢業頂崗實習)和1體化全程化的素質培養體系,實現培養目標。
四、實踐性教學環節
根據高端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學分制特點及本專業產學研合作實際,系統確立了由專業實踐課程和綜合素質實踐課程構成的實踐平台課程體系。其中,專業實踐教學由課程實驗、實訓(如鋪牀術、無菌術、氧療術、鼻飼術、心肺復甦術等基礎護理、老年護理常用護理技術)、見習(如各課程醫院見習、老年護理養老機構見習等)、畢業實習前綜合技能訓練(為獨立開設的綜合性實驗)、臨牀醫院和養老機構(“2段式”)畢業頂崗實習的“3段式”實踐課程體系。綜合素質實踐教學主要包括入學教育、社會調查、志願服務、社團活動、學科競賽、崗前培訓、就業指導等全程化(從入校到離校)素質教育活動。
代表院校:山東英才學院 [8] 

護理學數據統計

截至2022年12月31日,護理學專業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70000-75000人。 [2] 

護理學發展前景

護理學考研方向

法律(非法學)、基礎醫學、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2] 

護理學就業方向

門診護士、病房護士、醫療管理人員、大學教師、事業單位人員。 [2] 

護理學開設院校

地區
院校數量
院校名單
北京
6
北京大學
首都醫科大學
北京城市學院
北京協和醫學院
北京中醫藥大學
北京大學醫學部
天津
6
天津醫科大學
天津天獅學院
天津醫科大學臨牀醫學院
天津中醫藥大學
天津外國語大學濱海外事學院
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學院
河北
16
河北大學
河北科技學院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學院
河北工程大學
河北外國語學院
河北東方學院
華北理工大學
河北醫科大學臨牀學院
河北中醫藥大學
河北醫科大學
河北地質大學華信學院
張家口學院
河北北方學院
華北理工大學冀唐學院
燕京理工學院
承德醫學院
——
——
山西
6
山西醫科大學
山西大同大學
山西醫科大學晉祠學院
長治醫學院
山西中醫藥大學
山西工商學院
內蒙古
6
內蒙古科技大學
內蒙古民族大學
河套學院
內蒙古醫科大學
赤峯學院
鄂爾多斯應用技術學院
遼寧
11
中國醫科大學
瀋陽醫學院
錦州醫科大學醫療學院
錦州醫科大學
大連大學
遼寧中醫藥大學杏林學院
大連醫科大學
遼東學院
遼寧何氏醫學院
遼寧中醫藥大學
大連醫科大學中山學院
——
吉林
8
吉林大學
北華大學
長春人文學院
延邊大學
長春建築學院
吉林醫藥學院
長春中醫藥大學
長春科技學院
——
黑龍江
6
佳木斯大學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
齊齊哈爾醫學院
哈爾濱醫科大學
牡丹江醫學院
齊齊哈爾工程學院
上海
8
復旦大學
上海健康醫學院
上海建橋學院
同濟大學
上海中醫藥大學
海軍軍醫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上海杉達學院
——
江蘇
17
蘇州大學
徐州醫科大學
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
常州大學
南京中醫藥大學
南京中醫藥大學翰林學院
江南大學
揚州大學
江蘇大學京江學院
江蘇大學
南通理工學院
揚州大學廣陵學院
南通大學
東南大學成賢學院
南通大學杏林學院
南京醫科大學
無錫太湖學院
——
浙江
18
温州醫科大學
麗水學院
浙江中醫藥大學濱江學院
浙江中醫藥大學
嘉興學院
杭州師範大學錢江學院
杭州師範大學
浙江樹人學院
湖州學院
湖州師範學院
浙大城市學院
紹興文理學院元培學院
紹興文理學院
杭州醫學院
嘉興南湖學院
台州學院
温州醫科大學仁濟學院
浙江藥科職業大學
安徽
9
安徽理工大學
皖南醫學院
安徽三聯學院
安徽醫科大學
安徽中醫藥大學
亳州學院
蚌埠醫學院
阜陽師範大學
安徽醫科大學臨牀醫學院
福建
7
廈門大學
寧德師範學院
福州理工學院
福建醫科大學
莆田學院
廈門醫學院
福建中醫藥大學
——
——
江西
