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護法寺

鎖定
護法寺,位於浙江省蒼南縣望裏鎮護法寺村,始建於唐大中年間。是望裏地區建築時間最早,寺院規模最大的一座寺院
中文名
護法寺
外文名
The temple to protect the
地    區
浙江省蒼南縣望裏鎮護法寺村
類    型
建築
記    載
《平陽縣誌》

護法寺歷史記載

據民國《平陽縣誌》記載:“邑中寺院始自隋唐,其時佛法已盛行。”坐落在蓀湖龍頭山下的護法寺,始建於唐大中年間(847—858),是錢庫地區建築時間最早,寺院規模最大的一座寺院。
傳説當時有一位和尚,法名僧老,原在望州山頂古剎當家。為了方便越來越多的善男信女免受攀登之勞,又在龍頭山腳下,選擇一塊風水寶地,修建一寺,坐南朝北,取名護法寺。到北宋乾德四年(963),他的繼承者以為該寺太小,不能滿足香火日盛的需要。於是就在原址上擴大規模,重建一座坐東朝西的護法大寺,佔地面積達四十畝,同時外加牆圍。建設基金都由各方捐贈奉獻。據蓀湖林氏宗譜記載:當時單南道林克一家就施田240畝。

護法寺建成後的護法寺

一進七間,當中是彌勒佛的神龕,左右分列四大金剛;二進七間,中間是大雄寶殿,有釋加牟尼金身;三進也是七間,中間為觀音閣,左右有文殊菩薩和善財童子等。中間庭院鋪以花崗石,兩廂明廊,都是紫木結構,額以花板,畫樑雕棟,雄偉肅穆,十分壯觀。它不僅是當時錢庫境內的一大名寺,在邑內也頗有名氣。如蘆浦四月初八廟會,有善男信女過八寺的風俗。這八寺之中,護法寺排在首位,然後是靈峯寺、廣福寺、靈鷲寺、瑞巖寺、香林寺等。
元祐古橋及護法寺塔 元祐古橋及護法寺塔
護法寺始建時,沒有寺、塔。到宋元祐三年(1088),才在寺前先後建成一座元祐橋和七座單檐塔,又稱護法寺橋和護法寺塔。元祐橋三孔梁式結構,東西走向,長九米多,寬三米多,橋沿上刻有橋名和建橋時間。塔原有七座,現僅存三座(其中二座損壞後重新仿製),塔型與靈鷲寺單檐塔基本相同。橋和塔都已列為蒼南縣文物保護單位。護法寺始建時沒有台門。到明永樂年間(1403—1424),有鳳岙林氏自願出資興建,建築也十分講究,遺蹟猶在。護法寺因年久失修,損壞嚴重,期間多次重修。到民國三十三年(1944),平陽縣縣長張韶舞,為鎮壓錢庫大刀會起義,對錢庫人民實行血腥的鎮壓,不僅錢庫三條街被燒為灰燼,在追剿大刀會中還將護法寺及其所在的村莊也全部燒光。
地處蓀湖景區的護法寺,向來就是文人墨客遊覽和駐足之地,其間也留下許多詩文墨跡。時光飛逝,護法寺被毀又過去了七十多年。2002年,在原護法寺的舊址,又新建一幢大雄寶殿。 [1] 
參考資料