10
南昌大學
井岡山大學
九江學院
江西中醫藥大學
江西科技學院
南昌理工學院
贛南醫學院
新餘學院
南昌醫學院
宜春學院
——
——
山東
20
山東大學
德州學院
青島恆星科技學院
濰坊醫學院
齊魯醫藥學院
青島黃海學院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
青島濱海學院
山東現代學院
濱州醫學院
青島大學
山東協和學院
山東中醫藥大學
煙台南山學院
山東石油化工學院
濟寧醫學院
濰坊科技學院
齊魯理工學院
聊城大學
山東英才學院
——
河南
20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信陽師範大學
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
鄭州大學
許昌學院
商丘工學院
河南理工大學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
河南開封科技傳媒學院
河南科技大學
黃淮學院
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
河南中醫藥大學
平頂山學院
嵩山少林武術職業學院
新鄉醫學院
南陽理工學院
鄭州西亞斯學院
河南大學
黃河科技學院
——
湖北
25
武漢大學
湖北科技學院
三峽大學科技學院
華中科技大學
湖北醫藥學院
武漢文理學院
武漢科技大學
江漢大學
荊州學院
長江大學
三峽大學
長江大學文理學院
武漢輕工大學
荊楚理工學院
湖北醫藥學院藥護學院
湖北中醫藥大學
武漢東湖學院
湖北恩施學院
湖北民族大學
武昌理工學院
武漢設計工程學院
湖北文理學院
武漢生物工程學院
武漢城市學院
湖北理工學院
——
——
湖南
14
吉首大學
邵陽學院
湖南師範大學樹達學院
中南大學
南華大學
湖南中醫藥大學湘杏學院
湖南中醫藥大學
長沙醫學院
吉首大學張家界學院
湖南師範大學
湖南醫藥學院
湖南交通工程學院
湘南學院
南華大學船山學院
——
廣東
16
中山大學
廣東藥科大學
南方醫科大學
暨南大學
韶關學院
廣州南方學院
汕頭大學
嘉應學院
廣州華商學院
廣州醫科大學
深圳大學
珠海科技學院
廣東醫科大學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
廣州新華學院
廣州中醫藥大學
——
——
廣西
6
廣西科技大學
右江民族醫學院
桂林醫學院
廣西醫科大學
廣西中醫藥大學
廣西中醫藥大學賽恩斯新醫藥學院
海南
2
海南醫學院
三亞學院
——
重慶
4
重慶醫科大學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
陸軍軍醫大學
重慶人文科技學院
——
——
四川
14
四川大學
宜賓學院
成都醫學院
電子科技大學
阿壩師範學院
四川工業科技學院
西南醫科大學
成都大學
西南財經大學天府學院
成都中醫藥大學
攀枝花學院
西南交通大學希望學院
川北醫學院
成都文理學院
——
貴州
8
貴州大學
貴州中醫藥大學
遵義醫科大學醫學與科技學院
貴州醫科大學
銅仁學院
貴州醫科大學神奇民族醫藥學院
遵義醫科大學
貴州中醫藥大學時珍學院
——
雲南
10
昆明理工大學
昆明學院
昆明醫科大學海源學院
昆明醫科大學
雲南經濟管理學院
雲南工商學院
大理大學
麗江文化旅遊學院
滇西應用技術大學
雲南中醫藥大學
——
——
西藏
3
西藏大學
西藏民族大學
西藏藏醫藥大學
陝西
15
西安交通大學
西安培華學院
西安思源學院
陝西中醫藥大學
西安醫學院
陝西國際商貿學院
延安大學
西安外事學院
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
商洛學院
西安翻譯學院
延安大學西安創新學院
安康學院
西京學院
空軍軍醫大學
甘肅
6
蘭州大學
河西學院
甘肅醫學院
甘肅中醫藥大學
西北民族大學
隴東學院
青海
1
青海大學
——
——
寧夏
1
寧夏醫科大學
——
——
新疆
6
石河子大學
喀什大學
新疆科技學院
新疆醫科大學
新疆第二醫學院
新疆政法學院
參考資料來源:陽光高考,摘錄時間:2023年7月9日 [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